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1按钮及付费搜索结果预览及其他

2019-03-20 11:28:34来源: Semwatch 阅读 ()

新老客户大回馈,云服务器低至5折

SEMWATCH对于Google最近的若干搜索改进的细节进行整理,以方便你思考自己账户管理的具体应对措施。

Google+1现阶段是是针对google账户登录用户基于google.com界面的实验性产品,可以通过实验网页申请立即开通。

以下是SearchEngineLand一篇关于google+1的十个问题的问答,供参考:

1 、它只是搜索结果页面上的一个投票按键

根据谷歌最新的社交类产品策略,谷歌+1只是一个整合在搜索结果页面中的社交模块,而不是一个单独的社交网络。

2 、用户需要Google账户才能使用

目前,谷歌+1只能通过公开的谷歌账户使用,任何已经在使用任何谷歌产品用户都拥有谷歌账户,但需要将账户类型转换为公开才能使用谷歌+1

严格的来说,谷歌+1不是一个社交网络,现阶段,它更像是谷歌产品用户的一个协作工具

尽管如此,请注意,不管你是否希望使用谷歌+1,到7月31日,所有的谷歌账户都会转换成为公开账户,或者被删除。

3 、Google+1是公开的,但是可以撤销

所有你+1的内容都在你的“社交圈”里被分享。所有你+1的内容,不仅与你直接认识的人会看到,任何访问你公开账户人都可以看到。

不过,你所做的任何+1操作都可以撤销,在搜索结果页面和你的公开谷歌账户中同时撤销。在你的个人账户中,+1栏目可以设置为私有,但是请注意,这仅仅隐藏了你+1的内容的总览页面,而+1的内容本身并没有被隐藏。

任何你+1的内容总是显示在谷歌搜索结果页面中,除非你手动撤销它。

4 、你的“社交圈”会看到你+1的内容

你的社交圈决定了谁会看到你+1的那些内容。从根本上来说,你的社交圈是由你所使用的谷歌产品和任何用谷歌账户进行验证的网络产品决定的(类似于通过Facebook账户或者Twitter账户进行登录)。

你可以通过你的账户面板管理哪些人可以看到你的+1操作,滚动屏幕到“社交圈与内容”部分,编辑你的社交联系和内容联系,排在前面的是你的Gmail联系人,后面是你通过谷歌账户验证使用的服务。(例如,Blogger,Youtube,和其它例如Quora的外部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谷歌+1的社交联系方式和谷歌Buzz完全一致。

5 、你可以看到与你的社交圈没有联系的网站的所有的+1数量

尽管只有认识的人可以看到这些+1究竟来源于谁,但任何人都可以在搜索结果页面中看到某一个网址所受到的+1的数量,这个数量显示在与谷歌新闻搜索结果中“分享”数量同样的地方。

6 、付费搜索广告同样可以被+1

谷歌+1的一个非常独特的特点是,广告也可以被+1,这就意味着用户可以收藏广告,在搜索广告栏中的按键意味着用户的点击可能被转化成为相应的宣传媒介(同时媒介又反过来影响社交网络)

+1会不会成为谷歌按点击收费业务的“终结者”?

搜索引擎观察专家Alex Cohen向谷歌全球通联及公共事务经理Jim Prosser提出了下列关于+1按键对付费搜索广告的影响的问题。

广告上的+1按钮如何影响质量分?

“+1”功能并不会影响我们计算质量分的方式,与以往一样,我们会视广告相对于同样的查询,位置,和界面的广告的效果而评分,不过,因为广告的效果非常多变,我们相信页面获得的+1会增加点击量,给高质量的广告带来正面影响。

广告用户是否可以取消+1功能?

对于所有使用英文版谷歌搜索,并且登录的用户,+1按钮和个人的注解是默认的显示的。如果广告用户对此有顾虑,可以向我们提交这个表格供我们参考。

+1功能是仅应用在文本广告,还是应用在谷歌显示网络中的文本,图片广告,甚至诸如产品列表,产品周边以及多媒体等广告新形式?

我们当然会关注+1按钮可以怎样给各种形式的广告用户带来价值,但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消息。

着陆页拥有的+1数量是否会影响质量分中着陆页相应的部分?

不会。

着陆页或者产品的+1数量是否会影响点击单价收费规则等依靠预测转化率的定价算法?

