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ta将会成为Windows操作系统的绝唱
2018-06-11 来源:
纽约时报:美国在线发布网页音乐服务,不再局限于拨号用户向所有网民开放
美国在线发布一款网页音乐服务,代号AOL Music Now,通过此项服务用户可以下载音乐产品,并且利用便携音乐播放器进行收听。时代华纳网络部门美国在线透露,此项服务将对任何网络用户开放,开始支持的音乐和视频内容就多达250万个。实际上,在此之前美国在线曾经发布过在线音乐服务,不过不同于此次的计划,之前的音乐服务只支持美国在线拨号用户,因此客户范围十分狭窄。
7月时代华纳作出修改决定,未来美国在线的服务将向所有网民全面开放,例如电子邮件等。分析家表示,这也标志着美国在线正在逐渐转变盈利途径,从曾经的拨号服务费,过渡到利润率更为丰厚的在线广告市场。“任何用户都可以得到美国在线网络音乐服务,他们可以通过服务的搜索引擎寻找歌曲。”美国在线音乐部门总裁阿米特先生表示,“公司旗下已经汇聚了数千万的用户群体,因此在音乐服务的推广方面将十分轻松。”
美国在线透露,此项音乐服务将完全基于网页,因此用户不需要下载任何额外软件,这样做的好处非常明显,尽可能降低服务的使用难度。仅仅从这一角度来分析,美国在线音乐服务就要好于苹果iTunes。与此同时,美国在线网页音乐将支持任何微软PlayforSun技术的便携设备。收费方面为每个月10-15美元。
美联社:Gartner:Vista将成为Windows操作系统绝唱,未来微软OS将进入“虚拟器”时代
据市场调查机构Gartner预测,Vista也许将成为Windows操作系统的绝唱,换句话说,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软件,将终止于这款屡屡跳票的产品。分析家预测,未来的Windows操作系统,将逐渐过渡向基于硬件虚拟器的模式化架构。“目前看来,现有的Windows架构无论对微软本身还是企业来说,都不够稳定。”Gartner分析家在一份报告中表示。
众所周知,随着操作系统功能的丰富,软件的复杂性也与日俱增,这也造成了企业用户更换软件产品的难度提高,与此同时,微软发布Windows补丁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据悉,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方法就是虚拟器,而虚拟器功能将被整合到下一代英特尔和AMD芯片当中,并且成为x86架构服务的主流功能。“如果Windows操作系统支持虚拟器,能够肯定操作系统的开发方向,将从目前的‘整合’过渡向‘模式化’。”众所周知,虚拟器软件,主要用来在一套硬件上运行不同的服务器软件,他的出现极大程度降低了程序与程序之间的影响,从而使得操作系统更为容易管理。Gartner分析家相信,未来的微软将大规模推广虚拟器技术,从而做到操作系统的模式化,例如将管理、娱乐和安全功能分离,对单独的单元进行修改。实际上,这种模式化的操作系统功能,已经在x86服务器平台得以实现。“下一代操作系统,将同时支持Vista和NT内核,从而达到模式的平行化。”分析家预测,到2008年末和2009年初的时候,Vista操作系统将加入全新模拟器功能。而届时微软操作系统,将被划分为50个不同功能的模块。
news.com.com:英特尔正式发布Tulsa系列产品,针对高端服务器市场继续打压AMD Opteron
英特尔正式发布了全新的Tulsa系列Xeon芯片,据悉该产品将针对高端x86架构服务器市场,这也是芯片巨头向老对手AMD发起绝地反击的第一步。英特尔透露,全新的Tulsa Xeon服务器芯片将使用双内核设计,适应四处理器服务器系统,官方名称为Xeon 7100系列,为4M高速缓存、主频2.6GHz版本7100芯片售价856美元,16M高速缓存、主频3.4GHz版本7140芯片售价1980美元。英特尔表示,比起上一代Paxville服务器芯片,Tulsa的性能足足提高了70%,因此完全可以承担起对抗AMD Opteron处理器的重担。在数据库软件测试中,Tulsa系统要比AMD Opteron系统快17%,而在运行Java服务器程序的过程中,这种差距提高到42%。
实际上,在三年前AMD正式进军x86架构服务器市场以来,英特尔的市场份额几乎一直处于被蚕食状态。如今世界四大服务器制造商,都开始选择AMD的Opteron芯片,这也使得AMD的市场份额从0%增长到了26%。在这种紧要关头,英特尔Tulsa芯片扮演了高端市场先锋官的角色,将正面对抗AMD的侵袭。“7100系列芯片重新找回了速度的极限感觉,我们追求的是产品的最大性能。”英特尔数字企业部门高级经理汤姆如是说。据悉,Tulsa将是英特尔最后一款使用NetBurst架构的芯片,不可否认该系列产品在历史上曾经因为发热量过高而饱受诟病,不过凭借16M的高速三级缓存,Tulsa的性能得到了最大幅度的提升。
英国
路透社:加快用户需求反映速度,微软改组金融服务部门任命多位新领导
微软日前透露,将改组其美国金融服务部门领导,以此来进一步提升用户需求反映速度,在银行、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获取更大的份额。在改组计划中,微软创建了多个新职位,而其他一些已有的领导工作职能,也被重新定义。实际上,此次的改组行为再次表明微软的改革方向:加快对用户实际需求的反映速度。
