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设计师访谈-雅虎欧洲设计师王小丹

2009-05-12 08:50:16来源:未知 阅读 ()

新老客户大回馈,云服务器低至5折

小丹,雅虎(欧洲)高级网页设计师,本科平面设计毕业于中国美术最高学府中央美术学院,深造于世界顶级艺术设计学院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英国 伦敦)沟通传达系多媒体设计专业,取得硕士学位。

 

采访时间:2006年2月
采访人:张海新、樊鹏

视觉同盟:您好,感谢您接受视觉同盟网站的采访?
王小丹:谢谢。我非常高兴和大家交流。

视觉同盟:出国留学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王小丹:最初的三个月是语言问题,生活用语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专业英语就比较困难。很多讲座都听的半生半熟,几个月后情况才好起来。

视觉同盟:为什么选择圣马丁? 那里研究生课程一般上了哪些课程,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王小丹:大三暑假的时候到圣马丁上了暑期课程,包括平面设计,广告设计,摄影,纸艺等课程,觉得挺有意思。同时觉得英国的电视广告做得非常精彩,就决定毕业后到这里来接着念研究生,研究方向是网络广告。
研究生课程主要是个人研究,而不像本科一样有具体的专业技术课程。课程为期一年零三个月(现在延到两年)。第一个学期是从10月份到12月份,每周安排两到三次讲座,一次集体讨论。一学期先是2-3个小组创作,然后是1-2个个人创作,这样同学们可以互相了解。讲座的内容包罗万象。我还组织过一次中国传统艺术家的访问、画展和讲座。这一学期还包括到荷兰的一次学习访问,我们去了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参观访问了艺术设计学院,设计师,设计公司和广告公司。 第二学期从1月到4月。主要是各类讲座加上个人作品创作。包括为期10天的到纽约的参观访问。我们参观了纽约视觉学院,Parsons School of Design,还有无数数码设计、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公司。我在参观过程中就开始给各个公司投递简历,并和设计师建立联系。第三学期是从5月到7月。这期间开始准备毕业论文草稿。暑假有三个月,我在假期中回到北京在世界著名的广告公司Saatchi&Saatchi(盛世长城)实习。10月份开学交毕业论文同时开始进行毕业创作,我的论文和毕业创作都是关于网络广告。12月初研究生毕业展。第二年7月是在议会大厦旁边的一个会议中心举行的非常庄重的毕业典礼。
我的很多同事都没有上过研究生,他们问我研究生课程学了到底有没有用。我觉得它对于我的意义就在于使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也就是我现在做的事。教育可以改变生活,它不仅仅教给你具体的技能,重要的是它可以为你打开通向某一领域的门。在英国生活、受教育给我的最大收获就是培养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对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有从各个不同方面了解情况的需要,而不是轻信一家之言。


王小丹作品

视觉同盟:您本科毕业于国内最高级别的美术学院中央美院,能对比一下国内外设计教育各自特色是什么?
王小丹:在中央美院上的是本科,在圣马丁上的是研究生,两种课程本身的要求就有本质的不同,所以难以泛泛的比较。在美院上学时我们系的老师几乎都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他们的思路很开阔。在课程的安排上充分发挥了美院的优势,老师们给我们提供了设计、艺术门类里几乎所有学科的尝试机会。我学的是平面设计,但是我们做过包括家具设计,装置艺术,铜版,丝网,雕塑,木刻,国画,油画,壁画,陶艺,民间美术等等各种尝试。同时我们每年都有一、两个月的写生时间,我们去了山西,陕西,甘肃,敦煌等地。在风陵渡口黄河河床上欢笑,在鸣沙山上骑着骆驼群奔,这些至今仍是我非常怀念的经历。
圣马丁则是在思想上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充分的自由。课程的名字叫做沟通传达设计,课程分类为平面设计,多媒体设计和插图。学生的组成非常国际化,五十个学生来自于十几、二十多个国家、地区:英国,美国,德国,法国,荷兰,瑞士,瑞典,意大利,希腊,土耳其,俄罗斯,新加坡,日本,韩国,香港,台湾,南非等等,我是唯一的中国学生。学生的国籍多样,专业背景也不局限于设计。同学里还有学经济和哲学的。圣马丁的研究生课程对学生作品的创作形式没有一定之规。同样的主题,你可以用摄像、纪录片来表现,也可以用多媒体、互动媒体来表现,或者通过现场表演,甚至通过纸艺和书籍来再现。同样在作品的内容和思想上也没有限制,学生的关注点和中国的学生也有差别。很多学生关注弱势人群的需要,例如设计方便坐轮椅的人的上下汽车用的机械手臂;或通过向话筒吹气而不是用鼠标来控制的赛车游戏;同时学生也关注社会现实和政治,比如德国同学就很关注当代德国人对二战历史的回避和不敢正视的态度。同时英国政府也非常重视艺术设计与科学的结合,很多设计基金都给设计师,艺术家和科学家提供了在一起工作,创作的机会。而我们国内设计教育的方向往往更侧重于设计本身,对于社会的关注度可能不够—所以学生往往容易忽略社会的真正需要。我认为设计的意义不仅是在于形式上的美丽,而是在于从本质上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今天,我们甚至要反思是不是要停止不断的设计新的东西—这个世界上的六十亿人口消耗的东西已经太多,能不能让每件东西的使用生命延长再延长,而不是缩短再缩短,比如手机,比如时装。把地球上有限的能源和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充分地利用好,而不是浪费掉。

标签: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曹剑、猛小蛇:圈网源于吃饭打牌

下一篇:全球著名社区网站Craigslist的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