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曾在一篇文章中順手提到「永久網站」的創業商機,其中一個我一直想做而沒做的點子,終於被別人做走了。周末有位網路高手熱心報了一個叫做DeathSwitch.com的網站,這網站於去年下半開站,提供一個雅名為「資訊保險」(information insurance)的服務,解釋出來會令你嚇一跳:「在你死後,自動寄出你在各網站的帳號密碼給你所指定的親愛的人。」
它怎麼確定你還活著?DeathSwitch會按你指定,每天寄信給你,你要記得回信;如果有天你沒回信,DeathSwitch會再寄幾封確認信給你;如果都沒回信,它就會忠實執行你交付它的使命,寄出那些email。
「這件事」重不重要?當然很重要,奇妙的是,人們從來沒想過「這件事」。沒人去想過,今天萬一突然掛了,身邊人或許可以從你的抽屜、你的皮夾、你的辦公桌、你的藏物櫃萃取出所有「你的東西」,作為珍藏;但,大家沒注意的是,現代人有更多私人物品是藏在地球另一端的某些伺服機裡頭的,若不知道Yahoo! Mail、Gmail、MySpace的帳號密碼,便拿它們完全沒輒,從你離世的那天起,等於就永遠遺失了一生最重要的幾個保險箱的鑰匙,身邊人也不會有這麼多心情與時間去打電話給Yahoo爭取調資料的。尤其你若有幾位完全靠網路認識交流的「網友」,從你無法再開機的那一刻起,便永遠永遠再也無法找到你了。
不過,今天的重點並不在這個叫人心裡發毛的話題,而是藉此話題來引出目前網路界創業的一個盲點。網路是個玩樂的地方,一個人可以脫下社會的枷鎖,用一個不同的形象在上面輕鬆的活動。我們的網站都做得很不錯,但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網路在心理上被視為「周末的事」,就像帶孩子到大型遊樂園,即時行樂,玩了一天以後,再回到現實世界。所以,網站隨時可以倒,也沒有關係。
從前,大家拚命想「還有什麼實體的東西可以搬到網路上」,搬了忙了五、六年下來,奠定了大家目前對網路的印象,大家都知道網路可以當作電話的替代品(IM)、郵件的替代品(email);網站可以拿來讀盡全世界新聞(CNN.com)、網站可以讓你在家付款買東西(eBay)、網路可以在家使用公司電腦(VPN、PCAnywher)……大概十幾種用法,幾年來不脫這些範疇。Web 2.0時代起,雖然創意如煙花在無際天空一一綻放,雖然網站們開始讓使用者自行提供那些「肉」,但整套「骨」卻不脫Web 1.0賦與網路的那些事情;換而言之網路努力的做一些人類從無法做到新事,反而愈來愈少網站試著去「反映」人類五千年來養成的實際生活方式,沒看過網路的老阿媽只會茫茫然的問:「這是要幹嘛?」而不會說:「哇,原來網路也可以做(我所熟悉的)這件事!」
於是,網路愈來愈傾斜,變成一個休閒玩樂的地方,也愈來愈難賺到錢。大家看到DeathSwitch,只會想到另一個也和「死」有關的網站DeathSpace,這個網站專門收集一些已經死掉的人(可能從報紙上看到)的MySpace帳號,聽了就叫人冷汗爬上背脊,飽受爭議,但我所看到的DeathSwitch,卻是在呈現另一個不是開玩笑的嚴肅商機──DeathSwitch每年收費19.95美元(新台幣600多元)。目前它只是一個flash做的網站,摒除美觀不說,一個工程師只需花一天改改從前寫過的網站程式,就可以輕鬆完成此網站,為何它有每年19.95美元的價值?
DeathSwitch的價值,是發生在未來的。假如你覺得未來它所做的事情(幫你把密碼與遺言email給30位朋友)是很重要的,就算當下你無法享受這個價值,你仍然會花錢買下。從這邊我們可以來討論網路目前最缺乏的「未來價值」(forward value)的問題。這個字和「期貨」(forward)沒有關係,而由於「value-added」這個字已被廣泛用在電信業的附加值服務上,我暫時向期貨界借用了「未來價值」這個字來形容網路的盲點,這盲點可能蘊含一些商業意義。
目前,大部份人做網站都是在拚「當下價值」(current value),希望大家在當下會使用一下,很好玩,好玩的話再回來玩。結果呢,網站就像遊樂場一樣,今天倒了沒人會太傷心,明天有另一個遊樂場出來那我們應該就去試試看;遊樂場太久沒有整修,玩膩了,就不再來玩。所以可憐的網站們拚了命的在討好使用者的當下的感官慾望,希望讓他們在當下使用起來很爽、很有趣,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想繼續過來。但假如網站產業像大型遊樂場,已有「買一票,玩到底」的行情就算了,可惜的是網路基本上是習慣「一票免費到底」,除非像社群網站快速集結會員、推出freemium付費制,不然網路錢真是賺得特別辛苦。
同時,另一批網站拚的則是「過去價值」(backward value),譬如將你家的相片都放在網路上,現在你或許沒感覺到,但到了明年,你過去一年來的照片都放在這個網站上了,當然就變得很有價值!網站這時候突然要跟你收費,你也得乖乖的付費!但這種「過去價值」最近已經被美國一個接一個冒出的所謂「集結網站」(aggregator site)弄得一文不值,隨便一個網站打出了「將你所有相簿集結於此」,向你要了你的帳號密碼,內神通外鬼,再怎麼保護的網站也留不住這些「過去價值」。另外,台灣流行的各式各樣的「搬家軟體」更狠,填幾個資料、按一個按鈕就全部搬光光。
目前,網站創業家還沒碰觸的,就是「未來價值」了!
