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台100Mb集线器级联 导致网络通信失败
2018-06-11 来源:
故障现象
别看朋友小王对计算机和网络一知半解,但看到对培训再就业大有钱赚。就准备跟社区服务中心联合办一所电脑学校。初步规划购置60台计算机,然后再根据情况适当扩充。于是,烛王找到了号称 "太侠"的我,让我给他开列了一份购置清单。考虑到多媒体传输的需要,集线设备我选用的是10/ 100Mb/s自适应交换机。一周过去了,我正在开会,手机拼命地震动了起来,悄悄一看是小王打来的。莫非又要请我请饭?时间还早呀,现在才10:30。由于小王顽强地一遍一遍地打个没完没了,不得已出去接了电话,原来在设备安装过程中出了问题,计算机之间就是不能通信。
这个问题简单呀!我让他把技术人员叫过来接电请,问他:交换机之间用什么线连接的呀?他说是交叉线。那没问题呀,碍于情面,看来得亲自走一趟了。
诊断过程
来到小王的电脑学校,他正在门口恭候我的大驾呢。看到我,就跟看到救星似的,原因很简单,明天就要开学了,今天网还连不上,他能不急吗!
来到机房:我先把连接3台父换机的线都拔下来,用网线测试仪测试了一下,没问题呀,交叉线,而且每一根都通。把线插好,又试着在计算机之间Ping了一下,结果可想而知,外甥打灯笼??照旧!
插网线时,我注意到交换机上有一个UP-Link端口。莫非只能用UP-Link端口采用直通线连接,而不能用交叉线?又试着做了两根直通线,测试无误后,将一台交换机的UP-Link端口和另一台交换机的普通端口连接在一起,又坐在计算机前测试,通了!又连接上另外一台,再Ping,结果又不通了。又换了一个级联端口,先连接上两台测试,通!又连接第三台,再测试,不通!
奇怪了,这是什么牌子的交换机哦!我看看,我……,我大喊一声,"小王,你买的这是哪门子交换机呀!"小王赶紧走过来,"你不是说要100Mb/S的吗,你瞧,这不是?"他边说边指着那100Base-TX给我看。"晦,我说你戴个眼镜好不好,你看看,这是Switch吗?这分明是HUB,上面写得清清楚楚,这是集线器懂不懂!"碰到这种集线器和交换机不分的主,我真是气得想乐。"人家说都差不多,只是这种比那种便宜一些。"小王还嘴硬。"差多啦,你这3台集线器根本就不能连在一起,最多只能连接两台。"这下小王可傻了眼,"不会吧,你这么说,可得有道理哦"一看我要瞪眼,赶紧又说 "要不,你帮我想想办法,不然,这么多钱就白花了"。
有什么办法好想?只好把我们闲置的一个16端口交换机给小王拿过去暂时用着,让他再去买一台8端口或16端口的交换机。这样也好,等将来再增加计算机时,集线器就不用再买了。
排除心得
事买上,现在100Base-TX集线器与10/100Mb/s交换机在价格上已经相差不太多了,但两者在性能上却相差很多,特别是在网络通讯量比较大的情况下。我们知道,集线器是共享带宽,也就是说,网络内的所有计算机都分享100Mb/s带宽;交换机是独享带宽,也就是说,网络内的任意两台交换机之间进行通信都是100Mb/s。另外,在共享网络中,同一时刻,只能有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通讯;而在交换式网络中,所有计算机之间都可以同时进行通讯。其实,最大的区别还在于,100Mb/s集线器与10Mb/s集线器一样,也有拓扑规则,从而对网络拓扑结构有着严格的要求。
100Mb/s集线器分为两大类,即I类集线器和II类集线器。全部由100Mb/S集线器构建的共享式100Base-TX以太网,必须遵守快速以太网规则。
100Base-TX快速以太网规则如下:
◆所有双绞线的长度不能超过100米,包括五类、四类和三类双绞线。
◆一个单独的快速以太网可以有一到两个II类集线器。或者说,三个或三个以上II类集线器互连是不允许的。
◆连接II类集线器的上行链路电缆长度必须在5米以下。
◆一个单独的快速以太网只能有一个I类集线器。
◆I类和II类集线器在同一快速以太网中不能同时使用。
由于堆叠后的集线器堆栈可视为一个集线器,因此,如果需要提供多端口时,可以采用堆叠的方式来解决这一矛盾。当然,最好的方式是采用交换机作为中心节点,并把每台集线器分别连接至交换机,使每个网段中只拥有一台集线器,从而大幅度提高网络通信效率。
当网络中加入交换机作为集线设备后,由于将分隔原有的网段,所以,只是在每一个网段中适用该规则:而不是在整个网络中适用该规则。这么说吧,每个交换机端口就是一个网段,凡是级联至同一端口的所有集线器都处于同一网段,这些集线器的拓扑结构必须遵循快速以太网的规则。同样,级联至另一端口的所有集线器也都处于另二网段,那些集线器的拓扑结构同样要遵循快速以太网的规则。对于分别连接至交换机不同端口的集线器而言,彼此之间则无需遵循该规则。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下一篇:概述交换机的技术、功能、市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