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拿阿里巴巴的Offer比喻分类信息,公司黄页比喻生活黄页,还有搜索引擎,它们都是构成中小企业买卖交易市场的基本元素,缺一不可。
作为一个商家对外宣传,他需要建立公司Profile(黄页性质),需要告诉客户最近有哪些产品在促销(Offer性质),当然还有Product Catalog,你说哪一样缺得了呢?有人说C2C不是,我问你,个人没有Profile档案吗?你看看交友网站的Profile写得多详细!我们不能因为Craigslist(国外知名分类信息网站)靠分类信息发家,并一直坚持只有分类信息,就认为它是全对的。事实上它正受到Yahoo、Google本地模式的挑战。
虽然在美国的本地搜索是以黄页为特征的,但是口碑在世界上第一家推出了本地整合搜索,让用户在搜索时,直接展示商家黄页和分类信息。一味模仿西方是最愚蠢的做法。阿里巴巴要是这样就没有阿里巴巴了。我们需要在学习中扬弃,从而实现价值创新。
张涛(大众点评网创始人CEO)
互联网是口碑营销的放大镜
我们的商业模式是本地搜索模式,虽然吃喝玩乐的信息可以在google、百度上找到,但搜出的结果可能并不能让人满意,我们可以使分类信息更细化、人性化。
在盈利模式上我们类似于google、百度,会有赞助商的链接,根据关键字做一些排名,并且拓展了增值业务,比如手机信息包月,还推出了餐饮指南,在互联网之外做些线下的尝试。
最让我自豪的是核心会员,与同类网站相比我们的竞争力就是这批核心会员,这是最大财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批核心会员相当于我们的员工,义务提供丰富内容。这同时也是壁垒所在,即便是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愿意免费提供点评的人最多几万,而大众点评网在这群人里占有率非常高。如果有人想在上海做类似的网站,难度非常大,因为这批核心会员很难被抢走。
姚劲波(58同城网总裁兼CEO)
胜败三年见分晓
我觉得分类信息在中国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当前中国网民已超过1亿多,居全球第一。另外,随着中国网民越来越成熟,以及利用互联网开始解决问题意识的加强,中国大部分网民将从上网只看新闻或玩游戏中上升到把互联网当做解决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的工具。不论是从国外,还是当前国内的发展来看,这将是一个趋势。
我认为在3年内就会见分晓,而且剩下的几家会非常强,发展也很快。虽然国内分类信息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发展很快,2007年与2006年相比,情况就好很多,现在很多人都认识并开始利用分类信息的平台为自己服务。这种变化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