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正确的质量观念

2008-04-09 04:13:15来源:互联网 阅读 ()

新老客户大回馈,云服务器低至5折

质量的不同含义

项目中的质量管理,应进一步划分成产品质量和项目质量两方面的管理内容。产品质量是针对最终产品(项目成果)本身而言的,是可以脱离项目长期存在的,而项目质量则是强调项目过程的,关注项目在范围、时间、成本等各方面满足项目需求的成度,其中当然包含产品质量的因素。因此,当我们谈质量管理的时候,需要明确对象,是产品质量还是项目质量,两者的管理对象、目标、方法等都存在着差异。
产品质量不是项目质量管理理论讨论的重点,但这并非是项目质量管理不关注产品质量,而是因为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是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现代项目管理是在近年蓬勃发展起来的,是为了使企业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环境、满足项目目标,产品质量的问题在此之前应该是已经解决了的。而国内很多企业的管理水平还比较低,有很多基础的管理内容还需要弥补,这个弥补的过程,就是追赶的过程。
在一些公司的ISO9001体系中,其实也分工程类过程和管理支持类过程,工程类过程是软件的直接生产过程,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管理、支持类过程是工程类过程的辅助过程,也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

客户首先看重的是产品质量

客户在采购中其实最终关注的还是产品质量。我们知道,价值是以使用价值为基础的,客户最终得到的是产品,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客户对产品的使用,所以客户对产品质量的期望是最核心的,当产品质量与其它需求出现冲突的时候,最终还是以产品质量的优先级为最高。即使是领导的“献礼工程”,也害怕变成“豆腐渣工程”,即使是购买家庭日用品,也肯定首先以满足使用要求为前提,才去考虑价格、服务等因素,使用要求中就包含了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项目”的定义是:为了创造某种独特的产品或服务而采取的一次行动。项目的目地就是提供产品(服务也是一种产品),如果产品质量不过关,产品就不合格,项目的根本目标就没有达到。交付合格的产品,是项目达到目标的必要条件。
在很多项目中,客户也非常关注供应商的项目过程管理能力。其实对于过程质量的关注,最终也是为了保证能够得到合格的产品,这一点在服务类项目中更为明显。因此,作为供应商,产品质量应该成为所有质量管理工作的核心目标,过程质量管理是为保障产品质量服务的。在质量管理上,其实只有功劳,没有苦劳。
领导要求项目限期完成的情况现在也比较常见。这种情况中可能存在着一些对领导要求的一些误解,上级领导提出了对工期的迫切期望,但这并不等同于领导们会接受一个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产品质量要合格的要求是不言而喻的,是所有其他要求的基本前提!

项目管理三角形中“质量”的位置

项目管理三角形是项目管理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它反映了项目的范围、时间、成本、质量这四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在不同的管理理念下,这个三角形的画法不尽相同。
下图中的项目管理三角形是一种公认的画法,把质量放在中间,表示质量因素是“刚性”的,特别是产品质量的标准必须满足客户的要求,或者是业界公认的质量标准,是不能妥协的,只能利用另外三个因素来调节项目过程,凡是强调“质量第一”的企业都会这样做。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项目延期,在项目管理中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产品质量的优先级始终是最高的,否则项目的最核心的目标就可能无法达到。

但是也有的企业采用另外的项目管理三角形的画法,把范围放在中间,把质量和时间、成本放在边上,他表示必须首先满足客户的范围要求,客户所要求的功能首先必须都要具备,然后再谈质量,保证了项目范围就比较容易满足合同范围,就比较容易收款,至于产品质量问题,可以慢慢改,因为客户未必有能力发现这些缺陷。

质量与效率

为了保证质量,许多企业都设置了一系列的质量规范,加大了管理成本。从表面上看,由于增加了这些控制环节,增加了“额外”的管理内容,使得项目的工作效率被降低了。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质量出现问题需要返工,那么前面所付出的工作和时间就是浪费,使得整体的工作量和时间可能会成倍增加,返工次数越多,影响面越广,付出的代价越大,那么整体的效率就越低。由于产品质量是必须满足的必要条件,所以任何导致产品质量缺陷的工作都是浪费,都会导致返工,所以只有首次即达到产品质量要求——“一次成功”的生产过程才是最高效的。
对于质量管理成本,必须用全生命周期成本(TLCC)来看待,不能孤立的看某个环节是简单还是复杂,而是要从整体上看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总成本。

全员全过程精细化质量管理

在质量管理中,特别强调全员全程的质量管理,而不只是最后验收时的检测,也不只是QC部门的责任。在质量管理中有这样一个基本的概念:1:10:100。第一个环节改正一个错误的成本如果是1,那么这个错误如果被传递到了后面的环节,其改正的成本就可能变成10,如果在更加往后的环节才改正,其成本将可能是100,是呈指数增长的。这也就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越早发现问题,改正的代价越低,“一次成功”的成本才是最低的。

例如,我们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如果修改一个问题,可能用不了1人天,但是如果到了编程阶段才发现问题,其修改可能就需要几十人天,如果是已经投产运行后才发现问题,改正所要付出的代价可能就是巨大的,甚至有些损失都是难以挽回的。

因此,在质量管理中,越是前期的环节越要给予高度的关注,对于方案、计划、需求、设计的评审,就是在帮助把关,尽量及早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避免问题在以后的环节中会急剧放大。所以在质量管理中,其实非常重视一线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质量是做出来的,不是管出来的”。
另一方面,后期的大问题在前期往往表现为“小”问题,所以质量管理必须关注细节。质量管理需要贯穿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体现在每一个工作的细节中,及时发现问题随时改正。因此质量管理其实是全员全过程的管理,而且必须要精细化管理,要关注微观的、操作层面的“小”问题。

标签: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项目管理工具的特性简要介绍

下一篇:软件测试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