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承包项目管理:中国项目管理的国际化之路

2008-04-09 04:13:40来源:互联网 阅读 ()

新老客户大回馈,云服务器低至5折

在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中承包商的作用比较单一,就是进行工程施工建设。这种状况在近年来的国际承包市场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同形式的总承包项目管理作为工程项目的一体化服务方式越来越多的得到采用,许多国际大承包商已经超越了施工阶段而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毫无疑问,总承包项目管理将是中国先进的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从当前的现实来看,总承包项目管理在中国还仅仅处于初始阶段,非常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高等院校、以及企业的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努力来培育和推进。关于总承包项目管理我把它概括为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

这是在工程施工阶段对业主负总责的项目管理,包括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装饰装修、园林绿化等等。总承包商根据所承包项目情况,采取招标形式将工程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各专业分包商。总承包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包括施工总包单位、专业分包单位和劳务分包单位。总包对分包实行统一指挥、协调、管理和监督,分包企业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企业负责。

对于施工总承包,我们已经有所起步,有所实践。但是发展施工总承包的市场条件是要形成总包和分包两级市场,而中国的分包市场尚未发育成熟,肢解工程、指定分包的情况还相当普遍。这样总承包负总责的责任体系确立不起来,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也就难以推进。所以说,总分包市场是否健全,对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的推行将起到关键作用。

如果我们在建筑市场运行规则上真正实现了总包市场的招标投标,又实现了总包对分包的招标投标,如同香港的“分判制”那样,那么总包企业和各类分包企业必然会呈现出层次化,在市场空间分层错位,施工总承包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也就会强化起来。我们常讲的政府推动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没有客观的总包和分包的市场行为,那么施工总承包资质和专业及劳务企业的资质就位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因此发育两级建筑市场是实现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的市场推动力。

第二种是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

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是对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的进步,进步的地方就在于由“施工”跃升为工程。显然,“工程”二字扩大了“施工”的范围,这个扩大的范围就是设计与施工紧密相连的施工图设计部分。

从国际惯例看,设计单位所做的工程设计,只到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的深度,不出施工图设计。在承包商投标的过程中,把施工图设计摆在龙头地位,以先进施工技术方案来体现保证质量、降低成本、加快进度。这就是说施工图设计进入了技术竞争领域。按照我国的基本建设管理体制和程序,施工图设计是放在设计方案的配套之中,不进入技术竞争。国际大承包商认为,中国公司一个最不能让人理解的问题就是不承担施工图设计。他们讲,这样做很不利于发挥先进施工技术的作用。在这个问题上充分反映了我们与国际惯例的错位。

施工图设计应不应该进入技术竞争领域,怎样进入技术竞争领域?应当在两个层面进行思考。
一是在发展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层面。我们以施工图设计为基础进行招标、投标,只能在管理费用上做文章,这样竞争的并不是施工技术的先进与落后,而是竞争管理费用的多寡。中国建筑行业的老领导、老前辈萧桐同志,他在1992年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老院长张哲民讨论建筑设计改革时都认为,施工图设计是可以由施工企业承担的,也可以按技术设计图进行招投标。这就是说他们早就主张施工图设计既可以随施工企业进入技术竞争,也可以直接进入技术竞争。这两句话我认为已经回答了施工图设计怎样进入技术竞争的途径。我也曾在10年前的一次出国考察报告中提出过施工图设计合理移位的问题,建议把施工图设计拿到承包商这一竞争主体中来。因此,我们应当按照工程总承包的思路来研究施工图设计的问题。施工图设计进入竞争后的程序应当是:中标的承包单位作出施工图设计后,报方案设计单位审定,由其责任人负责签字,承包单位在实施过程中则由业主选用的监理单位进行现场“旁站式”监督,这也才是监理的原本意义。

二是在国民经济宏观层面上的意义更为重大和深远。据有关资料,中国2003年的GDP总量是11.58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全世界GDP总量的1/30,而所消费的钢材大约占世界总量的25%(2.71亿吨),水泥占50%以上(8.36亿吨),煤炭占38%(15.79亿吨)。由此可见,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资源的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增长方式不能不说还是相当粗放的。我们是一个资源并不丰富的大国,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增长,节省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民族的呼唤。在这方面我们工程建设界应当走在前头做出贡献。因为工程建设领域是消耗资源形成新的发展技术基础的大户,也是挖掘潜力节约资源的大户。2003年我国建筑业使用的钢材达到1亿多吨,占到全国钢材消耗总量2.71亿吨的36%;8.36亿吨的水泥消耗基本上用在工程建设上。大家知道,建材是高耗能的行业,每生产一吨钢的综合能耗是0.92吨标准煤;每生产一吨水泥所耗用的电力为110多度,耗煤约为0.2吨,石灰石为1-2吨。这样推算下来,生产1 亿吨钢材的标准煤能耗就达到9000多万吨;生产8.36亿吨水泥的用电总量就是1000亿度,耗煤总量为1.5亿多吨,石灰为10亿多吨。可以设想,如果全行业通过科学管理,在更多的工程项目上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方案,节约资源的潜力将是多么的巨大。

我们以工程建设中使用最多的混凝土为例:2003年我国混凝土浇注总量超过6亿立方米,每浇注一立方混凝土所使用的钢材综合为80-150公斤,水泥为300-400公斤。那么,6亿立方米混凝土就耗用钢材480-900亿公斤(4800—9000万吨),水泥为1800-2400亿公斤(1.8—2.4亿吨)。施工图设计没有进入技术竞争,往往就是安全系数越大越好,工程量越多越好,以此来加大取费的基数。如果施工图设计进入技术竞争,就会追求科学合理的安全系数,以减少工程量。这使我想起鲁布革水电站工程8800米长、8米直径的引水隧洞开挖。日本大成公司采用圆形断面一次开挖方案,而我国历来采用马蹄形开挖方案,圆形断面与马蹄形断面开挖相比,每一米进度就要相差7 个立方米的工程量,即日本大成公司圆形断面开挖方案要减少6万立方米的开挖量,并相应减少6万立方米回填砼用量。先进技术方案的节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以减少1%砼用量这样一个保守的施工图设计优化比例推算,就可减少混凝土用量600万个立方,从而节省钢材4.8-9亿公斤(48—90万吨),水泥18-24亿公斤(180—240万吨)。简言之,1%就是70万吨钢材、200万吨水泥。如果优化比例达到3%、4%、5%,这些数字就扩大三到五倍。由此节约生产这些钢材、水泥所消耗的能源更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字。

标签: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访谈华南资讯科技有限公司软件质保总监——王树文

下一篇:项目管理在电视直播活动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