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护,监控,运维,边界,管控
2018-06-11 来源:
目前,很多企事业单位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善的安全基础设施,但各个安全设备之间还是处于一种离散的、独立“作战”的状态,因此必须通过对业务系统安全防护的建模,从安全防护、安全监控、安全运维三个维度,融合人员、流程、平台于一体,构建立体化的安全保障体系,才能够提升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水平,满足业务系统对安全的需求。
设计思路
具体来说,企事业单位需求通过详细的调研,基于现有的安全基础设施,通过为业务系统安全防护建模,整合业务系统自身安全防护、边界安全防护、网络访问控制、动态监控为一体,实现信息系统安全的可管、可视、可信。
其中,可管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技术的可管,包括KPI指标的管理、基线的管理等;第二方面是人员的可管,包括人员的调度、绩效等;第三方面是设备的可管。可视主要指系统可用性和安全事件的可视化。可信是指以业务系统安全为单位的一体化安全防护。
实现方法与步骤
企事业单位构建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的核心思想是:基于业务系统安全建模,构建一体化的安全防御体系,实现可信、可视、可管的安全保障体系。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实现。
第一步:通过对业务系统的梳理,明确业务系统的性质,理清业务系统之间的关系。
1. 清晰描述业务系统的作用、功能、使用单位、使用范围、第一责任人、安全等级。
2. 清晰统计组成业务系统的IT资产,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
3. 清晰描述业务系统物理连接与逻辑连接之间的关系。
4. 清晰描述此业务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之间的关系,包括彼此之间的访问关系、资产共用关系等。
第二步:通过对业务系统安全诊断,明确业务系统的安全防护状态与安全监控状态。
1. 业务系统自身安全状况,包括:身份认证、审计、访问控制、保密性、完整性、物理安全。
2. 业务系统边界防护状况,包括: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协议过滤、边界完整性。
3. 网络通信安全状况,包括:通信认证、审计、保密性、完整性。
4. 业务系统安全监控状况,包括:业务系统运行状态监控、业务系统自身安全状况监控、边界安全监控、通信安全监控。
第三步、通过安全运维管控平台,呈现安全防护与监控状态,实现“两个融合”。
构建一体化运维体系,实现两个融合,即构建基于业务的可管、可视、可信的安全保障体系,实现静态防护与动态监控的融合,实现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的融合。
1. 通过安全运维管控平台,呈现业务系统的安全防护状态
a) 业务系统自身安全防护状态,包括:身份认证、审计、访问控制、保密性、完整性。
b) 业务系统边界安全防护状态,包括: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协议过滤、边界完整性。
c) 网络通信安全状况,包括:通信认证、审计、保密性、完整性。
2. 通过安全运维管控平台,呈现业务系统的安全运行状态
a) 业务系统安全监控状况,包括:业务系统运行状态监控、业务系统自身安全状况监控、边界安全监控、通信安全监控。
b) 从另一个角度来衡量,即业务系统可用性监控、业务系统基础设施监控、业务访问行为监控、异常行为监控、运维行为监控。
3. 通过安全运维管控平台,实现“两个融合”
a) 实现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的融合
安全技术包括安全监控与安全防护技术;
安全运维管控平台承载安全运维流程,安全流程由安全管理演变而来;
通过安全运维管理平台,响应安全监控事件,触发安全运维流程,执行安全防护策略。
b) 实现安全监控与安全防护的融合
通过数据采集点,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监控,将采集数据上传安全运维管控平台,安全运维管控平台将海量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实现安全事件准确呈现;
安全运维管控平台响应安全监控事件,执行安全运维流程,下发安全防护策略。
总之,通过为业务系统安全建模,明确业务系统安全防护、安全监控、安全管理的现状,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安全运维管控平台为载体,呈现业务系统的安全防护、监控、管理的现状,并通过梳理,在平台上构建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实现PDCA闭环流程,即安全运维管控平台→响应安全监控事件→触发安全运维流程→执行安全防护策略→安全监控→安全运维管控平台,达到业务系统安全防护的持续优化。(启明星辰张晔)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