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投资疯狂 互联网再现网络泡沫

建站超值云服务器,限时71元/月

 最近不难察觉,那些取了怪名的网络公司,尽管营收和顾客皆少得可怜,仍然有人出高价收购。投资人似乎忘记当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的痛楚,又重现所谓非理性繁荣的症状。

    举例来说,Facebook这个  

    社交网站虽然人气旺,但财务上却未经过考验,而进来更传说身价已被有意收购的投资人估到高达150亿美元。这个价位几乎相当于雅虎市值的一半,但雅虎的营收是Facebook(根据其收益推估)的32倍,员工人数是后者的38倍。

    Google股价上周涨破每股600美元大关,如今市值已超越营收是它八倍的IBM。  

    更广泛来看,互联网新兴公司如今吸引投资人的地方不在于赚取营收的实力,而在于汇集人气的能力–这正是许多人指称当年形成网络泡沫的主因。

    就连新一波网络公司投资热的受惠者,也诧异于新兴公司被高估的身价。

    一年前,雅虎投资的总部位于纽约的Right Media公司。起初雅虎把这家在线广告网络开发公司的价值估价为2亿美元,但六个月后,雅虎收购Right Media的价格却暴增到8.5亿美元。

    这期间什么事起了变化呢? 据Right Media的CTO Brian O’Kelley透露,其实情况变化不大,只不过雅虎的对手–微软和Google–也纷纷开出高额支票收购在线广告网络,所以让雅虎不惜花大钱抢位。   

    今年30岁的O’Kelley提到这桩让他赚进数百万美元的交易,就满脸堆笑。他说:“这确实令我窃喜。”交易完成后,他便离开Right Media,创办另一家公司。他说:“要想在六个月内让公司的价值增值四倍,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在怀疑人士的眼里,这股趋势有如重返疯狂年代;在网络信徒眼中,却又是开创无限商机的理性作法。贪婪、恐惧和迫不及待想选中下一个一炮而红的公司,正为新一波硅谷创业风潮推波助澜。

    科技会议推广者兼书籍出版商Tim O’Reilly说:“此刻确实赌风盛行,而这种现象是不理性的。”

    一般公认是O’Reilly发明了“Web 2.0”一词,意指鼓励使用者上传内容的新一代网站。他主办的Web 2.0会议17日在旧金山登场,与会人士兴致高昂地谈论改造社会的最新在线工具。尽管如此,O’Reilly仍不免忧虑,网络投资热可能产生太多只知一味模仿的新兴公司、半生不熟的商业计划、以及估价高得离谱的收购交易。  

    他警告,这个泡沫迟早会破裂,到时候,“又会有许多人失业了”。

    评估新兴公司的身价,一向是在科学算法中夹杂着猜测。但在第一波网络热潮和近年来房地产投资热潮中,连经验老到的金融专业人士,也似乎陷入偏重直觉推测、偏离理性思考的迷途。

    然而,这一回沈浸在乐观向往的人,不是一般菜篮族投资人或当日的炒家,而是创业投资者。他们的资金来源包括大学的校产基金以及避险基金。这些金融专业人员宣称,这一次的情形不一样。

    全球各地的互联网用户超过13亿人,许多都通过高速宽带联接网络,而且乐于沉迷在数字文化之中。而涌向互联网的广告支出也已形成一股挡不住的趋势,俨然成为新兴公司赚钱的可靠模式,而这显然迥异于昔日网络公司那种不切实际的营收模式。  

    YouTube早期投资人Sequoia Capital创投公司合伙人Roelof Botha说:“整个大环境跟八年前大不相同。经营网络公司的成本急遽降低,而传统媒体公司也觉察到互联网上的商机。所以这一回的结果应该会不一样。”  

    部分人士还认为,新一波的网络泡沫始于2005年eBay以31亿美元鲸吞网络电话新秀Skype。eBay CEO Meg Whitman据说当时不惜砸下巨资,要跟Google争购Skype。但本月eBay承认,当初把Skype的收购价码高估了大约14.3亿美元,并宣布Skype共同创办人Niklas Zennstrom离职。

    去年,Google以16.5亿美元收购YouTube,也是经过一番激烈的竞购争夺战才成交的。但Google主管与许多分析师辩称,如果YouTube能壮大成下一个娱乐巨人,这笔钱就花的值得。

    或许吧。研究公司comScore统计,目前每月有超过2.05亿人访问YouTube。但Citigroup估计,明年YouTube可能带进1.35亿美元的营收。以这种收入速度来看,YouTube的业务必须再大幅扩张,才可能占到Google年营收比重的5%。Google目前年营收将近120亿美元。

    Piper Jaffray分析师Aaron Kessler说:“我们几乎在重蹈2000年的错误,也就是网络公司进行收购时,着眼的不是营收和获利能力,而是在买用户人气。”

    Skype和YouTube的收购金额惊人,又激起新一代的网络创业者快速致富的美梦,同时也带回当初网络泡沫时期为人诟病的一些行为。例如,在第一波网络淘金热中,网络公司不必有盈余,就能获得投资。现在,这种情况又比比皆是了。  

    总部在旧金山的Twitter公司最近就圈得一笔为数不详的投资。这家公司的技术让用户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提示朋友他们在做什么。

    Twitter共同创办人兼创意总监Biz Stone表示,该公司现在的焦点不在赚钱,而是在“扩充我们的网络与用户体验”,“一旦你拥有庞大的流量,商业模式就随之明朗化了”。   

    在目前的环境下,这种思考方式未必不合逻辑。欧洲竞争对手Jaiku同样缺乏一套成熟的商业模式,上周也照样被Google收购,金额未公开。

    财务表现乏善可陈的新兴公司,也能让投资人甘愿花大钱去并购,这种情况已促使其它网络创业者狮子大开口。投资公司Scale Ventures Partners的总经理Sharon Wienbar说,去年由PayPal老将创立的网络家谱公司Geni.com,就获投资人高达1亿美元的估价。

    Wienbar说:“现在每个创业人士都认为,他们应该有这么高的行情。我觉得,许多创业者可能私下聚在一块喝啤酒,然后说,你瞧瞧,我拿到这么多。”

    O’Kelley表示,另外有些创业者开始有种想法,就是认为融资游戏最佳的玩法,就是避开实际的营收,因为那会限制住投资人的想象力。他说:“这是一种非常糟糕的诱因结构,跟我们在第一波网络泡沫时所见的一模一样。”  

    另一家因为这种非理性投资热而受惠的公司是Ning,该公司让用户自建MySpace式的广告赞助型社交网络。最近有投资人把Ning的身价估到2亿美元以上,主要因为创办人兼幕后支持者Marc Andreessen以前的纪录辉煌,曾经成功扶植Netscape和Opsware公司。

    Andreessen在他的博客里写道,现在并没有什么泡沫形成,高价反映了投资人投资未来庞大商机的合理渴望。但他承认,涌入硅谷的资金绵绵不绝,正助长了这股投资热潮。创投公司多的是投资者自动送钱上门来,希望投资网络公司能让他们一本万利。

赞(0)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未经允许不得转载:IDC资讯中心 » 投资疯狂 互联网再现网络泡沫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