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乔图斯:收购研发并举 笃定技术战略

2018-06-11    来源:

容器云强势上线!快速搭建集群,上万Linux镜像随意使用

2001-2002年,在席卷全球IT业的大衰退背景下,曾经在创下辉煌业绩的存储巨人EMC也遭遇了空前的困境。整个2001财年,EMC的销售收入为71亿美元,出现了公司成立22年来的首次亏损,而且数额高达5.08亿美元。到2002年后半段,EMC的状况几乎糟糕到了极点,股价仅为4美元多,还不到2000年高峰时期的5%。2002财年,EMC再次出现了1.18亿美元亏损。EMC可能会被收购的留言也一时在华尔街盛传。

  从2002年到2011年,EMC不仅作为独立公司生存发展至今,并且还收购了无数的厂商,其中不乏VMware、Isilon、Greenplum等在云和大数据蓝图中极具战略价值的公司。2002年,EMC仅有Symentrix一条产品线,如今,EMC的产品全面覆盖高、中、低端存储领域,不仅提供在线存储系统,还有备份解决方案,甚至还包括VMware云操作系统以及丰富的软件产品线,EMC已经构建了一条完善全面且极具竞争力的产品线,同时由一家“存储硬件”公司成功转型成为“信息服务公司”。营业额也从2002年24亿年营收扩张到2011年超过189亿。

  即使在对奇迹习以为常的IT业,乔图斯在EMC所创造的奇迹也仍然令人瞩目。

  近日,作为VMware母公司的最高决策人,EMC全球总裁乔图斯来华参加VMware Forum 2011。其实本次乔图斯访华的时机其实多少有些特殊,其一,此前不久,戴尔刚刚宣布和EMC结束长达10年的战略合作关系,其二,乔图斯日前也正式宣布将于明年卸任,结束在EMC的十年任期。那么即将卸任的乔图斯如何规划EMC今后的发展路线呢?在乔图斯眼中,合适的继承者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呢?带着种种的疑问我们采访了乔图斯。

  和戴尔的关系

  “EMC和Dell的关系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说现在我们没关系了。” 谈到和戴尔合作关系的破裂,乔图斯丝毫不讳言:“对EMC来说,首先也最重要的,我绝对让EMC走的业务路线是最正确的,不会有任何偏移。如今我们12%的年利润都花在研发上,正是因为我们在研发方面的投资力度,我们能够不断推出市场上有差异性的产品,EMC的成功能够不断的延续下去。”

  乔图斯也谈到了EMC在渠道关系方面的应对与平衡,据称,EMC大大扩展了自身的渠道体系建设,“而且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正是因为我们跟Dell合作关系结束了,反而使得EMC对渠道伙伴更具吸引力。因为我们的渠道合作伙伴不用担心跟Dell之间产生竞争关系。” 

  VMware的发展路线图

  在被EMC收购的一长串公司名单中,VMware可说是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2004年EMC仅仅花费6亿美元收购了VMware,如今,VMware市值的市值已经达到280亿,在取得市场双赢获得自身增值的同时,EMC也布下了云计算棋局的一颗关键棋子。据EMC大中华区总裁叶成辉介绍,VMware的业绩已经持续几个季度保持了超过30%的增长率。

  随着云和虚拟化趋势愈演愈烈,VMware在产业链的价值和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目前,和VMware合作的厂商已经广泛的涉及到安全、服务器、存储、网络等IT领域多个环节。作为VMware的母公司,EMC和VMware的关系不言而喻,从EMC的角度,又将如何规划VMware的发展路线?是否会借用和VMware的特殊关系,展开一些专属的合作呢?

  “目前我们的存储设备中已经内嵌了很多虚拟化功能特性,同时也有一些技术内嵌进入VMware的产品中,例如RSA的安全性能,但是我们绝对不会说要VMware偏向EMC。”乔图斯态度明确的Say NO。“我们的宗旨是给客户以选择的权利。”

  “在EMC的几大产品支柱中,VMware打造的是云操作系统,现在我们也不断去触及开发人员社区,希望他们在这个操作系统平台上做更多的开发工作。同时我们还要解决用户终端设备的增长与多样化。EMC做的是信息存储,信息保护,信息安全,信息分析,还有信息智能。而VMware和EMC共同的目标是,将以前很多手动的管理工作转化成为自动化工具。”

  事实上,乔图斯在10月27日vForum 2011的主会场演讲上也谈到,用户需要订制服务级别与策略,EMC和VMware提供工具实现自动化数据的移动,实现以合理的成本让用户执行信息策略,达到所设定的服务级别。 

  EMC的云格局

  从2002年的低谷到如今一路飘红的业绩,EMC经历了一次蜕变与转型,2002年,EMC硬件收入占其总体营收的70%以上,今天EMC的业务是硬件占五成、软件三成、服务两成,并彻底成为了一家“数据信息服务商”。

  EMC主要的资产增长是围绕大数据的部分,第二个高增长点就是VMware。乔图斯谈到,“我们公司而存储和安全方面的业务增长速度是比较接近的。目前我们的VCE做的不错,预计下面几个季度流水应该可以达到十亿美金。”

  乔图斯认为在云计算的行业趋势下,VCE这种融合型基础设施方案将成为未来的大趋势。而在选择这类型融合基础设施方案时,用户往往会希望自己有跟多的选择,希望每个环节都是同类最佳的选择,但却并不希望和太多的厂商打交道。VCE相比其他厂商的融合解决方案的优势也正体现于此。

