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产品和运营的一种学习套路——专家型学习法
2017-11-09 00:00:00来源:未知 阅读 ()
开抢了!双11创业者优选服务!
做产品和运营的人,每天都要迭代小跑、快速学习,那么,到底该如何科学学习呢?知识管理领域有一种方法,叫做专家型学习法。
1、学习的本质是建立连接
首先,我们必须澄清一个事实:学知识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焊铁块的过程,即将外部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连接的过程,我们必须将七大姑、八大姨家的知识,与自己原有经验、体会关联起来,才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因为我们的大脑有强大的推理、归纳能力,擅长由熟悉的事情,推广到陌生的事情,喜欢从一个领域,跨越到另一个领域,喜欢举一反三、喜欢管中窥豹、喜欢吃着锅里的,看着碗里的,所以所谓学习,不是指刻意练习,死磕自己,而是指从熟悉到陌生,不断焊接。
2、用“专家型学习法”建立连接
那么,怎么焊接呢?答曰专家型学习法,这是田志刚老师在《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一书中系统介绍的一种学习方法——Expert Learning。
这里的“专家型学习”并非指叫兽专家独有的学习方法,而是指更高效的学习法,是一种知识存储、归类、管理和输出的方法。
掌握这种学习方法的人可以是专家,也可以是普通人,它不是一种身份表征,而是一种思维表征,是一种认知方法和学习工具。简单而言有以下三大步骤:
步骤一:知识在大脑里的组织
我们之前文字(公众号文章《做事没有逻辑吗?可能是缺了这5个力中的哪一个》)提到过,大脑有800多亿神经元,他们零散的存储着很多信息,我们要思考清晰,需要用到5个框架力,来对大脑中的知识进行系统的组织,有兴趣的可以跳转回去看,这里不多说,只再强调几个点:
(1)分类分组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学习知识同样如此,非常需要分类、分组。分类分组的好处是,能把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比如我就喜欢分类各种书籍,知识管理类的放在一块,思维方法类的放在一块,演讲沟通类的放在一块,阅读写作类的放在一块,软件应用类的放在一块,商务合作类的放在一块,在不同区块里摆放不同书籍,一则有条不紊、清晰直观,二则,利于多维度理解。
啥叫多维度理解呢,就是你已经看懂了它的一个维度,给它分了类,然后把它迁移应用到其他类别,迁移得越多,未来可提取的机会也越多,当理解维度变多时,信息和信息的解锁方式自然也变多了。
当然了,这个维度是要依赖于我们之前的知识积累的,积累得越多,越有利于信息链接,越有利于信息发酵。这也是为什么知识越多的人学东西越快的原因。
(2)摘要、大纲化
为什么牛人都喜欢用思维导图,都擅长结构图呢?为啥讲结构性思维的书一直长盛不衰的样子呢?为啥有的公司只卖一个框架力的课程就能维持经营呢?为啥很多大咖翻来覆去都在讲科学阅读、好好写作这些小儿科的东东呢?
