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占领了桌面,也就卷走了用户,这对微软来说几乎构成了致命的威胁,因为Google让电脑用户脱离了Windows桌面的控制,而在桌面以外的世界,微软不是一个强者。
2005年7月19日,微软高级副总裁李开复向媒体宣布从微软辞职,正式加盟Google。颇感羞辱的微软20日发表声明,称李开复违反了与微软签订的员工保密协议和非竞争协议。随后,微软向美国华盛顿州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指控Google和李开复违反了行业竞争禁止协议。
直到28日,华盛顿州地方法院发布一项临时禁令,禁止李开复在Google从事如网络和桌面搜索技术等这些与微软相竞争的领域后,这场在IT业界引起轩然大波的跳槽事件才终于告一段落。
但是,这绝不是一向高居软件霸主地位的微软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研发人员被Google挖走的最新一例。
在此之前,Google还从贝尔实验室挖走了Unix和C语言的创始人之一的KenThompson,2005年又把Mozilla Firefox浏览器的首席开发人员Ben Goodger收入麾下。至今,Google已经招收了大量高水平的Java程序员和操作系统开发人员,其中包括数名微软的核心开发工程师。
近两三年,Google做了一些看上去和互联网搜索扯不上关系的事情。2003年2月,Google收购了全球最大的Blog服务商Blogger.com;2003年11月,Google收购了一家SNS(网络社区服务)公司Orkut.com;2004年,Google开始测试2G的E-mail系统Gmail.com,并于4月份注册了域名gbrowser.com。同年,Google发布即时通信工具Hello。
这些看似和互联网搜索无关的事件,矛头所向,却直指微软的霸主位置,搅得这家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坐立不安,人心浮动。
愤怒的微软,也许再也没有办法冷静下来。Google这家和微软比起来资历尚浅的公司,正推动着一场巨大的技术与应用的变革,这场变革迅速演变成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与互联网搜索公司核心业务的激烈碰撞。从桌面搜索、Web电邮到即时通信,除了Windows操作系统本身和Office办公软件以外,战火几乎蔓延到了其它所有与互联网相关的应用领域。Windows帝国创造的那段史诗般的桌面神话,会不会继续神话下去,也因此被打上了一个重重的问号。
抢夺桌面
让微软感到不安的,正是Google凭借对互联网搜索的垄断地位开始大举入侵自己的桌面地盘。
2003年12月,Google Deskbar将战火从互联网引到了Windows的桌面。Deskbar在Windows桌面的任务栏上巧妙地放置了一个Google搜索框,让用户不需要打开浏览器就能搜索网络。电脑用户使用“全球指令键(control+alt+g)”,不管是Word文档、E-mail,还是Web页面,就可以对从桌面到互联网中的任何文档进行搜索。
Google Deskbar明显的意图就是要引导目前与今后电脑用户的日常工作流程和使用习惯,虽然用户还习惯于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但如果想要查找信息,搜索的方式已经不再是先打开IE浏览器,然后登陆搜索网站键入关键字才能进行搜索,Google搜索无论从查询方式还是浏览结果都完全成为Windows桌面的一部分。
不仅如此,Google互联网搜索的收入主要来源于AdSense广告系统,如果这个系统在桌面运行,就意味着微软依靠捆绑销售来打击对手的战略对于Google失去了作用。电脑用户可以免费在桌面上使用Google桌面搜索工具,借此广告商蜂拥进入Windows桌面,而钱却落入了Google的腰包。
多年以来,微软一直在打造一个通用的软件平台。在1995年,微软通过捆绑销售的策略击败Netscape后,整个Windows系列的软件逐渐演化成一个向网络应用方向发展的软件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内,依靠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超过90%的市场占有率,微软逐步建立起了以IE浏览器为核心的各种网络应用环境。
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Google所提供的诸多服务,已经渐渐可以取代Windows桌面上软件,而且提供的服务不仅限于Windows操作系统,无论是Linux还是Max OS,甚至用PDA或者智能手机,只要你能上网,有浏览器,Google的服务就无处不在。Google占领了桌面,也就卷走了用户,这对微软来说几乎构成了致命的威胁,因为Google让电脑用户脱离了Windows桌面的控制,而在桌面以外的世界,微软不是一个强者。
说到底,Google所在意的是Windows桌面生态系统中庞大的用户群和市场份额。而在互联网规模与应用极大发展的今天,一个以浏览器和Web服务为核心的互联网生态系统已经逐渐形成。所有的桌面应用正在向互联网应用高速进化,Windows桌面生态系统是首当其冲的利失者。
互联网生态系统其实也不是什么新的概念,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Netscape公司的创始人Marc Andreeson就大胆预测有一天Netscape会代替Windows成为缺省的用户界面。让Netscape可以在所有平台上运行,而所有应用程序都将成为网络应用程序,Windows桌面不过是网络应用的一个功能而已。
遗憾的是当时比尔-盖茨低估了网络的发展前景,1995年得以让Netscape公司轻松上市,结果到同年12月Netscape股价已高达每股120美元,总市值超过60亿美元,Netscape浏览器几乎占领了整个浏览器市场,而所有的大型服务器上都运行着Netscape的服务端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几乎沦为客户端软件的代名词。比尔-盖茨这才意识到互联网正在主导产业的发展趋势,IE浏览器绝不仅是微软所发布的一个普通应用软件那么简单。