  目前业界提供融合技术设施的供应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IBM、Oracle等拥有全面垂直堆栈产品线的厂商,这类厂商往往能够基于自身产品整合推出融合基础设施;另一类则如EMC,仅拥有数据中心融合基础设施某个环节,需要通过合作、联盟补齐融合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尽管前一类厂商对每个环节的可控性会较强,但真正要想在每个环节都做到最好会变得极为困难,通过合作联盟推出的融合基础设施方案则能够在每个环节上选择业内最专业的厂商合作,并整合推出融合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提供给用户。此外,当数据中心融合基础设施的每个环节都由一家厂商提供的话,用户还会遭遇厂商绑定的陷阱。

  在云和大数据交汇的双重机遇下,乔图斯对EMC的定位业已有了清晰的结论:“我们不会像惠普,戴尔,甲骨文那样自己做服务供应商,如果那样的话,EMC如何处理跟服务提供商的合作关系呢?我们绝对不会做大型云数据中心的业务。尽管我们有一些开放的平台,但更多是提供给开发人员社区的,让开发人员理解我们有什么样的能力。”

  此外,乔图斯谈到了云架构中标准化的重要性:当前Facebook、亚马逊、Google这些发展成熟的互联网公司,后台都采用了云计算技术,是100%的X86架构,不是99%。传统企业的IT架构里,则会看到各种各样不同配置的机器,包括大型机、Windows、linux等,内部芯片也并不一样,如果这些企业IT架构都能统一采用X86平台,操作系统都用VMware的云操作系统去管理的话,整个系统管理就简单化了,客户能够在整合数据中心的过程中节约很多钱。

  乔图斯在本次vForum 2011主会场演讲的主题为“踏上云的旅途”,他强调这是一个历程,一个旅途。但是如果用户希望走上这个云的旅程,就必须要有一个规划,如何实现私有云、虚拟化,基础设施的如何改造,如何针对现有应用要找到一个合理的商品化的模式,同时还要开发一些新的适应于云的应用,同时从终端用户角度说,如何为他们提供安全的自动化的云服务。

  中国市场的精彩

  乔图斯已经是中国的老朋友了,据称,乔图斯第一次访华的时候,EMC中国团队人数不到200,大部分是做销售和服务的,今天, EMC中国团队已经成长超过2000人的一支队伍,覆盖了销售、服务、研发和全球技术支持。

  “中国是我全球历程中最精彩的一部分,在这个地方你能够发现真正的精彩和奇迹。”乔图斯毫不掩饰对中国市场的期待和兴奋:“你看到vForum今天参会人数达到千人,充分表明了中国用户对于云的兴趣。我们已经看到很多中国客户规划,或者是部署云计算的过程中,我相信中国用户对于云计算的热情,绝对不逊于世界上任何市场。”

  EMC大中华区总裁叶成辉则补充:中国客户在三方面的增长非常快,第一是越来越多客户利用虚拟化,以前可能是UNIX,现在更多的采用X86。第二是政府的“十二五”规划,现在已经开始城市云,看到很多城市云的机会。第三就是非结构化数据,我们来自媒体、基因分析的很多客户都有这方面需求。

  谈到乔图斯此次中国之行给中国团队带来什么,乔图斯谈到:“我觉得不是我给他们带来礼物,我觉得是中国给我礼物。我每次来中国,都能够发现一些新的机会,并把这些新机会带回总部,然后总部根据这些机会的情况调拨资金和资源,我对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一直是非常坚信的,我的信念会让总部不断把资源和投入到中国。”

  乔图斯透露,本次访华的时间实际上是2周,下周EMC全球董事会成员都将齐聚北京,召开EMC全球董事会。“因为我让他们亲眼看到,为什么EMC要在中国做这么大的投资,让他们亲眼验证我的这种信念。” 

  笃定技术战略

  在云的驱动下,业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IT产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融合与演变,然而,乔图斯对EMC未来发展路线清晰而坚定:“只要我还活着,EMC从里到外绝对是一家技术型的公司。”

  “一方面,我们在研发方面要大量投资,我们每年投入在研发上的资金占到年收入12%;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大量的投资去收购那些具有创新型的技术企业公司,像VMware,Greenplum,Isilon这样的公司。回顾过去的五年,从2010年一直回述到2006年,基本上平均每年要花超过20亿美金用于技术型公司的收购。”

  事实上,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技术型公司”的定位多次被乔图斯提到。通过收购与研发并举的两条腿走路策略,EMC得以持续的笃定技术路线。而为了保证EMC技术型DNA的延续与发展,乔图斯还从人力资源方面将技术型路线贯彻到底:

  “公司最高管理层中必须有技术人员在里面,这些技术背景的管理者,能够和善于做市场的管理者有非常好的合作精神,这是我的工作任务,保证自己管理团队中这两类人都有,并且把他们组成非常好的团队。我们团队里有Pat Gelsinger和Paul Maritz,他们都是搞技术非常棒的。”

原文链接:http://storage.it168.com/a2011/1028/1265/000001265700_all.shtml

标签: Google linux 安全 标准 大数据 服务器 服务商 互联网 互联网公司 媒体 企业 网络 信息安全 行业 选择 用户 云服务 云计算 云计算技术 转型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上一篇:Platform助力英国癌症研究所攻克癌症难题

下一篇:AMD官方确认:Trinity APU明年初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