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部时间7月6日上午,“全球黑客大赛”粉墨登场。按竞赛规则,这次竞赛的目标是在6个小时内入侵6000个网站并涂污网页,比试谁能够最先完成任务。除了比拼速度,还要根据入侵网站的服务器所使用的操作系统来评比实力。Windows最被黑客们瞧不起,因为比赛规定入侵以Windows系统为主的服务器只能得到1分的积分,入侵Unix、Linux或BSD系统各得2分,破坏IBM的AIX系统得3分,而破坏被普遍视为安全性更高的HP-UX系统和苹果电脑的OS/X系统将各得5分。优胜者将会得到500M的免费数据存储。
本次竞赛由一个叫Defacers Challenge的网站组织,并由第三方独立网站zone-h.org来计算黑客得分情况。不料,zone-h.org这个计分网站当天就被另一群黑客攻击,始终处于掉线状态。这场竞赛引起了媒体极大的关注,但是结果却是雷声大,雨点小。据后来的报告,只有几百个网站,而且大部分还是小企业的网站遭遇攻击。有专家认为,这样的攻击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无法说明这次有什么与众不同。人们不禁要问,这大赛难道是一个骗局?
根据比赛的要求,要在6小时内攻破6000个网站,也就是必须连续保持每分钟攻破17个网站。这种速度只能是利用程序漏洞扫描,这需要那些服务器本身就有明显的安全缺陷。比赛的奖励也近乎玩笑。况且,哪一次真正的黑客进攻前,会提前一个礼拜作广告? 但如果是骗局,为什么又会受到这样的关注?仅仅是因为厂商要寻找商业的突破口,媒体要制造新闻事件,而一些十几岁的小黑客有多余的精力需要释放?
这个事件本身却恰恰蕴藏着整个世界的缩影。这出故事里头,有技术、有资本流动、有全球化(全球黑客联动),俨然具备了21世纪的戏剧要素。黑客大赛夸口的目标亦宛如大规模杀伤性欺骗,它的威慑力使你不得不警惕,这是莫须有的名头。你不得不多买几台来自大洋彼岸的防火墙。你在明处,它在暗处;你是弱势,它是强势;你被攻击,必须交学费。你明知是祸躲不过,为此只有祸兮福兮,主动来提高企业的安全措施和技术储备。
另一方面,你并不因为被攻击而成为了弱势群体,而具备道德优势。相反,在全球化语境里,你成为一个笑柄。攻击他人的黑客成为当代的英雄和偶像,甚至据称黑客行为正在逐渐成为美国青少年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 随后又被好莱坞的《黑客帝国Ⅱ》之类的文化霸权占据了14岁天才少年的心灵,你不但失去了现在,而且失去了未来。 除非你接受这个丛林法则,认同这个我黑故我在的游戏。拒绝这个游戏就是等死,而玩这个游戏就是找死。
想当年,在黑客是建设而不是破坏的那个时期,黑客就意味着突破一切不可能到可能。黑客们走在程序语言和逻辑的平衡木上,创造了GNU、Linux、Emacs、Perl,影响了一代人。黑客的精神是一种古典精神。布鲁克斯的《人月神话》里认为,黑客行为提供了五种乐趣:创建事物的快乐;开发对他人有用的东西的乐趣;将零部件组装在一起,看到它们以精妙的方式运行的乐趣;面对不重复的任务,不断学习的乐趣;工作在单纯的思考中,工作在如此易于驾驭的介质上的乐趣。简而言之,黑客享受着造物主的快乐。它聆听着天籁之音,为存在本身构造着对象。
今天的黑客,也享有着和古老的黑客的同一个词。但却是魔鬼撒旦。按照弗洛伊德的学说,人有毁灭自身的本能。如今的黑客或许是双重人格的体现,或许是被惯坏的一代。他们也有五种乐趣:毁灭事物的乐趣;使别人有用的东西变为无用的乐趣;将木马扫描程序打开,看到它们居然在运行的乐趣;面对重复的任务,不断学习的乐趣;工作在单纯的思考中,如此易于被其它黑客们驾驭的乐趣。
也有一种黑客,比弱智的使用工具的黑客要强,那就是病毒或者黑客软件制造者。他们没有更大的心力去创造未来,也不屑于毁灭现在。他们的目的就是多多制造点麻烦,反对能够反对的一切。
黑客行为到底有什么意义?黑客的目的是什么?或许我们在问一个不可知的问题,因为归根结底,黑客背后都是人,黑客行为也就是人的行为的数字化,旧的模子,新的颜色,黑客行为也离不开社会行为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