不会。

7、 Google希望根据+1来定制广告

当你第一次使用+1功能时,会出现一个预勾选“使用你的+1数据为你提供定制广告”选项的对话框。很明显这是一个付费搜索的用户会感兴趣的功能,但它也对Gmail广告最近开始更加关注的个人定制有特别的意义。

目前,搜索引擎数据和Gmail数据之间没有联系,也就是说,Gmail广告定制是基于你的邮件内容和你在个人信息中的说明。凭借搜索引擎和Gmail之间通过+1共享数据的机制,谷歌可以最终为潜在Gmail的广告用户提供基于他们自身意图的广告(这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8 、Google+1按钮的来宾列表

官方正在计划“Tweet”和“Like”风格的按钮,但目前还没有发布。要想使用官方的按钮,你需要把你的网址登记在来宾列表中。

尽管谷歌随后进行干预并且关闭了这个例子,荷兰的一位业内人士曾经通过谷歌搜索找到了一个可用的+1按键代码。

Yvo Schaap 证实了本文中的第五点,并且表明“这些按键也反映出不同网址所拥有的+1的数量。例如 Google.com拥有982个+1, Techcrunch.com拥有241个, Reddit.com 拥有125个。虽然我不确定这是不是只是来自我朋友圈的+1的总数,但应该是的,因为那样更有道理”

9 、你现在就可以开始尝试+1

如果你希望开始使用谷歌+1来辅助你的网络的搜索结果,只要用谷歌账户登录,然后加入+1试验。

10、谷歌+1可能会成为未来自然排名的基础

当我们问Jim Prosser“是否有计划将+1作为一种搜索引擎排名依据?”他说“研究小组对+1感到非常兴奋,并且正在密切的关注它作为一种排名依据的可能性。”

相对于Google+1使用的诸多限制和不确定,对于国内用户更实际的另外一项更新是Google将2010年11月推出的自然搜索结果预览功能应用到付费搜索结果当中。

由于已经在各语言中正式推出这一功能,同时无需登录即可使用,现在如果你有adwords账户请务必遵循google一下建议,争取最好的预览效果:

保持页面结构清晰,尽量减少外来和分支内容插入

避免出现跨站内容,譬如弹窗的出现,这些都可能会被收入预览以破坏网站的显示效果

部分采用video或者FLASH的内容无法正确显示,google正在改进抓取

如果拒绝提供本站搜索结果页面预览,可以通过加入nosnippet meta标签来解决。请慎重考虑你的选择,因为数据显示被预览的搜索结果比没有预览的结果多出四倍的点击几率。(注:如果在FLASH站点不能被google预览很好抓取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展示采用该标签。)

注:另外两项结果预览分别针对视频搜索结果和移动搜索结果。见谷奥相关报道。

关于Google+1存在一些争议:

1.不少评论直觉上认为Google+1按钮设置不合理,不符合用户体验流程,用户不会在亲自看见结果页面之前给出评价,而使用过后的用户同样不会返回重新点击+1按钮,如何理解?

Google在设置+1按钮的时候有两点配套措施:1. instant preview搜索结果预览可以使用户在结果页面就可以看出大概着陆页内容,部分用户当时就可以评价。 2.+1按钮可以被加入着陆页,如facebook的like按钮,目前尚未推出。这两样配套措施保证了用户无需改变原先的使用习惯情况下使用+1按钮。这个用户体验的问题确实在之前google的尝试如searchwiki和star中存在,最终导致失败。

2.这是一个面向社交网络的尝试吗?

从外形上看无法不联想到like按钮,事实上+1按钮也确实加入了google profile传播的分享功能。不过从掌握的细节来看这还是围绕着用户的搜索体验展开的尝试。

从两个方面来看:1.用户参与的众包方式来评价搜索结果的匹配度,并必然影响用户的点击行为以及结果的排序。虽然目前google明确表示对于付费搜索不纳入+1权重,但是试想如果经过+1优化过得自然结果获得好的效果,没有理由不把这一做法运用到付费搜索中去,除了利益的原因。2.尽管必须承认google profile的个人身份信息与facebook个人页面比较并不理想,信息混乱和不完整,甚至不真实(android手机与google账户关联一定程度改善这一问题),但是google将+1按钮联系到用户账户以及连接profile页面的意义依然显著以至于不得不尝试: 可以给广告投放获取更多的个人身份数据,这些有指导意义的可度量数据使得广告投放从关键词匹配上到一个新的精准高度。同时google的数据比较facebook有一个天然的优势,他的数据都是来自那些有主动搜索动机的用户(甚至买家),而facebook的兴趣取向数据并没有很明确的消费动机存在。从这方面看,+1按钮能够通过个人网络传播速度广度倒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相对来说,第一方面的用户参与改善搜索体验可以理解,实施起来不欠缺可行性。问题是对于用户身份信息获取来说,依然是一个未知数。

我们可以看见,google的这几项改进都专注于用户体验的提升,意图很明显,保证搜索引擎依然是最快捷准确的获取信息渠道。我们通过文中分析可以了解到,其中用户体验包括多方面:搜索用户、广告主已经所有google可以搜寻到的大小网站。在平衡多方体验的过程中google也在不断借鉴其他产品成功的经验。

文章来源:SEMWATCH 转载请注明出处链接。

标签: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房途网的“惊喜体验点”——在场景中设计

下一篇:借助Discuz! X1.5 52PK论坛聚千万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