網路創業家沒在玩,但其他產業對「未來價值」可一點不陌生。許多公司都是這樣玩法的。以大賣場來說,他們已經習慣用今天客戶的現金去買上上個月的貨款,所以他們財務的「流動比」(current ratio)往往犯財表之大忌的「小於一」(流動資產大於流動負債),在這個產業裡,流動比愈小於一甚至就表示愈有競爭力;類似的道理也出現在藝術作品上,藝術交易者所模擬的是收藏家的喜好,收藏家喜歡一樣作品,寧花天價買下而再所不惜,但他們是在「未來的某一天」購買,因此你今天買下的價錢看似高昂,若未來有把握更高價賣出則現在付再多錢也無所謂。
個別使用者不一定是藝術收藏家,但每個人的心中,應該仍存有一個可以接受「未來就是價值」的空間。大家都聽過,女性友人逛街到一半,「哇我好喜歡這套紫水晶雕的佛像!」,價錢高達五萬元,但她可能一邊喃喃「以後說不定會增值」一邊就伸手去掏腰包了。今天一家人跑去看一棟美侖美奐的新大樓,「哇一坪要90萬元!」但售屋小姐一句「新小學後年蓋在隔壁,捷運十年後開通」,可能一邊喃喃「以後說不定會增值」就一邊準備簽頭期款合約。每個人都有潛力去買下一個他相當喜歡的東西,假如這東西在未來會有價值,他願意付出期待值。
網站製作人在這方面可說是非常的保守,似乎覺得「以未來價值來坳使用者購買」是一種騙財的行為,但這裡所說的,並不是像老鼠會要「先付款後送貨」之類的,而是像藝術品一樣,實實在在的未來,實實在在的價值。網路的特色,本來就是可以將人類社會中的許多「形而上」的價值給實際化(realize),照理來說,它本來就應該可以發展更多的「未來價值」的創業點子的。網路架在人之上,根本就有潛力成為「另一個完整新世界」,既然已經有「當下價值」,有了「過去價值」,為何沒有人去做「未來價值」?這部份還有什麼點子可以想?我能想到的幾點如下:
第一,就如之前那篇文章所提過的,「永續合約」。一個讓你網站永遠存在的ISP,只要付月費19.99美元,連續付三年,這個空間就可以永遠存在於線上,這個ISP會盡一切可能將這個網站空間永遠保留著,就算公司倒了也找人承接。另一個點子是讓你的所有數位內容都永遠可以讀取的「轉檔服務」,它幫你做好所有轉換的工具與服務,有一天DVD就像現在黑膠唱片一樣難以播放時,他會幫你整個轉過去,這一切服務只要付29.99美元的月費,連續付3年之後即可永遠服務。
第二,「限量原則」(scarcity)。在人類社會裡,「限量」就等於「價值」是不變的道理,手工作品就算比較粗糙仍讓消費者趨之若鶩,網路作品本來就不容易限量,隨便就可以克隆(clone),所以要巧妙一點。首先,還是有一些不變的東西絕對是「限量」的,譬如時間,一年就只有12個月、52個周、365個天,從今天起每天都只讓一個使用者享用一個網站的版位,這個網站版位的未來就充滿價值了。另外還可以巧妙的與實體的「限量」結合,假如你開個網站,每周只賣全球最頂級的200瓶名酒,這就比moot wine還要有價值了。若將這些酒保留給整個網站的會員,會員有優先選擇權,這會員卡就很有價值了。
第三,在某個時間點「自動啟動」(fire off)某件事。網站可以是一個完全自動化的系統,它可以集人氣,一起做很多事情,目前這些事情都是在現在馬上做,但假如我們做一套系統,讓每個人「訂下」未來的某一天,集合了當時網路上的這些會員一起做某件事情?這個網站在今天什麼都不必有,只需要做好一套這樣的系統,在一年後的某一天,大家一起來。加上限量原則,會員價值自然浮現了。
但,無論是以上哪一種「未來價值」的方法,由於皆由創業家自己負責,對使用者(消費者)而言顯然還不夠說服力,因此這本身就是一個機會。譬如,如何引進保險公司的幫忙,與網路服務牽在一塊,設計出一套「萬一倒掉要賠三倍會員費」的補償條款?這一塊也需要有人去完成,使用者才可以放心給網路一個「未來價值」,當這點發生的那一天起,網路產業或許可以更完整,更像個實際的世界。(责编admin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