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制毒”进入营利时代
2018-06-12 来源:
◆专家语录
■2006年截获的新病毒超过23万个,数量几乎相当于过往数十年计算机历史上产生的病毒数量总和。
■盗亦有道,过去的病毒编制者,大部分只是展现自己的软件水平。而且如小说中武林用毒高手,研制病毒的同时制造相克制的解药。但2006年爆发的病毒,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编制者越来越不讲道行:只做粗制滥造的毒,根本就没想过解药的事情。
■病毒已经从带有部分个人宣泄色彩的问题程序,完全转变为一种机构商业犯罪工具,这也成为刚刚过去的一年中病毒发展的规律。
■病毒另一大发展趋势是,开始从“暗偷”转为“明抢”。“熊猫烧香”是一个突出的表现,它打破了一个黑色产业的沉默。
“熊猫烧香”病毒,已将不计其数的电脑搞瘫,专家在解析这个“剧毒”的同时,也发现了2006年以来所爆发病毒的编制特点:那些电脑病毒的制造者,已不再满足展现自己的软件水平,也越来越不讲“行里的规矩”,而开始转向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犯罪活动。
在全社会对流氓软件一片喊打的声势下,大网站已经放弃了依靠流氓软件骗取点击率、Alex排名的行为。但黑客地下产业链正在集体转战到危害性更强的疯狂“盗窃”网络财富的线路上。
2月7日,更加凶猛的“熊猫烧香”最新变种病毒纷纷被各大安全软件公司截获。同时也代表了“熊猫烧香”病毒编制者,在先期提出“罢手,不再继续这一病毒生命”的声明后,背信弃义,为利益再度出手。
瑞星反病毒工程师史?分析认为:“其行为(宣布停止而又再出手)说明病毒编制者的心理也非常矛盾,因此我推断‘熊猫烧香’背后是一个小集团集体行为,而非独立个人行为。编制者本想停手,但受到上家压力或诱惑,只能选择将制造病毒工作继续下去。”
病毒已经从带有部分个人宣泄色彩的问题程序,完全转变为一种机构商业犯罪工具,这也成为刚刚过去的一年中病毒发展的规律。
九成病毒
是网络土匪
1月31日,瑞星发布的《安全报告》中显示,2006年截获的新病毒超过23万个,数量几乎相当于过往数十年计算机历史上产生的病毒数量总和。而且如此多的新病毒的突出特点是,90%以上带有明显的利益特征,有窃取个人资料、各种账号密码等行为。且在2006年危害性最强的十大病毒中,九个属于以盗窃为目的的病毒。
2006年诞生了第一个勒索型病毒,病毒控制者会通过远程操作方式将个人用户单机文件加密,而后通过各种联络手段找到被感染用户,要求其交出一定赎资换取破解密码。“这已经和刑事犯罪没有任何区别。”史?表示。
病毒编制者
不再讲“规矩”
病毒编制完全趋利是另外一个突出表现。出现如此多的病毒,大部分并非技术上有创新的作品,而是拼凑出来的变种产品,病毒质量明显下降。“盗亦有道。”史?表示,“过去的病毒编制者,大部分只是展现自己的软件水平。”像CIH作者台湾陈盈豪那样,以破坏为目的的只是极少数。而且如小说中武林用毒高手,研制病毒的同时制造相克制的解药。“即病毒编制者大部分为恢复数据做了良好的准备。”
但2006年爆发的病毒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编制者越来越不讲“行里的规矩”。有网络安全专家直言:只做粗制滥造的毒,根本就没想过解药的事情。
这给杀毒软件企业造成了相当大的麻烦。就如同放置了一枚枚劣质炸弹一样。病毒程序本身存在大量BUG,对数据文件产生大量不可逆转的毁坏。
黑客高手:月收入十几万
黑客已经摆脱了散兵游勇的状态,以一种并不严密但却绝对保密的团体进行营利活动。
那么偷盗网络游戏装备究竟是怎么操作的?这种以营利为目的的黑客又是如何团体作战的呢?
