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豆瓣的真相
2008-02-23 06:39:18来源:互联网 阅读 ()
05年10月,当时豆瓣网上线半年左右,我还在天涯社区负责产品方面的工作。有一次,在和某家著名VC的投资经理沟通时,我们谈到天涯的潜在竞争对手。我告诉他不是mop,而是豆瓣。他对我的答案略感吃惊。
我从不认为mop是天涯的竞争对手――去年我是天涯员工的时候,我这么说;现在我不是天涯的员工,我还是这么说。业界,尤其是媒体界对mop的估计,几乎从来没有用数字说话,远远过于乐观。事实上,Mop这个网站,在陈一舟没有收购之前,只相当于天涯主版的两、三个版面,(参考我在去年5月的文章《Mop的一些数据分析》),而天涯仅主版就有50多个版面;在陈一舟收购之后的mop,怎么说呢?呵呵,今天天气呵呵呵。
但豆瓣,虽然在05年10月刚刚上线半年,其流量远远不能和天涯相比,但不过我当时作为天涯员工,就已经把它视为最主要竞争对手。由此可见我对豆瓣一直非常关注。07年1月,在后来业界广泛流传的《谢文、keso、麦田新年对话:社区2007》一文中,我依旧对豆瓣看好,但同时我认为豆瓣存在“结构性”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去年我写的《豆瓣的力量》和《社区:规模及“体用合一”》都有所涉及。事实上,我写这些文章,都在试图解释一个现象:为什么豆瓣在05年增长那么迅速,而06年增长那么平缓?而我把这归结于豆瓣自身的“结构”问题。
但老实说,这个答案只给出了部分解释。我内心总认为还有别的原因造就了豆瓣05年和06年的反差。但那又是什么呢?
在“社区研究”新任主持人思践的建议下,社区研究的五位主持人何田、固若GinTonic、思践、hilaa和我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定期发表一份五人研究报告,每期报告会从多个角度,分析同一个网站,以此希望以务实、细节的态度,对中文互联网网站社区运营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和提炼,为业界朋友实务操作提供参考。
作为这个研究小组的第一期报告,我们选定的研究对象是豆瓣网。
昨天,在完成这个研究作业的过程中,我又仔细分析了豆瓣。没想到,曾经长期困扰我的豆瓣“05年快速增长和06年平稳增长”之谜,让我自己给解开了。或者说,也许我看到了豆瓣的真相。
二、豆瓣的流量和服务
先说豆瓣的流量。从alexa曲线上,再根据我的经验,豆瓣现在每日独立IP可能在20万左右,PV在150万左右。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个流量不大,但作为一个才做了两年的网站,豆瓣的流量实际上相当不错――因为它不是来源于“买”的流量,而都是豆瓣服务所带来的“货真价实”的流量。
再说豆瓣的服务。简要将豆瓣的服务构成概况如下表:
服务类别
独创特色服务
社区服务
SNS服务
衍生服务
项目
读书/音乐/电影
小组(group)
友邻
九点
在上述项目中,豆瓣的“独创特色服务”最为重要,它是豆瓣之所以为豆瓣的关键服务。那么,用户是如何使用豆瓣的“独创特色服务”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我问过周围一些人,大家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我看了一本书(电影/音乐),或者我想买一本书(电影/音乐),我就会去豆瓣上看一看。
这些朋友的回答,和我自己对豆瓣的使用情况完全一致。此外,由于我本人多年的网络经验恰好在“读书”相关社区,我对网络上“读书人”群体比较了解,这也使得我相信,多数网络“读书人”就是这么使用豆瓣的特色服务。
现在有很多业界的朋友认为豆瓣的特色服务做的好,特别是“算法”和“用户行为分析”这两个方面。但我恰恰不同意这种观点:一方面,我也认为豆瓣在“算法”和“用户行为分析”做了很多创新,做的相当不错;另一方面,我认为他们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时候,忽略了“互动”这个更关键因素。简而言之,对于产品设计,我从来都认为――“算法”做的好,不如“互动”做的好。
大家也许不同意我的产品设计观点。没关系,我的重点其实是想说,根据我的经验,目前豆瓣的“读书音乐电影”特色服务产品设计,应该不能支撑目前150万pv的流量。
三、豆瓣的小组(group)
豆瓣的流量,我分析,大多数可能来源于――“小组”(group)。
先简单说说豆瓣小组的情况。目前豆瓣全部小组的总数是25851个,小组的订阅人数分布如下:
订阅人数
小组个数
合计
1000人以上
240
240
500-1000人
310
550
200-500人
665
1215
100-200人
735
1950
50-100人
885
2835
20-50人
1920
4755
10-20人
1680
6435
5-10人
3810
10245
3-5人
4150
14395
2人
4295
18690
1人
7161
25851
对于上述分布,奇迹笔记的xba网友有非常精辟的论述。在其文《豆瓣的小组,也不是长尾分布》中,他谈到:“我把15人以下的小组,共19000多小组,的总人数全加了一遍,总共只有6万多人(次)。而如果我们把前500个小组(人数500以上的)的小组总人数相加已经到了60多万。这是一个比28分布还陡峭的曲线,后80%的小组,只是前2%(还不是百分之20%)的小组人数的1/10。如果算前20%小组的话,估计能达到总人数的99%”
那么,豆瓣“头部”的小组到底有多“强大”呢?我昨天把豆瓣排名第一的“爱看电影”小组分析了一下:该组创建时间差不多700天,总发主贴6500多,基本可以看作每天主贴10篇。我又统计了最新200篇更新主贴和中间的200篇主贴,发现“爱看电影”的用户回复率相当高,最新200篇回复率是30,而中间200篇回复率是20。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数据让我豁然开朗:豆瓣的一个“强大”的组,已经可以媲美大型社区的一个版块的流量――比如“爱看电影”的发贴回复合计,应该已经达到天涯主版中的“影视评论”的1/5。
而这,仅仅是豆瓣的一个组!
由于我非常了解天涯的流量。因此,通过“爱看电影”这个小组,我从天涯的流量反推估算出豆瓣小组的流量,再比较豆瓣总流量的150pv。我的推论是:豆瓣这150万pv的流量,大量来源于group。而具体流量数据,我估计豆瓣小组有100万左右pv,即豆瓣小组的流量占据全站70%以上――并且,这部分流量严格遵循传统的28原则,主要由25000多个小组中“头部”的240个小组贡献。(订阅人数过1000人的小组)。
标签: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思践:豆瓣的吸星大法
下一篇:网络营销的优势与弊端探讨
IDC资讯: 主机资讯 注册资讯 托管资讯 vps资讯 网站建设
网站运营: 建站经验 策划盈利 搜索优化 网站推广 免费资源
网络编程: Asp.Net编程 Asp编程 Php编程 Xml编程 Access Mssql Mysql 其它
服务器技术: Web服务器 Ftp服务器 Mail服务器 Dns服务器 安全防护
软件技巧: 其它软件 Word Excel Powerpoint Ghost Vista QQ空间 QQ FlashGet 迅雷
网页制作: FrontPages Dreamweaver Javascript css photoshop fireworks 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