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中国:技术定位保证政府目标

2009-05-12 10:58:15来源:未知 阅读 ()

新老客户大回馈,云服务器低至5折

2008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湿地中国”网( http://www.shidi.org/ )正式上线运行。

  政府网站,由于要突出权威和严肃,往往给人一个高高在上的冷面孔形象。有些网站,信息更新不及时,公众参与不踊跃,热闹几天,就慢慢沉寂了。“湿地中国”也会这样吗?“湿地中国”将会以什么样的姿态进入网络界?是否能给网络界带来一股清风?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湿地中国”的技术负责人。

  “‘湿地中国’将努力成为一个公众高度参与的政府网站,”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做了两项工作,一是明确了技术定位,二是创新了运营模式。”

  互联网是一件远距离传递和存储信息的工具,对人类生活产生了革命性影响。互联网有很多功能,广泛使用的有四个:一是以资讯为特征的大众传播功能,二是以博客为特征的个人传播功能,三是以电子邮件、即时通讯为特征的个体沟通功能,四是以论坛、专栏为特征的群体沟通功能。互联网的革命性体现于群体沟通功能,在群体沟通的两种形式中,论坛是信息沟通,而专栏是知识沟通。记者从“湿地中国”技术部门了解到,“湿地中国”的技术定位就是——湿地知识群体沟通。

  “湿地中国”以知识社区为纽带,将从事湿地保护事业的机构、管理者、工作者、研究人员、作家、画家、摄影师、环保人士、志愿者等组织成一个庞大的湿地保护网络群体,发挥各自特长共同推进湿地保护事业。“‘湿地中国’对运营模式进行了探索,力求有所创新,”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湿地中国”的运营模式就是——以发展注册志愿者为经,以组织公益活动为纬,以知识为节点,编织以广大公众为坚强后盾的湿地保护网。

  这样定位和运营,难度大吗?记者表达了疑惑。

  “不容易,但能做到,关键是大环境好,”技术负责人说。“其一,党的17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其二,国家林业局将生态文化纳入到三大体系的整体框架之中;第三,全社会的生态意识大大提高。”

  记者同意技术负责人关于大环境的判断。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信息表明:首先,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湿地保护,从中央到地方,每年投入巨资用于湿地保护建设;其次,一些国内外企业和民间组织积极捐款用于中国的湿地保护,单笔最大款项为1100万美元;第三,许多社会团体和学校经常组织湿地科普和教育活动,如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单位从2001年开始,持续组织“湿地使者行动”; 第四,我国有丰富的湿地文化积淀,代表性作品有诗经、山水画、刘绍棠的运河文学和孙犁的荷花淀文学;第五,中国有很多民间(特别是大学)环保组织,积极支持并参与湿地保护的研究和宣传。

  “志愿者的具体工作到底是什么?”记者问道。

  “湿地志愿者,职责是建设湿地文化,具体工作就是使用纸笔和相机,记录湿地的一切,发表在湿地中国,传播湿地知识,宣传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技术负责人说。“请你也注册为湿地志愿者吧,共同保护湿地,建设你我的家园。”

  有理由期待,“湿地中国”将成为一个繁荣的湿地知识社区,湿地综合门户。

  原文地址:http://discover.163.com/08/0201/13/43KD1JOM000125LI.html

标签: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二手车专业网站的发展更需百花齐放

下一篇:如此强悍的中国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