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城市智慧度评估的SMART框架研究

2018-06-11    来源:

容器云强势上线!快速搭建集群,上万Linux镜像随意使用

 一、智慧城市建设的时代背景

1.中国城市化的利与弊

城市的出现以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前提。从字面上解读,“城”代表了城市的承载功能;“市”则揭示出城市与经济的天然联系;活跃于“城”和“市”之间的是城市主体的人类活动。伴随着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的过渡,城市的发展也沿着农业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方向演进。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镇人口从建国初期的7,726万人,迅速扩张至2010年的66,557万人。城镇化率也从13.26%,跃升至近50%(如图 1所示)。其中,尤以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发展速度为甚。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邦,为了更好的生活留在城邦(亚里士多德)”。城市化对于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文明发展和经济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正如一枚硬币存在正反两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快速膨胀,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并由此引发出交通拥挤、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公用设施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是能否打破城市发展瓶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2.智慧城市是缓解城市矛盾的利器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体现在两个方面:城市过快发展与承载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城市服务管理水平与社会需求日益提高的矛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注重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政府转型,建立服务性政府。

新技术、新应用的出现为缓解城市矛盾、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带来了契机。中国以信息化为手段,实现了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过渡。《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0》初步测算结果表明,目前中国整体上处于信息社会的准备阶段,正在向信息社会加速转型,上海、北京率先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也呈现加速扩散的态势,公众成为信息社会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标签: 问题 信息化 信息技术 转型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上一篇:机房停电 折射IDC机房运营能力

下一篇:“物美且价廉”BlackBerry企业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