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公关随想:借势、共生、发展,及升华

2009-05-12 05:38:53来源:未知 阅读 ()

新老客户大回馈,云服务器低至5折

晚上10点,我们进入潘石屹在博鳌的住所。半小时候后,新浪财经频道的一个总裁在线如期开始。在此之前,新浪同事围绕北京房价问题与潘石屹细聊了近2个小时。他一直坚持——在网络聊天开始后也如是——认为房价将持续上涨。

    第二天,这次访谈的记录快速地冲到了新浪财经流量排行第一,并停留数日。此前一天,流量第一的位置还是另一位迅速崛起的地产大佬孙宏斌的访谈所占据。

    潘石屹对于这次新浪访谈的重视也出人意料——事先不仅详细了解孙宏斌的观点。还亲自字斟句酌校对访谈记录,甚至与新浪编辑一起探讨其中的小标题的选择——直到凌晨4点方才结束——彼时,政府政策风声已经日益紧吹,潘石屹与其他地产商们都急需表达自己的声音。

    这是新浪网在2005博鳌亚洲论坛期间,所做的诸多总裁访谈之一。却是我所见过的,最善于利用网络造势、懂得网络公关的总裁之一。这当然与他的性格有关,一直以来他都在《SOHO小报》、网上聊天,甚至BOLG都被外界熟识。但对于其他企业而言,潘石屹也是一个样板——如果利用网络的新传播形式。

    实际上,大部分企业的宣传部(相应部门)工作人员,或是公关公司,大都会说网络已经非常重要,但如何更好利用却仍有待商酌。网络传播其实也开始有很多技巧和特点。


一、日常稿件发布的探讨
    先从简单的说起:企业与公关公司,大抵都在四点上想起网络媒体:1、查看新闻;2、检索相关资讯;3、发布宣传稿件;4、处理负面文章。

    表面看起来,前两点不涉及到网络公关的日常工作。我们可以先从后两点聊起。比如发布宣传稿件,一般的流程是:公关公司或企业的相关人员,将稿件发送到对口网站对口编辑邮箱,后者在查看没有问题后,安排编发。如果没有做,就一直打电话,或前去与对方沟通,直到后者编发为止。

    这是大多数公关公司的日常基础工作,体力的因素其实更大于脑力。每天一上班,网络编辑们就要开始面对汹涌而来的电话攻势。这没有什么不对,但要指出的是,这种没有成本,只是不停打搅网络编辑的方式,正受到了越来越大的阻力,如发稿数量下降,发稿难度加大等原因。

    究其原因,是因为前者没有照顾到网络的特性,尤其是网络编辑们的工作特点。一般来说,网络编辑上班后就要面临大量的转载工作,不仅数量大,更要求速度快,因此几乎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发布这些无谓的稿件。另一方面,随着竞争越来越深入,网络编辑也开始注重原创新闻,提高自身的价值。

    因此,这时再拿网络编辑当“发稿机器”,或者在其最忙碌时前去打搅他就不是明智之举。先问清楚其工作规律、再与网站、网络编辑一起寻找新方向,寻找共同的新闻点就成为一个方向。

    举例:每个网站都有大量的栏目或专题,这些设置大都根据关注度,关注目光最多,涵盖了多个方面。这时,公关公司或企业就可以根据这些不同来提供对口的资讯。如:硬件公司提供大量新品给各大网站做评测;将最新产品报价提供给网站产品价格库以资更新;将各个部门,如HR招聘、员工管理、企业风格等想法、长处整理出来,发给对应栏目、频道;企业自身资讯被披露后与网站的开诚布公对话……这些实际上有许多公司都做的比较纯熟,各取所需,企业也得到了宣传的机会。

    这里其实有两个重点:一是摸清网站的需求,与网站一起成长,二是尊重每个网站。听起来比较虚,还是用事例来说好了。

    比如:某企业只要求网站发稿,却对后者的采访需求从不答应也不帮助,敷衍对待。或者有新闻发布时,也只邀请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到场,对网络媒体的采访要求不闻不问,人为地分出“三六九等”,都是不对的表现。

标签: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2005年宽带应用热点展望

下一篇:Google中国将启用新模式 火速证实获代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