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环储:拉开TB时代大幕
2018-06-11 来源:
在一段时期内,硬盘厂商发布产品通常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譬如近三年来希捷都在6月份大规模的发布新品,而日立也有在1月初的CES上为Deskstar家族添丁的习惯。尽管对Deskstar家族新成员的到来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当日立真的再施五碟“法宝”、2007年伊始就将我们带入TB时代,还是感到有些猝不及防。
硬盘驱动器在诞生后的第51年达到1TB的容量,不禁让日立环球存储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德克?托马斯大发感慨:1956年用于IBM RAMAC的IBM 350 Disk File容量仅5MB,过了35年,IBM率先以3.5英寸硬盘突破1GB??1991年推出的IBM 0663为半高规格(约为现在的1.6倍),曾为电影《侏罗纪公园》的制作出力;16年后的今天,承袭IBM硬盘血统的日立环球存储科技(Hitachi GST)又将容量提高了1000倍,达到惊人的1TB。为了让大家对刚刚问世的Deskstar 7K1000和Cinemastar 7K1000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德克?托马斯先生在日立环球存储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工程师李军的陪同下接受了国内媒体的采访。
Deskstar 7K1000叩关TB
采用垂直记录(PMR)技术的Deskstar 7K1000有750GB和1000GB(1TB)两种容量,看来在2007年年底全面转向垂直记录技术之前,500GB及以下的容量仍由Deskstar T7K500覆盖。接口方面,除了流行的SATA 3Gb/s,Deskstar 7K1000还支持Ultra ATA/133,笔者不由得产生疑问:750GB和1TB级别的容量,是否还有必要保留PATA的接口?
德克?托马斯认为,目前为止还是有必要的,因为的确还有客户有这样的需求,主要是用在机顶盒这类产品中。现在大多数客户的需要都是集中在SATA,这也有一个系统性的过渡阶段。可能再过一段时间,比如几年的时间,大家对PATA的需求会慢慢消失,但是目前这个阶段还是有的。简单来说,日立主要是根据客户的需求来提供产品,但是个人意见来讲,经过一段时间这种需求会越来越少。从产品竞争的角度来讲,日立一直希望这个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有更好的表现,希望全方位提高客户的满意度,短期内如果客户有这种需求,日立就提供这个产品。
不过,“用在机顶盒这类产品中”的应该是Cinemastar 7K1000,而Deskstar 7K1000则主要面向个人用户,很难想象有着750GB甚至1TB容量需求的他们还在使用过时的PATA平台。笔者个人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市场惯性,特别是在750GB的希捷Barracuda 7200.10已经有Ultra ATA/100版本的情况下,日立也只有跟进。实际上,在日立的网站上的“Deskstar全家福”中,我们可以看到Deskstar 7K1000的后面有意无意地略去了PATA。
PATA显然不会成为Deskstar 7K1000的卖点
提到Barracuda 7200.10,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750GB的Deskstar 7K1000??后者的单碟容量已经达到200GB,其四碟版完全可以做成800GB,Why not?德克?托马斯表示,这主要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因为750GB是客户需要的容量。客观来看,先行者确实会对客户需求产生影响,那么,是不是如果Barracuda 7200.10的容量达到800GB,Deskstar 7K1000也会随之改变?对此日立方面的回答是,他们一年前就和客户确认了750GB的容量点,结果被“捷足先登”了,而不是日立跟在希捷后面。
PATA版本的Deskstar 7K1000仍采用8MB缓存,而SATA版本则倍增至32MB,如此大容量的缓存,如果在里面有大量需要写入的数据时遭遇掉电等意外情况,是不是会导致丢失数据呢?李军表示,日立的设计能够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32MB的内容可以在半秒钟内传输完毕。32MB缓存的影响取决于硬盘,以及怎么去用。提供32MB缓存有两个原因,一个是Vista操作系统(对性能的需求),另一个也是最关键的原因是与硬盘容量相匹配,因为文件分配表(FAT)等也都将随之增大,必须保证缓存有足够的容量。