答案就是,因为我们太需要了,有摘要、有大纲、有细节的知识容易理解,用思维导图和结构图有利于知识梳理,摘要和大纲化是我们大脑最能接受的信息存储方式。
而且,关于结构力、框架力的知识一直很火,还有一个原因: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技能,就像练九阳神功一样,一重、二重、三重……到九重九阳神功,摘要做得好的人,大纲做得好的人,通常写文章、做演讲,办事情等更有逻辑,更高效,而高效这种东东,只有更高,木有最高。
因此,大纲化和摘要化是知识内化很关键的一步,只有梳理成自己的大纲、自己的摘要后,我们才能真正说学到了。
因为你自己的摘要,其背后的逻辑肯定和别人的不一样、背景条件也不一样、习惯也不一样、价值观也不一样,你的每一次摘要和大纲都是你自己的一个知识简化,以后它就成了你的内容、你的语言、你的知识创造了。
(3)层级化
有了大纲和摘要,接下来我们要思考知识内容在你体系里面的层级位置了,当然这有个前提是你脑袋里已经有相应的层级,而且是你自己独有的层级关系。
比如,当我看到一本关于阅读的书时,它应该属于我的哪个层级呢?《如何阅读一本书》是基础层级,《王者阅读法》可能是稍微进阶层级,《项目管理》可能是中等层级,我只有把这几本分别放进自己的层级里面去,才能真正实现链接。
(4)概念化-概念树
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各种各样的概念建构的,数据构成了信息,信息形成了知识,知识组成了小概念,小概念建成大概念,大概念又形成更大的概念团……
各种各样的概念就构成了一个整体的概念生态系统,这整个概念生态系统非常复杂,我们需要像树一样的,把他们一颗一颗的剥出来,让这些纷繁的概念有主干、有细分,有枝桠、有树叶,让他们遵循主次形成一个概念树,种到我们的大脑里。
步骤二:基于理解的记忆、助记
理解和记忆都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我们需要的是在合适的时间能提取出这些知识来应用。所以死记硬背是可以的,不过更重要的是理解,要基于理解进行记忆。
这就需要我们两条腿走路了,一方面,适当的重复是必须和必要的。另一方面,时刻思考并与之前的背景知识建立连接,找寻尽量多的可用线索,进行多维度理解,所以建议每个人学习的时候都写笔记做文章,这部分有机会可以单独谈,这里先略过。
步骤三:知识的可视化、图形化
我们知道,大脑是可以记忆文字,但对图像和图形更敏感。对于一部分内容,我们可以进行可视化的想象与设计,这样子更容易吸收,比如思维导图、比如框架图……
3、用专家法学习一个新领域的知识
好像这种干巴巴的吹牛有点过分了,总之吧,专家型学习法就是一种:用更高效和专业的吸收和存储方法,对知识进行归类分层,输出和利用的方法,这还是举个例子吧,来看看如何用专家型学习法学习一个新领域的知识:
对于成年人而言,最有效率、最廉价、最安全的学习过程就是看书。怎么看呢?还记不记得我的老师王彦斌老师说过的那句话——一个人做成某件事情的能力,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知识智能、专业技能、潜在能力。
从理论性的书籍读起,从概念入手,结合分析与案例,尽快建立起对这个领域的基本概念体系;
然后再去扩充阅读、思考和实践;
接着做成技术、创造和发展这个体系。
而且,入门只需要读10本书就可以了哟,压力有小有木有?当然这是日本的齐藤英治的书《王者速读法》中说的了,如果不对请去打他,别找我。
齐藤英治是一位医学博士,也是RC学会的会长——Rapid Learning for Value Creation(高效学习价值创造学会),10本书的阅读方法是他提出的。
大概意思就是:
先读几本这个领域的体系化书籍打底;
再去读这个领域的细分的书、文章和观点、案例,这时候,当大致知道所读的这些内容是在说什么、属于这个体系的什么地方的时候,甚至知道哪些有可取之处,哪些不过是老生常谈的时候,知道哪些是有货哪些没货的时候;
基本就可以用了,边用边学,慢慢就开始读懂甚至精通一个新领域了。
4、注意事项
不过关于专家学习法,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以上提到的所有方法,都是说给有点基础的人听的,做起来并不容易,可能对新手来说需要耗费很多时间。
但对于真正想自学,想终身学习的人来说,是值得下功夫的。因为能获得成长的内容,是你需要严肃对待的内容,不去深入分析与关联,真心没办法掌握。
在这方面,钱钟书就是一位典型的代表。据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说,钱钟书做笔记非常变态,非常认真,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而且他的笔记,又多又杂、常前后互相引证参考,很难编排成文。
多到什么程度呢?来感受一下:
日札(钱钟书的读书心得,作者注)共二十三册、二千多页,分八百零二则。每一则只有数目,没有篇目。日札基本上是用中文写的,杂有大量外文,有时连着几则都是外文。不论古今中外,从博雅精深的历代经典名著,到通俗的小说院本,以至村谣俚语,他都互相参考引证,融会贯通,而心有所得……
所以说,要想把握牛人的学习方法,还是需要经过时间积累的。咱们一起来,慢慢来,慢慢养成对所学内容进行解剖和分析的习惯,慢慢对所学内容进行摘要和大纲化、慢慢分析这些内容、放入自己知识的层级、慢慢进行深度概念树的搭建,时间长了,我们也可以成为牛人。
好了,就聊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