三十年媒体之变迁:电台·电视·互联网

2008-08-27 02:24:11来源: 阅读 ()

新老客户大回馈,云服务器低至5折

核心提示:偶然和一位在电台工作的朋友聊天,她很随意的一句话,让我听了觉得挺新鲜:如今电台的主要听众是高收入者。

偶然和一位在电台工作的朋友聊天,她很随意的一句话,让我听了觉得挺新鲜:如今电台的主要听众是高收入者。印象中,电台广播是最大众化的媒体,接收成本几乎接近为零———农村在村口的大树上挂一个扩音喇叭,全村的人就都可以听到了;在城镇家庭,一台收音机也不是什么贵重物品。面对我的疑问,朋友反问道:你家里现在还有收音机吗?细想之下,确实如此:收音机的功能正在被电视机完全取代,如今老百姓家中少有收音机,收听电台广播节目的主要是有车一族,这个群体,多半经济条件高于一般人。

这使我想到了电视受众的变迁。电视机大致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国内城市市民家庭。开始的时候,只有那些家境最好的人才看电视———主要是因为电视机价格昂贵,一般家庭还买不起。此后则开始了两个相反的趋势:市民家庭的收入越来越高,而电视机的价格越来越低。在这两个趋势持续作用的30年中,电视机从少数家庭的奢侈品,逐渐变为一般家庭的“大件”之一,再变为如今几乎所有城镇家庭的日常家用电器。

与此相对应的是电视观众的变迁。这不仅是从一开始时的少数家庭,到如今普及到几乎所有的社会成员,更重要的是,如今中低收入阶层成为电视节目最主要的观众。因为看电视是最便宜的娱乐方式,和昔日的电台广播一样,接收成本几乎为零。而社会精英人士一方面闲暇时间通常总是很少,另一方面他们还有许多别的娱乐(他们支付得起那些娱乐的成本),看电视对他们来说已经可有可无。所以有人认为,现在每天收看电视时间最长的群体,是下岗人员和退休人员。

许多人一直在批评电视节目的低俗化趋势,部分原因就在于电视受众的变迁。很多年来,电视行业中一直流传着一个“秘诀”———假定你所制作的节目的观众是一个13岁的孩子。也就是说,假定电视观众的文化修养和审美品位,平均只有小学程度。如果考虑到这个“秘诀”有不够尊重电视观众的嫌疑,也可以换成一种更温柔的表达方式:由于电视观众观看电视节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娱乐和放松,而不是为了寻求教育和思考,所以他们在电视机前通常只愿意表现出小学文化程度。

与作为媒体的电视相比,互联网具有更大的监管难度和更高的受众参与度,因此它所能提供的娱乐和放松功能,大大超出只能单向接收的电视节目。

如果说,这30年来,电台广播受众经历了由低变高的过程,电视节目受众经历了由高变低的过程,都是有目共睹的,那么对于国内互联网这种媒体十多年来的变迁,则直到今天仍被许多人所忽略,以至于在许多人脑海中还残留着错误的印象。

互联网最初进入中国时,它是百分之百的高科技的象征,只有在某些高级科研机构才能够接触它、使用它。

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我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工作,作为“中央直属机关”的上海天文台,那时已经可以使用互联网。但那可不是一件等闲之事,首先是只能到天文台的“机要”场所———计算机机房中才可使用。进第一道门要脱鞋并换上专用的拖鞋,进入安静的、有专人管理的机房之后,我们只能在早期那种没有硬盘的终端上,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给远在美国或北京的同行发送一份“电子邮件”,那是一种陌生的、带有一点刺激性的体验。早期的电子邮件,即使是发给国内同行的,也只能使用英文。

上面这一幕场景,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给许多人留下了一个深刻印象———只有科技精英才有可能成为网民。

但是,互联网发展的速度,不是人们预先能够想象的。

如果你今天去问年轻网民“瀛海威”是什么,许多人已经茫然不知所云。但是,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中,这个名字曾经是何等的如日中天如雷贯耳啊!1995年创建于北京的瀛海威(当时的名称是“北京瀛海威科技公司”),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公司,当年瀛海威在中关村曾有一块名垂青史的广告牌,上面写着:“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而那两句宣传口号“坐地日行八万里,纵横时空瀛海威”则经常印在公司的简介手册和宣传品中。

曾几何时,“出生太早”的瀛海威灰飞烟灭,而在它身后,互联网却以惊人的速度在中国普及。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7年的统计数据,中国网民总人数已达到1.62亿,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的2.11亿)。

由于互联网发展实在太快,那种“互联网=高科技”、“网民=科技精英”的早期印象,仍然残留在许多人的脑海中。所以“网民”这个词汇,与“股民”、“彩民”、“烟民”、“市民”等等词汇所唤起的联想是不同的,“网民”听起来更现代、更科技、更高级,容易让人产生“IT行业”、“科技精英”之类的联想。

然而,实际情况却已经完全改变了。

CNNIC在2008年1月17日发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有一系列数据显示了目前中国网民的成分构成:

从收入上看,74%的网民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从学历上看,互联网使用人群正迅速向低学历人群扩散。大专及以上的网民比例,已经从1999年的86%,逐年下降至2008年的36.2%。也就是说,目前63.8%的网民处于中等及以下文化程度。从职业上看,学生所占的比例最大,为28.8%,无业和自由职业者的比例为22.5%(自由职业者只占很小比例),两者之和为51.3%。

还有一个问题,也经常被人们忽略,即网民参与网上活动是匿名的。大家都知道,一个人在匿名的情况下,会表现得更为愤激。如果说一个电视观众在电视机前通常只愿意表现出小学文化程度的话,那么一个为了寻求娱乐、放松乃至发泄的网民,又处在匿名情况下,会表现出几分真实?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网络的意见表达,还需要经过分析一番之后再看。

标签: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南方日报:搞信息化也得人性化

下一篇:笔记本电脑代工巨头称上网本2年内难成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