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功之疮
2019-04-03 来源:坏脾气的小肥
在我的14年职场生涯中,曾经经历过一种特殊的公司文化:报功文化。
它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能在员工奋力打拼过一场,并有所斩获的时候,能快速地给予鼓励和奖赏。从管理学上来说,员工行为和奖罚操作之间的时间距离越短,就越容易建立良性的条件反射。了解做好了会得到什么,做砸了会失去什么。
但这个理论绝对正确的报功制度,到后来几乎成为了一场灾难。
首先,很难拿出一个可量化的评价指标来,到底什么算功劳?什么算一级、二级、三级的功劳?基本上都靠主观判断。主观并不是问题,问题是评价者对于“报功”的背景不够了解,面对着接二连三提交上来的“报功”,由于材料有限,准确的评价很难实现,若为审核而设置严格的评测系统,成本上又未免过于奢侈。最后既不乏吹嘘隐瞒的虚报,又滋生公正不公正的扯皮。反而从报功流程里爬出来了林林种种的不和谐因素。
更要命的是,由于“报功”与考核紧密关联,而考核的权重和奖罚又被拔高得厉害,便造成了争功局面——这绝不是好事。竞争本身没错,但工作任务中必然有容易出彩的,也有长期重复的;有适合发挥创造力一战成名的,也有强调执行力而短期业绩不突出的。那么,长期重复性的基础工作如何报功?短期业绩不突出的长线工作如何报功?做这些工作的同事是不是活该倒霉?
不乐意自认倒霉的个人、小组、乃至整个小部门,都削尖脑袋地去做一些方便报功的短期任务。不论这任务该做还是不该做,适合不适合部门业务特点,反正只要自己能突出在最前面,能有机会报功,这就对了。至于默默无闻的本职任务反而被懈怠,也在意料之中。“不能短平快立功的任务做好了,我又有什么好处?”和频频立功的同事相比,确实没有好处,只证明自己“吃得下亏”,“耐得住寂寞”。
发展到后来,报功文化盛极一时。大部门层面上有严格的功过奖罚制度,小部门的周会月会也以“功劳述职”为重点——因为要积攒每周每月的功劳拿去部门考核会上述职。人人争功,不甘落后。结果是各部门竞相抄袭和攀比“报功题材”,哪怕生搬硬套南橘北枳;基础工作长线工作却被冷落一旁,下盘轻浮。
呜呼,哀哉。
还记得那个时候,我也被席卷其中不能自拔。满脑子都是“策划、互动、专题、原创”,要不就是“创新、突破、革命、决战”,反正要做出与众不同的花儿来,这花儿还得一目了然地盛开,好让大佬在听取1分钟述职后含笑颌首……却不管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也不管读者受得了受不了。我得替本部门报功啊!成天傻不愣登发新闻发评测发导购,还是转载居多,或者去经营半年一年都未必成果显著的资料库与论坛,那我本季度报哪门子功?那季度考核结果又是老子垫底?
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大佬曾在月度主管会上表扬我的部门说,底线控制得比较好,很少打低俗牌擦边球去赚流量。这时,我却在台下冷笑,暗骂自己是白痴。你不低俗吧,不低俗又不能考核立功。你不去跟别人一样赚泡沫流量吧,UV涨幅就不如别人的快,考核的时候就少一份报功题材。蠢材,你凭什么为了自己的清高去出卖整个部门的奖金?
回想起来,我那一年多的工作,最不堪,最自责,恨不得抽自己两嘴巴的,正是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网络媒体在本质上是一种服务业,不像平媒,更多由编辑来搭台唱戏。频道必须服务用户最直接的信息需求,而不是被一群充满欲望的傲慢的聪明人来摆布。环视同僚,与我也相差无几。那么大船渐行渐慢,岂不是自植因果?唉,我既狼狈上岸,多说也属无趣。
作者:纯银
文章来源:坏脾气的小肥 转载请注明出处链接。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