据悉,未来微软金融服务部门将分为数个解决方案小组,包括银行、资本市场和保险,由数位领导分别领衔。而他们的工作十分明确,监督产品的销售、回应用户的反馈、并且即时与客户进行沟通。据悉,这几位领导分别是:比尔.哈特内特(Bill Hartnett),微软前金融服务策略和解决方案部门高级经理,未来他将作为微软保险部门产业高级经理,考虑到哈特内特曾经的保险从业经验,这一决定完全在外界的意料之中。凯文.凯里(Kevin Kelly),微软前保险产业经理,将继续服役于新成立的金融服务保险解决方案部门,职位是市场推广经理。与此同时,丹尼斯.马罗尼(Dennis Maroney)也被指派为微软保险解决方案高级经理。另外,前Sun系统资本市场部门经理,克雷格.赛特(Craig Saint)将加盟微软资本市场解决方案部门,取代之前该部门领导肯尼.麦克布莱(Kenny McBride)的位置。与此同时,格雷.哈斯里普(Greg Haislip)将出任银行解决方案部门领导。
vnunet.com:业界传言:苹果将在9月5日发布Core 2 Duo新Mac?
据业界传言,苹果电脑新型Mac产品已经子弹上膛。此消息来自于网络零售网站Best Buy,据苹果内部工作人员透露,最近一段时间,Best Buy网站上的iMac和Mac MiNi产品一直处于“售完”状态,而苹果方面则表示,最近几天内将不会提供充足的货源。另一方面,目前苹果电脑也拒绝了多家零售商和合作伙伴的供货需求,这在公司的历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现象。
据AppleInsider博客网站透露,“我已经从苹果电脑零售商方面得到消息,(出于某种原因,目前不能透露零售商的具体名称)他们的订单要求已经被苹果拒绝,不过苹果同时表示,在今年9月4日之后,他们将可以得到充足的‘新产品’货源。”实际上,今年二月份的时候,苹果同时爆发出供货不足问题,当时的零售商也纷纷反映得不到充足的Power PC芯片Mac产品货源。而在短短几天之后,苹果就发布了划时代的英特尔芯片Mac MiNi产品。另一方面,业界早就有传言,苹果计划在秋季发布一款新产品,具体时间也许为9月5日。分析家表示,苹果计划推出的新产品,也许是整合英特尔Core 2Duo Conroe芯片的新Mac。
法新社:SKT与中国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中国研发中心专攻TD-SCDMA技术标准
韩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SKT日前表示,已经与中国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未来将在3G手机技术方面,与中国官方展开合作。据悉,SKT此次与中国签订了协议,而这也标志着SKT将正式进军中国无线市场,作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市场之一,中国已经成为了各国无线运营商竞相追逐的目标。
SKT表示,他将在中国建立一家合资研发中心,以此来研发3G移动通讯技术标准TD-SCDMA,该标准由中国提出。明年的时候,SKT还计划在韩国本土建立一座研发中心,专门进行TD-SCDMA技术的研发工作。据统计,目前SKT在本土无线市场的占有率超过50%,而考虑到韩国无线市场的趋于饱和,SKT已经将目光投向了紧邻中国,寄希望于凭借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刺激公司的业务。今年二月份的时候,SKT表示将斥资600万美元,携手中国联通,建立一家合资网络服务公司,接下来的六月份,SKT表示双方的合作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韩国
english.yna.co.kr:三星发布“世界最小”DDR 2内存芯片,制造工艺提升到80纳米
韩国三星电子正式发布了“世界上最小的”DDR2 DRAM内存芯片产品,当然之所以被称为最小的,不是因为其外观,而是芯片的制造工艺。三星表示,该DDR2产品容量为1G,使用80纳米技术,在制造工艺方面仅仅为目前最小的DRAM内存芯片的一半。据悉,目前的DDR 2内存芯片主要用于个人电脑平台,比起常规的DRAM内存,在速度和发热量表现方面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与此同时,80纳米技术的使用,也意味着单位圆晶可以出产的芯片产品更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内存芯片制造商,三星在去年发布了90纳米技术的DRAM,紧接着在今年五月份又发布了80纳米DRAM。据市场调查机构Gartner预测,世界范围DRAM内存芯片市场总价值,在今年将达到287亿美元,而到2008年则有望飙升至378亿美元,届时1G容量DRAM将占据36%的市场。
标签: 安全 标准 电子邮件 服务器 服务器软件 服务器系统 计划 金融 美国 企业 数据库 搜索 搜索引擎 推广 网络 网站 问题 选择 用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