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广告比较像大型入口网站开拓中小企业市场的方法。
自从网际网络有了查找引擎以来,找东西的方法一直有两大体系。一种称为“分类查找”,一种称为“关键字查找”。前者就好像电话簿一样,翻开来从大分类往下找到小分类,最后找到你要的资料。
后者则是依照你想要找的资料中含有哪些字来查找,比方说,把电话簿中含有“水电行”三个字的公司全部找出来。当然,你可能会找出一堆水电行的资料,也可能找出“水电行民歌西餐厅”之类的东西。
于是我们面临了要从哪种方法下去找的问题。上面的例子看起来好像“关键字查找”很容易找到不相关的资料。但“分类查找”一样有着问题,因为你脑海中的分类法很可能跟编辑电话簿的人分类方法不同。
例如你认为漫画书应该被放在“出版事业”这个类别底下,与教科书和小说摆在一起。但是翻了半天找不到,才发现原来它被放到“生活休闲”这个类别底下,与电视电影摆在一起了。
自从有了网际网络查找技术之后,上述“分类查找”有些改进。电话簿是印在纸上面,不能改变。但现在计算机可以把资料互相关联,例如你在“出版事业”与“生活休闲”的类别下都可以找到漫画的资料。
尽管如此,“分类查找”还是会有不足的地方。因为这种找东西的方法比较适合你已经知道你要找什么的时候。不管是水电行还是漫画书,至少都是明确的标的,而你也知道他可能会被归类在某些分类中。
如果你的老师或者老板,突然要你去找一篇文章,里面谈到有关总统选举的民意调查,最好是国内外的资料都一起找找。这时候你唯一能依赖的方法只有“关键字查找”了。
“关键字查找”最头痛的地方在于,如果使用方式不对,找出来的资料可能从完全没有,到满坑满谷。如果用上面的例子输入“总统候选人(空格)民意调查”和“总统候选人民意调查”结果会完全不同。
但是查找技术不断的在进步着,提供关键字查找服务的厂商开始加入人工智能,或者是自然语法辨识之类的技术,想办法从你输入的关键字当中“猜”出你到底想找什么,而不要找出太多无用的资料给你。
猜得准的,自然要大受欢迎了。我想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google查找引擎要这么广受喜爱的原因。在多次使用后,你会发现他的能力已经跨越了“关键字查找”与“分类查找”的分野,精确找出你所要。
靠着独门的技术窜起之后,google开始靠着贩卖关键字来赚钱。举例来说,如果你上去输入“笔记型计算机”五个字,找出来的网页当然会列出一堆跟这五个字相关的网站,而右手边你就会看到一些广告。
这些广告可能是某些购物网站,或者是笔记型计算机制造商所购买的。只要有人打这几个字查找,广告就自动被带出来。但是想购买这个广告版面的人很多啊,于是出钱出得多的人会被摆在越显眼的位置。
而广告费付费的方式也很奇妙。一般而言,广告都是播出就算钱。但是google的关键字广告,只有在广告被使用查找引擎的人按下连结才会收费。google每个月跟刊登广告的人结算,看到底被按了几下。
靠着这样的方式,google成为赚钱的公司。很显然,对于查找技术的专注,成功的抓住所有人的需求。接下去这间公司还继续发展找商品的技术,帮助你找到价格最低的商品。
软件巨人微软的执行长前一阵子公开承认,微软过去没有把查找技术当做重点项目来开发,实在是个错误。就连知名购物网站美国amazon都自行研发查找引擎技术。
因此这阵子查找引擎的发展一下子热闹起来了。终于,大家发现了“找”这个需求,才是一般人上网络最大的需求。更美妙的地方在于,关键字广告帮助这个需求找到了正确的获利管道。
但是如果仔细看购买关键字广告的厂商,会发现几乎都是小型的商家。这些商家不想或不能出大钱买广告,于是精准的关键字广告就变成了最划算的选择。
所以,关键字广告获利的关键在于“聚沙成塔”,这又是一个需要经济规模才能玩得起的游戏。换言之,使用这个查找引擎的人必须够多,才能够吸引更多中小企业花一点钱来登广告,累积起来就可观了。
回归到台湾的环境,笔者比较不认为有足够的经济规模,能够让一个查找引擎单靠关键字广告就完全获利。换言之,在台湾要诞生一个类似google的查找引擎是困难的。
关键字广告会比较象是大型入口网站开拓中小企业市场的一个方法,以往的网络广告只能卖给大企业,现在则可以从中小企业身上也产生利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