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成趋势 信通院多点建议推动政务信息化真正落地
2018-06-11 来源:
近几年,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政务领域的广泛应用促使电子政务发展进入新阶段,整合、开放、共享已成政务信息资源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随着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专项政策密集出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专项政策密集出台促各地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
2017年5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2017年9月底前,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初步提供公民、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的相关基本信息,同时逐步扩大信息共享内容,完善基础信息资源库的覆盖范围和相关数据标准,优化便捷共享查询方式;12月底前,各部门原则上将分散的、独立的信息系统整合为一个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大系统”,对以司局和处室名义存在的独立政务信息系统原则上必须整合。
通知指出,2018年6月底前,各部门推进本部门政务信息系统向国家电子政务内网或外网迁移,对整合后的政务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按必要程序审核或评测审批后,统一接入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另有《加快推进落实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指出,2017 年 10 月底前,各有关部门原则上将分散、独立的信息系统整合为一个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大系统”,杜绝以单个司局、处室名义存在的独立信息系统;2017年11月底前,进一步完善共享平台功能。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外网)基本具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支撑服务能力。
《加快推进落实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则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民政部、工商总局、中央编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交通运输部、旅游局、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推动信用体系、公共资源交易、投资、价格、自然人(基础数据以及社保、民政、教育等业务数据)、法人(基础数据及业务数据)、能源(电力等)、空间地理、交通、旅游等重点领域数据接入全国政务信息共享网站。11月底前,各重点领域实现数据基于共享网站的共享服务。
方案还要求2017 年12 月底前,各部门、各地区统一接入共享平台(外网),通过全国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信息共享。
《政务信息资源编制指南》也尤为重要,从目录分类来讲,指南主要包括资源属性、涉密属性、共享属性、层级属性。资源属性主要分为五大基础数据库,人口、法人、自然资源、空间地理、社会信用以及电子证照。涉密属性分类主要是涉密资源在内网、非涉密资源在外网。共享属性则分为三类,无条件共享、有条件共享和完全不共享,并且给出了明确的要求,无条件共享的比例不能低于30%。层级属性分类包括部门和国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发改委也制定了国家级的目录,下放到各个地方,各地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部门的设置情况以及本地数据积累,来编制本地的数据资源目录。
信通院多点建议推动政务信息化真正落地
根据国家文件要求,各地政府相关部门正在大力开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工作。然而,在具体落地实施过程中,一方面政府需求方对于如何保障信息化系统采购建设满足国家政策要求,缺乏规范化的评估标准;另一方面相关企业厂商在产品开发时也缺乏明确的标准导向,在资源目录动态梳理、基础数据库共享校核、多系统架构融合、数据质量提升等多个技术领域,产业界尚未形成统一共识。上述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工作的突出性制约因素。
那么,如何通过当前高新的技术手段来实现既满足国家所要求的对于政务信息相关的方案,又能有效的真正应用这些数据资源,应用大数据技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相关专家经过了长期的技术演进研究和标准化实践。
在10月13日召开的“山西阳泉大数据与智能物联网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韩涵对“政务信息共享技术发展及政府采购指南”进行深度解读。韩涵表示,首先在架构层面,互联网+电子政务是发改委给出的最基本的基础架构,包括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应用支撑、业务应用,同时建立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具体把国家的要求落实到当地的建设以及更多的应用在新型的技术方面。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第一是面向多个不同部门及相关国家部委数据的打通和共享的时候,面临着不同架构融合的要求,前面电子政务通过前置机和共享交换实现,在大数据体系之下有大数据多种处理平台,包括不同类型的数据库的平台。同时在跨部门的环境之下,多种架构的融合是必然趋势。
其次在资源方面,要实现多部门之间的融合,不仅仅依托政府的数据,还要依托一些公共服务的数据,以及互联网爬取和社会的数据,都应用在政务当中。不同类型的数据库的结构以及不同来源的数据,它们本身的汇聚和比对、清洗的问题比较复杂。同时为了满足融合型应用的需要,要将不同来源的数据之间形成关联,涉及到语义分析的能力和实现。在大数据环境下的政务信息化建设,数据资源带来的挑战非常重要,也给我们技术发展、标准化制定以及产品的选型带来了新的要求。
第三是新技术,开展政务信息化过程当中,新的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的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在系统当中,“现在很多证照管理系统已经用到了区块链架构,建设新的存储体系。在公安、交通领域也应用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基本模型和技术手段。基于虚拟化的云基础架构来实现政务服务和传统共享交换也不同,大数据更是引领政务信息化改革的重要手段。”
第四是新应用,尤其是跨部门融合型应用和精准应用。如精准扶贫,韩涵指出,既需要了解扶贫对象相关信息,又需要选择精准合理的扶贫手段。“在新的应用环境下,先进的技术非常重要,有助于提高政府执政效率和降低成本。通过深入分析,政务应用以及跨部门协同的政务应用都需要在信息化建设当中更多的去提高技术能力。”
“其实,在基础架构层面、资源层面、技术层面以及应用层面上,政务信息化工作面临的技术挑战还是较多的,比如如何完成分布式和集中式融合的架构,同时满足扩展性、负载平衡、数据有效、接口规范的要求。另外,多元数据的融合汇聚也是问题。”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前期组织信息化协同发展委员会、大数据发展促进委员会的经验之下,和全国几十家地方政府以及几百家企业进行了讨论,目前在制定“政务信息资源统筹共享产品标准体系”,对业界上百种软件产品是否满足新形势下的政务信息化应用需求,给出统一的评判标准。同时不断发布产业研究报告,供政府和市场参考。“未来希望通过相关研究,为政府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实际项目采购提供技术支持。”韩涵指出。
标签: 安全 标准 产业发展 大数据 大数据发展 大数据技术 互联网 评测 企业 数据库 通信 网站 问题 信息化 选择 云计算 政务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