通过网络盗取游戏装备再进行倒卖已经形成了一个组织很严密的圈子,这个圈子一般是由两条线组成的,一条是专门负责技术也就是获取装备的,一条是负责销售通过前者获取的装备。
黑客的构成相对单一,寻找黑客实际上也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难。圈内人都会知道在一些研讨黑客技术的网站上面就能发现一些黑客。黑客之所以成为黑客,首先是出于对技术的热爱;其次就是自身的一些窥私欲,一些年纪很轻就成为黑客的小孩经常会在成为黑客初期出于炫耀的目的“黑”掉一些网站,这也给一直在搜索“黑客”为其提供“货源”的收货代理商们提供了线索。这样,负责收货的代理商们就会用各种途径与这些黑客进行接触,询问他们的意向,一旦双方谈妥,就可以进行实际的操作。
对于黑客而言,盗取QQ、游戏装备或者银行账户密码的技术要求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具备了盗取游戏装备的黑客同时也具备了盗取QQ、用户银行密码的能力,具体出卖什么完全取决于市场。
一位黑客告诉记者:“这个圈子最起码有五年的历史了,比起2003年~2004年网络游戏最火而大家又广泛缺乏安全防范意识的年代,现在的钱已经不好赚了。”
但即使如此,目前上海总代理这个层次的人,一般每月的收入在200万~300万元,一个技术好的黑客高手,一般每月也有十几万元的收入。
◆延伸阅读
“熊猫烧香”病毒:
变“暗偷”为“明抢”
瑞星的《安全报告》同时指出:病毒另一大发展趋势是,开始从“暗偷”转为“明抢”。“熊猫烧香”是一个突出的表现,它打破了一个黑色产业的沉默。
“熊猫烧香”在窃取网络财富的同时,将感染者的EXE文件图标全部改成QQ的图标之一“熊猫烧香”,让所有的中毒者一目了然地察觉到。
史?分析:或许这只是病毒编制者一个病毒程序的失误而已,无意中调用了QQ的某个图标。但后来他没有去改正,这表明他的心理意识上,将病毒盗窃从暗偷发展到了明抢的地步。他已经不在乎公众发现,这让人们相当心寒。
对此,一位网络安全专家直言:如此嚣张也是对整个“网络社会”的一次讽刺和嘲弄。他认为:目前中国脆弱的网络监察安全体系令人担忧。该人士认为:“从理论上,通过种种痕迹,可以最终找出大量病毒的幕后操手,但历次病毒泛滥,最终由于各种原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就是这种情况使得病毒编制者有恃无恐。”
再发展下去,不光是软件的问题了,完全依靠杀毒软件对抗愈演愈烈的盗窃型病毒已经如杯水车薪。目前急需一次标志性的事件来给网络病毒编制者一次震慑,例如成功抓获一些违法者等等。
只有监察机构能从“产、销”两个环节真正管理起来,打掉一批黑客,才有可能对这种黑色产业有所遏制。
■2006年截获的新病毒超过23万个,数量几乎相当于过往数十年计算机历史上产生的病毒数量总和。
■盗亦有道,过去的病毒编制者,大部分只是展现自己的软件水平。而且如小说中武林用毒高手,研制病毒的同时制造相克制的解药。但2006年爆发的病毒,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编制者越来越不讲道行:只做粗制滥造的毒,根本就没想过解药的事情。
■病毒已经从带有部分个人宣泄色彩的问题程序,完全转变为一种机构商业犯罪工具,这也成为刚刚过去的一年中病毒发展的规律。
■病毒另一大发展趋势是,开始从“暗偷”转为“明抢”。“熊猫烧香”是一个突出的表现,它打破了一个黑色产业的沉默。
“熊猫烧香”病毒,已将不计其数的电脑搞瘫,专家在解析这个“剧毒”的同时,也发现了2006年以来所爆发病毒的编制特点:那些电脑病毒的制造者,已不再满足展现自己的软件水平,也越来越不讲“行里的规矩”,而开始转向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犯罪活动。
在全社会对流氓软件一片喊打的声势下,大网站已经放弃了依靠流氓软件骗取点击率、Alex排名的行为。但黑客地下产业链正在集体转战到危害性更强的疯狂“盗窃”网络财富的线路上。
2月7日,更加凶猛的“熊猫烧香”最新变种病毒纷纷被各大安全软件公司截获。同时也代表了“熊猫烧香”病毒编制者,在先期提出“罢手,不再继续这一病毒生命”的声明后,背信弃义,为利益再度出手。
瑞星反病毒工程师史?分析认为:“其行为(宣布停止而又再出手)说明病毒编制者的心理也非常矛盾,因此我推断‘熊猫烧香’背后是一个小集团集体行为,而非独立个人行为。编制者本想停手,但受到上家压力或诱惑,只能选择将制造病毒工作继续下去。”
病毒已经从带有部分个人宣泄色彩的问题程序,完全转变为一种机构商业犯罪工具,这也成为刚刚过去的一年中病毒发展的规律。
九成病毒
是网络土匪
