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如何构建IT的共产主义
2018-06-11 来源:
如今,IT界几乎到了言必云计算的地步,云计算正在演变为下一代IT模式,同时还伴有虚拟化、动态数据中心、弹性扩张等等名词,这些都是实现云计算的前提条件。对厂商而言,这些概念是一套美妙的组合拳,既有云计算的诱人远景,又有近在眼前的数据中心改造需求。对用户企业而言,云计算虽然还在云里雾里,但又不能不关注,以免落后于时代。
云计算主要分两种,外部公有云与内部私有云。在美国,云计算主要表现为针对中小企业服务的公有云。然而,在中国,在缺乏公有云服务的情况下,云计算主要表现为一些大型企业自建的私有云。无论企业计划部署私有云,还是利用外部公共云服务,都需要将企业需求放在首位,利用一体化架构实现按需移动性、协调和自动化。F5作为云计算产业链中提供基础架构的网络厂商,可帮助用户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架构,同时对其进行扩展和重复使用以实现通用的云架构模式,而不必考虑 IT 资源的实际所处位置。
公有云带给企业的好处很容易理解,有人形象地把它比喻成发电厂,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就如电能一样,可以从云服务端源源不断地输送给用户端,中小企业乃至个人都能享受到犹如超级计算机的服务。但是,企业构建私有云的好处又体现在哪里?
一部分原因在于安全,大型企业不敢贸然把商业机密放在外部公有云上;另一部分原因在于私有云能够令企业快速投放业务,IT不再是企业的成本负担,而是能够与业务紧密结合,成了企业的战略资源。
大型企业有很多复杂应用,一个新业务的传统构建流程是:软件开发——硬件采购——申请机柜空间——安装调试——业务上线。如果使用私有云,只需要软件开发,省掉了基础设施的流程,这样,新业务就能迅速投放上线,IT成了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
这犹如一个共产主义的图景,企业只管考虑有创意的劳动,而支撑这些劳动所需的各种资源,按需分配即可,人人不再为衣食住行发愁,乃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价值创造之中。云计算如何把这种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变成了数据中心的IT现实?
据Gartner报告显示,在美国的16家主要云计算服务商,其中14家使用了F5的技术落地。也就是说借助F5, 企业数据中心架构可扩展到云环境,通过动态服务模式支持企业和服务提供商实现“按需 IT”的全部潜能。同时,F5 采取了一种综合性方法,将用于应用交付、安全性、优化、数据管理和基础架构控制等各种不同技术集成在一起。而所有这些技术都是实现虚拟化以及云计算解决方案灵活性和灵捷性的关键。
F5中国区技术总监吴静涛认为一个成熟的云计算应该具备三个部分:基础设施的资源池,后台资源池自动管理系统,云面向用户的表达。
F5中国区技术总监 吴静涛
新业务上线,会通过资源池管理系统申请资源,此时资源池管理系统在资源池中划分好资源,并通过API接口控制表达层,形成一个访问入口并在网上发布;最终用户通过云的判断,访问到最佳服务点,表达层将用户访问分发给后台的资源池中的实际资源服务;后台自动管理系统再通过资源池和表达层的实时压力动态调整服务资源,随着业务压力动态添加和减少服务能力 ,从而实现整个云计算平台的弹性的扩展,灵活的伸缩。
以虚拟化作为后台基础设施技术,构建动态数据中心为基础,以云的管理作为云计算的过渡实施,然后通过表达技术对企业实施服务,企业可以基于管理系统来获取到内部资源池里面的使用效果、使用频率和用户的访问量这些信息。这几项技术的整合,就是一个在大型企业的私有云建设。
当云计算替代传统的数据中心,厂商的市场策略与用户企业的IT组织都将有极大的改变。因为云计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虚拟化软件、服务器、存储、网络、云管理软件、应用交付设备各个环节都有互动,这几大环节上的各家厂商需要相互合作才能构建一个成形的云计算,所以我们看到最近思科与VMWARE、EMC打得火热,戴尔宣布其云计算是包含微软、VMWARE多家厂商技术在内的开放式架构,过去那种单打独斗,河水不犯井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企业的IT组织将被精简成两个部门:应用架构部门与应用交付部门。网络部、主机部等等都将成为历史。过去IT部门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维护原有系统,而不是与业务部门紧密结合开发新业务。未来IT部门将集中力量于应用架构与交付,以配合业务部门开发新的业务迅速上线。
当然,这些变化都还是可预期的未来,吴静涛指出,企业首先要把云管理与业务转换做好,业务转换至少要到B/S架构,云计算才能发挥实际的作用。未来云计算的难点主要在于云安全与多云的协同工作,以及云的管理软件,即通过资源池全自动管理业务的标准化。
吴静涛把云计算的构建总结为5个步骤:构建可虚拟化业务,构建动态数据中心模型与实施,把业务切换在动态数据中心的环境中,这是目前正在做的,未来可预期的变化是IT组织结构的变化,云管理技术与外部云的导入计划,这一共5个步骤可以非常完善地让一个企业用户去面对云计算的未来。
标签: 安全 标准 服务器 服务商 公有云 计划 美国 企业 网络 用户 云服务 云计算 云计算产业 云计算产业链 云计算服务 云计算解决方案 云计算平台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下一篇:十大Linux虚拟化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