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康科技“下一代防火墙”“BYOD管理”大放异彩

2018-06-11    来源:

容器云强势上线!快速搭建集群,上万Linux镜像随意使用

 

    网络世界大会2013暨第十二届以太网世界大会于9月6日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举办,此次盛会恰逢以太网技术问世40周年,以太网联盟主席Mr. John D'Ambrosia、MEF创始人陈子?等来自国内外的业界知名专家、厂商代表以及近500名参会者齐聚一堂,共同回顾以太网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展望新的趋势。网康科技作为国内知名的网络应用层安全管控解决方案提供商,受邀参加了此次盛会,并就“下一代防火墙”、“BYOD管控及无线营销”发表了主题演讲。

 

     在会议的网络安全分论坛,网康科技产品市场经理熊瑛先生进行了《网康下一代防火墙——网络安全新主张》的演讲。熊瑛在演讲中谈到,在以太网技术走入我们生产生活的40年间,网络安全问题几乎一直伴随着以太网技术的发展,用于保障网络安全的防火墙设备自诞生至今也已有了20多年的历史,防火墙技术由最初的包过滤、应用代理发展为后来的状态检测、倡导集成化理念的统一威胁管理(UTM)产品,直至当下受到业界热议的“下一代防火墙(NGFW)”,为了解决安全问题,业界不断定义新概念、推出新产品。“下一代防火墙”的概念始于2009年Gartner在题为《Defining The Next-Generation Firewall》的报告,当前国内几乎所有的安全厂商都在竞相发布自己的“下一代防火墙”产品。网康下一代防火墙——NGFW严格按照Gartner定义,并且基于更安全、更简单、更完整、更经济的核心价值主张规划功能,除具备基本防火墙功能以外,在保证高性能的前提下通过应用层技术实现了基于应用的控制及可视化,提供入侵防御、病毒防护、URL过滤、数据防泄漏等一体化的威胁防护能力,并能够智能主动防御未知威胁。熊瑛在最后谈到,网康NGFW的价值取向和功能规划,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防火墙设备防御失效、低性能、复杂及昂贵的问题,帮助普通的IT管理者胜任网络安全的运维和管理工作,并且在有效控制成本的情况下帮助企业和机构轻松具备世界级的安全防护能力。

 

    演讲结束后,熊瑛与来自飞塔和新加坡电信的专家一起参加了现场的圆桌论坛,就“下一代网络安全”各抒己见。熊瑛在发言中强调,从传统到“下一代”的过度,除了技术的革新以外,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安全防御的理念在发生变化,安全正在从基于威胁的控制向基于风险的控制过度,今后对于威胁的判别手段将更加智能和主动,基于行为特征的异常分析将比基于代码特征的简单匹配更加重要。据Gartner预测,至2014年,“下一代防火墙”将进一步加快普及的步伐,而由于产品形态的演变,用户在选择“下一代防火墙”产品时应关注“下一代”的特定标准,如应用识别能力、可视化能力以及安全功能全开启条件下的应用层性能等。最后,熊瑛还谈到,信息安全的内涵在今天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用户应通过多种手段构建纵深防御的立体化安全体系,并且要持续提升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才有可能构建出适于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安全网络。

    在BYOD分会场,网康上网行为管理产品经理张檀威先生发表了题为《BYOD时代如何实现上网行为管理》的主题演讲,张檀威在演讲中提到,移动终端的普及让上网行为管理产品的内涵有了一定程度的延伸和变化。为了帮助企业客户对移动终端实现更好的管理,网康ICG提供了移动终端管理、移动应用识别、私接NAT设备管理等众多针对BYOD场景的功能。此外,为了让上网行为管理产品从幕后走到台前,网康为公共wifi上网场所提供了完整的无线营销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短信认证、广告推送等功能。在移动互联迅速发展的今天,网康的上网行为管理产品抓住了时下最前沿的热点,紧密贴合客户的实际需求,让移动上网也完全可视、可控、可信。

    来自其它厂商的代表在大会上也就云计算、大数据、BYOD等热议话题介绍了各自的研究成果。网康科技在大会上发表的观点,引起了在场参会者的广泛共鸣及浓厚兴趣。网康科技的展台前,前来了解、咨询产品的参会者络绎不绝,纷纷就企业网络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困扰与网康的技术人员展开讨论。网康展台持续播放了网康产品的用户和案例访谈,引得大量人流驻足观看,正如访谈中一位用户的评价,网康科技作为国内应用层领域的佼佼者,在未来仍会一如既往的坚持踏踏实实做产品、认认真真做服务的宗旨,通过自身的持续努力,研发出更加卓越的产品,为全社会信息安全水平的提升贡献力量。

标签: 安全 标准 大数据 代码 防火墙 防火墙功能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设备 企业 企业网络安全 网络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管理 网络安全问题 问题 信息安全 选择 移动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上一篇:践行“精简IT,敏捷商道” 引领创新首推“融合”战略

下一篇:CA Technologies颁发亚太及日本地区最具影响力合作伙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