1月31日,瑞星发布的《安全报告》中显示,2006年截获的新病毒超过23万个,数量几乎相当于过往数十年计算机历史上产生的病毒数量总和。而且如此多的新病毒的突出特点是,90%以上带有明显的利益特征,有窃取个人资料、各种账号密码等行为。且在2006年危害性最强的十大病毒中,九个属于以盗窃为目的的病毒。
2006年诞生了第一个勒索型病毒,病毒控制者会通过远程操作方式将个人用户单机文件加密,而后通过各种联络手段找到被感染用户,要求其交出一定赎资换取破解密码。“这已经和刑事犯罪没有任何区别。”史?表示。
病毒编制者
不再讲“规矩”
病毒编制完全趋利是另外一个突出表现。出现如此多的病毒,大部分并非技术上有创新的作品,而是拼凑出来的变种产品,病毒质量明显下降。“盗亦有道。”史?表示,“过去的病毒编制者,大部分只是展现自己的软件水平。”像CIH作者台湾陈盈豪那样,以破坏为目的的只是极少数。而且如小说中武林用毒高手,研制病毒的同时制造相克制的解药。“即病毒编制者大部分为恢复数据做了良好的准备。”
但2006年爆发的病毒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编制者越来越不讲“行里的规矩”。有网络安全专家直言:只做粗制滥造的毒,根本就没想过解药的事情。
这给杀毒软件企业造成了相当大的麻烦。就如同放置了一枚枚劣质炸弹一样。病毒程序本身存在大量BUG,对数据文件产生大量不可逆转的毁坏。
黑客高手:月收入十几万
黑客已经摆脱了散兵游勇的状态,以一种并不严密但却绝对保密的团体进行营利活动。
那么偷盗网络游戏装备究竟是怎么操作的?这种以营利为目的的黑客又是如何团体作战的呢?
通过网络盗取游戏装备再进行倒卖已经形成了一个组织很严密的圈子,这个圈子一般是由两条线组成的,一条是专门负责技术也就是获取装备的,一条是负责销售通过前者获取的装备。
黑客的构成相对单一,寻找黑客实际上也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难。圈内人都会知道在一些研讨黑客技术的网站上面就能发现一些黑客。黑客之所以成为黑客,首先是出于对技术的热爱;其次就是自身的一些窥私欲,一些年纪很轻就成为黑客的小孩经常会在成为黑客初期出于炫耀的目的“黑”掉一些网站,这也给一直在搜索“黑客”为其提供“货源”的收货代理商们提供了线索。这样,负责收货的代理商们就会用各种途径与这些黑客进行接触,询问他们的意向,一旦双方谈妥,就可以进行实际的操作。
对于黑客而言,盗取QQ、游戏装备或者银行账户密码的技术要求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具备了盗取游戏装备的黑客同时也具备了盗取QQ、用户银行密码的能力,具体出卖什么完全取决于市场。
一位黑客告诉记者:“这个圈子最起码有五年的历史了,比起2003年~2004年网络游戏最火而大家又广泛缺乏安全防范意识的年代,现在的钱已经不好赚了。”
但即使如此,目前上海总代理这个层次的人,一般每月的收入在200万~300万元,一个技术好的黑客高手,一般每月也有十几万元的收入。
◆延伸阅读
“熊猫烧香”病毒:
变“暗偷”为“明抢”
瑞星的《安全报告》同时指出:病毒另一大发展趋势是,开始从“暗偷”转为“明抢”。“熊猫烧香”是一个突出的表现,它打破了一个黑色产业的沉默。
“熊猫烧香”在窃取网络财富的同时,将感染者的EXE文件图标全部改成QQ的图标之一“熊猫烧香”,让所有的中毒者一目了然地察觉到。
史?分析:或许这只是病毒编制者一个病毒程序的失误而已,无意中调用了QQ的某个图标。但后来他没有去改正,这表明他的心理意识上,将病毒盗窃从暗偷发展到了明抢的地步。他已经不在乎公众发现,这让人们相当心寒。
对此,一位网络安全专家直言:如此嚣张也是对整个“网络社会”的一次讽刺和嘲弄。他认为:目前中国脆弱的网络监察安全体系令人担忧。该人士认为:“从理论上,通过种种痕迹,可以最终找出大量病毒的幕后操手,但历次病毒泛滥,最终由于各种原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就是这种情况使得病毒编制者有恃无恐。”
再发展下去,不光是软件的问题了,完全依靠杀毒软件对抗愈演愈烈的盗窃型病毒已经如杯水车薪。目前急需一次标志性的事件来给网络病毒编制者一次震慑,例如成功抓获一些违法者等等。
只有监察机构能从“产、销”两个环节真正管理起来,打掉一批黑客,才有可能对这种黑色产业有所遏制。
标签: 安全 排名 企业 搜索 网络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专家 网站 问题 选择 用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最新资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