Cinemastar 7K1000与AVSM
Deskstar 7K1000将于第一季度出货,其“孪生兄弟”Cinemastar 7K1000将于第二季度出货。Cinemastar 7K1000的特点是噪音低,平滑流技术可实现最佳音频/视频流和图像质量。日立提供的资料显示,两款7K1000均支持低电耗空闲模式,在节能方面具有很好的表现。据李军介绍,节能是靠以下三点实现的:一是内部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使能耗更少;二是提高电路板的集成度;三是电机优化。
为了满足机顶盒/DVR应用等流媒体软件技术的需求,日立还推出了音频-视频存储管理器(AVSM)软件。AVSM是一个软件解决方案,为满足消费电子用户的一些特殊需求,基于Linux软件做了一些优化,能让日立的1TB产品同时支持多个码流(14条19.3Mb/s高清电视数据流)。同时这个技术相当于是对文件系统及操作系统进行一系列的优化,是经过计算的。实践以后,日立发现它能够达到所提出的要求,包括降低硬盘负载达60%并有效减少磁盘碎片,延长硬盘和机顶盒系统主机的使用寿命。
李军表示,作为一套基于Linux开发的解决方案,AVSM的使用范围并不限于Linux环境。文件系统是一种组织方式,日立在Linux上实现了,但它是开放的,可以适用于机顶盒应用的嵌入式系统。日立将AVSM公开的原因是,他们觉得这种方式能够给其的产品以及客户带来更好的效果。在数字媒体中心的应用方案中,日立做的是铺垫工作。日立能够提供更大容量、更快以及支持最新行业标准的产品,至于机顶盒里有什么样的附加功能等,这些是机顶盒及更上游的产业链做的。日立能做的是在这个领域不拖后腿,进而提出更多超出他们目前已知的系统的一个选择。
需要强调的是,AVSM是针对嵌入式设备,后者的特点是有限的资源、有限的内存和比较紧凑的空间。现在PC发展是多核、多内存,而一个硬盘的吞吐能力是固定的,AVSM能够帮助客户达到的是小码流、多数据流的情况下,提供比较好的性能。硬盘和PC的应用方向不同,因此AVSM并不适用于PC系统。
TB硬盘成为市场主流尚需四五年
有记者表示,虽然1GB硬盘在1991年就推出了,但在市场上直到1995~1996年才成为主流产品,那么,TB级硬盘真正成为用户家中主流产品会是什么时候?也会有四到五年的延迟吗?数字生活是否会驱动TB时代的到来?什么时代才可以真正称之为TB时代?
德克?托马斯表示,他个人认为在接下来的几年,1TB的产品会占整个产业链中比较小的比例,大家需要的主流产品应该是160GB、250GB的产品。从产量规划的角度来看,至少需要四到五年才会成为主流产品;从容量增长的角度来讲,现在的技术使磁录密度每年以40%的速度在增长,预计每两年存储量可以翻一番;从成本角度来讲,单碟片硬盘的成本是比较有效的,日立认为单碟片硬盘还是会成为主流的。1TB的产品目前满足小部分特定客户的需求,估计到2010年,1TB可以增长到3TB。随着1TB的市场容量增长,大家对160GB的需求也是同样会增长的。现在可以看到硬盘的产品周期在不断延长,用户都是从实用的角度来考虑。至于1TB硬盘的产量在日立全部产品中所占的比重,目前预计在10%以下,可能以后会慢慢变化。
另一位记者则就Deskstar 7K1000发布之后,“希捷公司预计,凭借热辅助磁记录(HAMR)技术,到2010年硬盘可以做到300TB”的新闻(注:希捷很快辟谣,不是300TB,应为3TB)询问日立的态度。德克?托马斯表示,就他个人看法,像这样尺寸的3.5英寸硬盘想在2010年达到300TB,所需要的表面密度增长速度是这个行业从来没有过的,也是不可想象的。他个人认为还是磁表面记录密度以40%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这样尺寸的硬盘应该是3TB左右。有一些历史数据可以作为参考:磁表面记录密度最开始是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后来因为技术的改进,增长到60%。但是因为整个技术的复杂性,现在降为40%左右。而即便是40%的增长速度也要求在很多技术方面的持续改进,比如刚才提到的热辅助技术等等,很多内部技术都需要持续改进才能保持这个增长速度。希捷提到的热辅助技术也是很多硬盘厂商都在研究的。
简单地说,一个技术从实验室走向量产并不仅仅是产业链一个点的问题,整个产业链所有环节都需要保证能够有效率、能够实现经济性、产率、可靠性。产业链包括检测设备生产商、加工设备生产商、原材料生产商等等。这条路是可以走的,但是目前来看,从历史来讲没有能够这么快的,“不是我们不想走这么快,而是走不了这么快。”
标签: linux 标准 媒体 网站 问题 行业 选择 用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