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缔造联想神话

2009-05-12 05:52:12来源:未知 阅读 ()

新老客户大回馈,云服务器低至5折

柳传志,曾经联想神话的缔造者,2002年将两杆大旗分别交给了两员爱将——杨元庆和郭为,实现了联想的“无缝交接”。传奇的人生不仅激励了一代年轻人立志创业,而他本人更成为新时代企业家的代言人。

回首过去,柳传志的语气云淡风清。也许就是因为他经历过“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人生轨迹后,已达到“上善若水,水润万物而不争”的境界吧。娓娓的讲述,依然有当年的豪情余韵。



  四十创业



  人说四十而不惑,很多人到了这个年纪却不愿再改变,再冒险,想寻求更安全的生活方式。柳传志却在不惑之后开始激情创业,因为“不惑”意味着什么都想明白了,柳传志在四十岁的时候终于想清楚自己真正要做的是什么,于是他义无反顾。



  年轻的柳传志同样没能逃脱上山下乡的命运。谈起当年的感受,他说: “在文化革命期间,中国从来不好好搞建设,都是在人斗人。当时就觉得中国人非常的穷,而且不好好的发展自己国家的经济,也没有办法让你能够得到发展,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个时候我感到很痛苦。”



  1976年打倒“四人帮”,文化革命结束以后,柳传志希望能够好好的工作,努力在业务上取得成绩,同时也希望能到国外去,深造以后再回来工作。可是工作后柳传志并不满意,他发现中国的科学研究和实际运用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当时柳所在的中国科学院是中国科学界的最高府地,那里有科学界顶尖的人才。可是他们的工作却不能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提起以前在科学院的工作,柳传志说: “我们当时也做计算机,可是做计算机和现在的概念不一样,最早曾经用在中国的原子弹、导弹等方面。后来研究计算机主要是为了体现中国的发展水平,用来和美国、苏联相对比。以这样的目的做计算机,对普及计算机有什么用处?没有把它以产品的形式进行批量生产并且销售出去,甚至有的机器做完了以后就弃置一旁,跟着再做第二台。我们这些技术人员写论文说明这个机器所达到的水平,写完论文以后就提职,涨很少的几元钱工资,大概就是这样。从打倒“四人帮”之后,我连续参加过三台机器的设计,也获得过三次奖,但是实际上对国家经济发展都没有什么真正的帮助。”



  后来周光召院长提出了关于科学院科技改革的做法:科学院里研究所分成两类,一类做基础性研究,主要是研究物理、数学等方面的内容;另一类做应用型研究,专门做计算机、自动化控制这些方面的内容。这样就能把应用型研究的成果推到市场上去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改革方案,但是也意味着要冒巨大的风险,因为要把研究成果变成产品就要办企业,而办企业就要离开研究所,以后的生活就不再有保障,所有的后果都要自己承担。以至当时几乎没有人敢做。当年四十岁的柳传志,作了一个改变自己的命运的决定。他毅然跟其他十个人(在这十一个人里面有六个是工人,只有五个是技术人员)走出研究所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路。问起他当时这样做的原因,他笑笑说:“一方面希望能够体现和证明自身的价值,看看自己到底能做什么事,到底有多大本事;另一方面就是看到太多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阁,我希望通过办企业,尝试‘高科技产业化’”。



  “三手准备”



  成功之士各有自己的独家绝技,柳传志毫不隐讳他之所以能从一个普通的科学研究人员成功转变成为一位知名企业家,是缘于他的“三手准备”。



  第一手准确是思想的准备,柳传志说:“在创办联想及它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我曾经经历了很多磨难,一个高水准的立意助我披荆斩棘,闯过难关。”立意高远,是柳传志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全体联想人的要求。他还说:“要拼命把联想做好,做成一个百年老店,就要有坚强的意志。”

标签: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张朝阳:我绝不会把搜狐卖掉

下一篇:唐骏: 昔日小老板今日亿万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