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片服务器血战 没有硝烟的战场
2018-06-11 来源:
用“一个好汉三个帮”来形容英特尔与三家服务器厂商的合作再恰当不过了。2008年1月11日,在北京郊区一家幽静的度假村内,英特尔首次正式发布“通用模块化系统”,联想、浪潮、宝德的服务器负责人悉数到场,并分别展示了外观“标准化”的服务器产品。发布会上,英特尔刻意回避了“刀片服务器”这个概念,但在没有新概念被认可前,英特尔的这个产品在业内人士心中,毫无疑问被归类到刀片服务器中。
就在这个刀片服务器平台开放规格推出后的一个多月,也就是2007年9月13日,作为刀片服务器市场的领导者,惠普公司向全球市场推出其针对中小企业市场的刀片机箱:HP BladeSystem c3000。如果你仔细对比c3000和SSI系统,除去体积和支持的刀片数量不同外,在功能、定位上似乎并没有特别大区别。
可以说,去年下半年,针对SMB刀片服务器市场的争夺就已经开始了。就在惠普推出c3000的当月(28日),另外一家刀片服务器领导企业IBM公司在北京展示了其第一款针对中小企业设计的刀片机箱:IBM BladeCenter S。这三家公司对这一类产品的叙述如出一辙。
事实上,SMB刀片服务器的推出代表着刀片服务器将出现大的分化:一类刀片将继续针对高密度计算市场,这一类刀片将主要基于RISC架构的处理器;而基于x86架构的刀片服务器将向下迁移,主要满足中小企业的应用,甚至,这类刀片可以干脆叫做“模块化服务器”才更准确些。
这种情况的大背景就是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使得这些企业需要多台服务器来处理内部办公管理、Web服务、邮件、文档等事务,而整合了存储、网络等功能的模块化系统恰恰满足了这个需求,又降低了用户的采购成本。
IDC等多家数据调研机构都预测,从现在到2011年,刀片服务器的年度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0%。2011年,刀片服务器的交货数量将占整个x86服务器市场的40%以上。接受电脑商报记者采访的多个业内资深人士也不约而同地表示,今年底到明年初,x86刀片服务器市场将极大地发展,而介入的厂商也会越来越多。这种市场形势必然促使刀片服务器统一标准的加速出台,尽管多数人预计,这个“统一标准”恐怕至少还要等5、6年后才可见分晓。
对于渠道商、特别是增值渠道商而言,刀片服务器必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尽管在初期,你看到的困难恐怕多于直接利益,但拒绝新生事物无异于拒绝生意、拒绝发展。
走向分化的市场
用户需求是左右技术发展方向的原动力。刀片服务器从只支持IDC、行业用户和其它高性能计算,到兼顾中小企业计算环境,可以说,是一次巨大的转变。刀片机向下迁移,不仅大大拓展了刀片服务器的生存空间,而且会重新塑造刀片服务器的产业生态环境,甚至对网络设备、存储设备、KVM产品、硬件安全产品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刀片服务器发展至今,发生过几次变迁。如今,模块化设计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新潮流,这个理念已渗透到所有刀片服务器产品线中。与此同时,高端刀片还将侧重高密度计算、高可扩展性,虽然刀片厚度无需继续变薄,但离开高密度计算,高端刀片将失去生存空间。在SMB刀片市场,刀片厚度已经不是争论的焦点,而是以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为核心,将网络、存储等多种环节做成标准化刀片,供用户灵活部署应用。
刀片服务器发展至今,不过8年历史,设计理念却几经变革。
2001年,RLX Server Blade打开刀片服务器的发展画卷。当时,一个刀片机座为3U高度,可以插置24片刀片服务器。这种高密度设计是满足ISP/IDC企业的需要,提供Web主机服务。这是刀片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2002年,刀片服务器进入起飞期,惠普和康柏纷纷加入战局。但当年5月,康柏即并入惠普,使得惠普成为刀片服务器市场一个最有竞争力的厂商。第二阶段是以端缘运算(Edge Computing)为特征的发展模式。至2004年,戴尔、IBM和Sun纷纷进入这个市场,并提出自己的刀片标准,形成了各自的产业生态圈,刀片服务器诸侯割据局面形成。
2003年开始,市场进入疯狂成长期。据IDC的报告显示,2003年第三季度,刀片服务器增长最快,增幅达到763%。如此爆炸的市场,吸引了不少厂商的目光,有的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在没有技术积累、不明市场水深水浅情况下贸然进入。
2004年5月,方正推出7U/14刀片的服务器。方正通过OEM方式上市的刀片服务器在一年后便悄然消失了,这让方正进军中国行业高性能计算的努力划上了句号。2005年,Sun也宣布退出这个市场。但这家公司在2006年下半年又杀了回来,推出了所谓的“第三代刀片”,基于AMD芯片。
2004年到2005年,很多人认为是刀片市场的“成熟期”,理由是竞争厂商很多,利润越来越薄。现在看来,这个判断是有问题的。因为在今后几年中,刀片市场的年增长率还保持在30%以上。
2004年,市场也进入了第一次误区,那就是看谁的刀片做得薄。以至个别厂商为了解决电源和散热问题,不惜用笔记本芯片和内存,这样做的结果是降低了服务器的计算性能和可靠性,和刀片机的初始目标背道而驰。
随着群集运算(Cluster Computing)与网格运算(Grid Computing)的兴起,刀片服务器进入第三个发展期,典型特征是由密度取向转为性能取向,刀片服务器更多地应用于科学计算、工程计算等高端领域。在这个时期,IBM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优势,整个市场形成IBM与惠普分庭抗衡的局面。
前文所述,进入2007年下半年,针对SMB的刀片服务器的推出,使得这个市场峰回路转,面临着第二次腾飞期。在这一阶段,由于多核处理器的应用,使得单个刀片的计算能力更强。而绿色计算、虚拟化技术、多线程计算的应用,使得原本一条大河,逐步分为两个走向:高性能计算依旧是IBM和惠普的强势领域,而在SMB市场,戴尔和中国几家新进入的玩家有望开辟一个新的局面。
当然,IBM和惠普是最早将刀片应用向SMB下移的厂商。特别是IBM,它已经将自己的服务器战略简化为大机和模块化服务器(刀片)两个部分,而刀片的战略定位就是SMB。但是显然,至少在未来5年内,高端刀片产品不会出现明显的弱化,特别在电信市场和行业市场,还有比较大的需求。因此,第四个发展阶段的显著特征是市场发生明显分化,SMB竞争白热化。
标签: idc isp 安全 标准 服务器 服务器技术 服务器系统 企业 网络 问题 信息化 行业 用户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