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急市场潜力无限 “同方”全速起航

2018-06-11    来源:

容器云强势上线!快速搭建集群,上万Linux镜像随意使用

10月31日消息,近年来灾害事故频发,在人们为伤者逝者同情哀悼的同时,也在不断反思如何加强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将伤亡和损失降到最低。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吸取海外成功经验、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变得至关重要。近日,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物联网应用产业本部技术总监赵博士接受赛迪网记者的独家专访,赵博士表示,中国的应急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应急行业的企业群雄逐鹿,足够大的市场空间或将培养出一批能够跻身中国500强的专业应急企业,同方属于起步较高、起步较早、拥有一定综合实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企业,并专门成立一个本部来将应急作为核心业务去经营和推广,赵博士信心满满的表示,同方依托清华大学的优势资源,必将在中国的应急市场开拓一片天地。

在分析国内外应急产业的形势,赵博士表示,美国、日本和英国在应急行业水平中处于国际前列。美国在政治体制上是联邦制国家,但在应急领域却是非常专业的集权化管理。美国从最初的应急管理署到现在的国土安全部,其装备、信息需求均处于国际前沿,美国的信息管理系统源于美国的军事思想,做到了统一语言、规范化每个指令,美国的应急水平和其国际总体预案令人称道,在应急方面的法律也较为健全。而日本跟灾害相关的法律有五十多部,跟应急相关的法律也十分健全,日本在阪神地震之后做了很大改进,日本在1996年就已经有地震监测信息系统上线,其技术处于世界前列。在英国应急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中央政府只负责核事故等重大事故,在欧洲具有代表性。

由于国外对应急的重视较早,其应急厂商的专业化水平也要远远高于国内,国内应急厂商精细化少、精确化低,预测准确度仍有待提高。然而,国内应急产业刚刚起步,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由于国内的政治体制和国外完全不同,国际应急厂商的产品虽好,并不适用于中国市场。赵博士表示,国内外厂商需加强合作,国内厂商负责整体规划和设计,如数据、平台、框架的搭建,业务处置流程及预案管理等,国际厂商只做应急的一部分。这就好比盖楼,国内厂商负责大楼的设计、布局和用途,而大楼的装修及建筑材料则采用国际产品,从而使得应急系统的保密性和其质量同时得到保障。

国内从事应急行业的企业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只做应急的专业小公司,第二类是兼做应急业务的大公司,应急并不是其主营业务,国内能提供应急打包一条龙服务的公司还未曾出现,应急产业正处于群雄逐鹿阶段。虽然目前应急行业还没有公司实现上市,但未来的中国应急市场会越来越大,在这一过程中必将孕育出一批中国的500强企业。

赵博士认为,同方在应急行业拥有绝对优势。首先,作为一家大公司,同方把应急作为其物联网应用产业本部的核心业务去钻研、经营和开拓,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其次,同方是我国起步较高、起步较早、有一定综合实力,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型企业。同方参与了《国务院应急平台综合应用系统》的设计和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一定的综合实力,专业化水平较强。另外,同方旗下控股公司北京辰安伟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从事应急行业的专业型企业,拥有清华大学的师资研发力量作为坚强的技术后盾,同方作为清华战斗序列中的一员,在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领域拥有绝对优势。最后,同方的另一大优势在于积累。对应急产业同方有自己的规划,同方站在帮国家解决一件事的角度去布置产业,紧紧围绕着国家对公共安全的重大战略性需求去布局,形成同方在公共安全应急理论体系的方法学,借助清华大学的优势背景资源,形成了同方的三角形科学模型和立方体的产业模型,有这样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学作为支撑。

最后,赵博士表示,无论从硬件角度还是从软件角度考量,同方都有一套健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硬件领域,同方具有针对公共安全的特种装备和专用设备的基本研发和生产能力,包括威视集装箱检测、北斗卫星终端等。在软件领域,同方拥有众多自主知识产权,在应急领域有几十项软件著作权证书,并参与编制了国家应急平台的技术标准规范。另外,同方与清华大学一起构建了持续创新机制,可以把清华大学的理论以及最新的科研成果进行消化、吸收,实现集成和应用创新,这是同方所具备的核心优势,使得同方有能力提供完备的一体化应急服务保障体系。

原文链接:http://info.ccidnet.com/art/32863/20111031/3046655_1.html

标签: 安全 标准 美国 企业 推广 信息技术 行业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上一篇:ATEN 2011年中国区代理商大会圆满谢幕

下一篇:“2011推动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大会”关注云计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