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设计的感悟

2019-04-03    来源:迅雷用户体验设计中心

容器云强势上线!快速搭建集群,上万Linux镜像随意使用

如何接纳需求?

1.首先要和产品经理充分的沟通。真正的理解这个需求的性质,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需求,它是要为公司的什么产品服务的,发起一个什么样的活动。

2.明确活动的目的?受众的人群?要传递出什么信息?要达到什么效果?

3.与产品经理一起来检验这个需求的定位和传递的信息量是否准确。把自己当成用户来看,抓住两个原则,快速,准确,让用户10秒种可以明白这个页面的中心,我们根据这个原则来归纳出这个需求的重点是什么,次重点是什么,这样你才知道你要表现的视觉中心是什么。

完成需求的过程

构思 就是找大感觉,(大致的版面形式,大致的色调)在脑海里勾勒一幅大致的图,平时积累的一些阅读信息会起到很大作用,所以我们要多看好作品。跟着这个大感觉去寻找这个需求所需要的元素,发散思维。找到这些元素后,我们要进行取舍。

草图 可以手绘也可以快速的在电脑上来画一些草图表现形式根据活动的气氛去决定表现形式,为你的页面找一种格调,在表现这个气质时,我对自己说要表现的更极致。严肃的更严肃,幽默的更幽默,官方的更官方,热闹的更热闹,可爱的更可爱,优雅的更优雅,

色调 基本上一个页面最好不超过3种以上的色调。在同种色系里去寻找不通的辅色。我觉得可以多做不通的尝试,并不要一味的走老路,红色一定要陪金色,华丽一定要古典色,要多寻找不同的陪色可能。

主题字的设计 这是一个活动页面最重要的信息传达点,在很大程度上,力求用简短的语句表达完整的信息,字体设计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没有捷径可走,只能是一点点积累经验,根据字题的意思和情景来做创意,至于怎么变形,怎么做质感,就见仁见智了。

素材的运用 肯定是寻找像素高,精度好,有创意,简洁的素材。但我们有时总找不到中意的素材。千万别将就随便用一个素材,那样会影响整个页面效果,这种时候最好自己动手画,虽然画的可能不够好,但能够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去画。也可以自己把握颜色。

页面完成后找3个对象来验收

对象一我自己 自己的感觉很重要,如果自己都觉得不ok,估计这一稿拿给别人看也不会被肯定,就算产品那里过了,自己也会不舒服。想着我应该可以做的更好,所以,我要先过自己这一关。当然我自己可能看的更多的站在设计审美的角度。而容易忽略网页本身的功能性,易用性。

对象二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看得更多的就是功能性,是否很好的传达出了他想要传达的信息,气氛啊。有的产品经理也会从设计的角度给出自己的意见,这时,作为设计师考虑他的建议是否可行,是否对活动有益,要客观的看待和沟通这个问题,如果发现他的观点对活动无益,或者影响整体设计,可以试着说服他。

对象三普通网民 这个对象是最直观也是最准确的,可以找家人,或者朋友来完成。我的做法是不给朋友解释这个活动页,就是让他自己看,如果他能在10秒钟内明白这个页面的意思,能用一句话解释出来。并且愿意尝试参加这个活动,那就基本成功了。

我的设计心得

平时的积累很重要工作之余,千万别闲着,收集好的素材,看好的作品,看好的杂志。

当我觉得页面已经完成时,一定可以再深入。往往我今天做完一稿觉得还不错,但是过一天返回来再看就会发现还是存在某些问题,或者别人看了马上能发现问题。尤其在做质感的时候,一定要多做比较,不是每种质感都是我们可以很好的表现的。透视光感的变化是很细微的,必须仔细。

敢于推翻自己,当修改无济于事时,就推翻这一稿重新构思。

当找不到好素材时(素材像素不够,太繁琐,和页面风格不搭),别犹豫了,自己动手画吧,或者找些精致的图片临摹。

坐着空想不如随意的画草图,很多创意和效果是偶然拼凑产生的。

为你画面上的每一个元素找一个存在的理由。做完加法做减法。

全是效果等于没有效果,材质和光感觉最好能保证统一。影响整体效果的东西,再漂亮也要狠的下心去掉,时刻提醒自己,画面不够极致,要更强烈些,突出的更突出,弱化的更弱化。

我的设计感觉(那感觉,做设计的你懂得哈~~)

小总结:每个设计师都在纠结中挣扎,我们的甜蜜,兴奋,郁闷,敏感,来自生活,来自设计,来自每次完成一个页面后的反馈,来自每次回看的满足和成就,这些词汇已经融入到我生活与工作的点点滴滴,有时候分不清哪个是生活哪个是工作,虽然有辛苦,也有压力,但是我们是一群不麻木的天真的孩子,永远对生活充满激情,对事物有着敏锐的洞察和好奇心。对明天充满渴望,我喜欢这样的生活状态。

作者:曦晗

文章来源:迅雷用户体验设计中心

标签: 设计经验 产品设计 用户需求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上一篇:视觉设计的规范性

下一篇:产品与运营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