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正是现在一提到Google要开发Google浏览器,微软就后背发凉的根本原因。随着互联网的急速发展,个人电脑与桌面应用也终将汇入这股融合的洪流中,这股融合洪流的暴发在当时就已经埋下了种子。
如今,Google现在的行为越来越不像一家互联网搜索公司,反而更像一个软件公司。Google开始给各种网络应用贴上Google标签,电脑用户可以通过Google访问世界各大图书馆,通过Froogle来进行Google购物,登录Google news看新闻或者使用Google Blogger来写日记,管理自己的数码照片或用容量达到2G的Google电邮来收发邮件。
Google要做的,就是要建立一个以Google搜索为核心的生态系统,而无论是Google桌面搜索,还是Froogle购物或者是Google新闻,都是要将Windows桌面包围起来,蚕食它的市场份额。如果微软的产品线因此而被迫收缩到仅仅是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那在整个互联网生态圈内,微软只能扮演基础软件提供者的尴尬角色。
可以这么说,微软当年打败Netscape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微软捆绑了IE浏览器和Windows操作系统,极大地加强了电脑用户对微软桌面的依赖性,无论是上网还是其它应用,都在功能丰富的桌面上完成。凭借这一点,微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引导着电脑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方式和需求。
但是,当年Marc Andreeson那次“Windows桌面不过是网络应用的一个功能而已”的大胆预测,在现在看来无疑佐证了微软的这种做法除了巩固桌面帝国之外,并没有其他的作用,反而让微软错过了进军互联网的最好时机。
艰难的反击
当然,微软不是第一次面对挑战了。这家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公司,凭借Windows系统的垄断地位在其它领域开疆拓土大搞圈地运动。“包围再扩展(embrace and extinguish)”已经成为微软应对竞争者经典的不变战略方针。但是,这次微软不是包围者,而是突围者。
2000年6月,微软匆忙推出了.NET计划。“.NET”就是一切皆网络的意思。微软的意图很明显,这个巨人要重新制定游戏规则,把桌面和互联网都握在手中。同年,微软CEO鲍尔默在中国以“下一代互联网”为主题进行了演讲。鲍尔默自信地说:“这是一场变革,.NET战略就是要将微软所开发的各种软件与互联网紧密结合起来,目的是简化各种计算设备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换,微软也将借此把业务重点转移到互联网上,期望实现从一个软件公司向一个服务公司的转变。”
然而,当时就有评论认为,整个.NET计划太庞大、太超前,即使微软这样的巨人也无法去承载这样的巨变。时至今天,除了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和绚丽的技术概念以外,宏伟的.NET计划终于还是没有兑现。整个.NET计划的低俗表现,给Windows帝国蒙上了一层阴影。
2005年2月,微软推出了基于MSN搜索的网络搜索服务。MSN网络搜索以10种语言发布,并发布了对应的桌面搜索工具,这项新服务看上去非常有特色,不但可以和微软的Encarta电子百科全书软件配套使用,还可以为搜索者的特定问题直接给出答案。
尽管比尔-盖茨在6月份极力鼓吹MSN搜索将可以和Google搜索一试高下,但先行者的地位仍然无法动摇。据艾瑞市场咨询(iResearch)的报告显示,2005年6月美国的网络搜索市场份额中,Google的市场份额已经从去年12月的37%增长到了52%,而MSN仅占10%。
在微软产品的另一条线上,从2001年10月发布后版本就没有发生过变化的IE6.0浏览器也战事不断。去年年底,致力于开源项目的Mozilla基金会发布了Mozilla/Firefox浏览器。Firefox发布的前6天就获得了突破百万的下载量。
据美国网络跟踪公司Net Applications2005年7月发表的研究报告,微软IE浏览器的市场份额每个月下降0.5%至1%,到今年6月份Firefox浏览器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8.71%。NetApplications的调查数据来源于全球范围内网站所跟踪到的浏览器实际使用情况,这对于一直想要把电脑用户钉在桌面上的微软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然而,更大的一个打击是,Firefox的技术总监Ben Goodger今年年初加盟Google。这立刻让人想起Google在去年注册了gbrowser.com的域名。明显的结论是,微软桌面上最强的网络工具IE浏览器也将面对Google浏览器的威胁。
这里还有一个讽刺的细节,IE自己也被贴了一个Firefox的标签。你只要打开IE的“帮助”,就会看到:“本软件是在NCSA Mosaic的基础上完成的。NCSAMosaic(TM)由位于Urbana-Champaign的伊利诺斯大学的超级计算机应用程序国家中心(NCSA)开发。”
这个NCSAMosaic浏览器是1993年X-Windows系统上最早的浏览器,也正是Netscape浏览器的前身,它们都是Netscape公司的创始人Marc Andreessen发明的。1998年,Netscape败北浏览器市场,AOL出价42亿美元巨资收购Netscape。1999年,在AOL的资助下,Netscape以Mozilla.org开发源码的形式发布。随后2003年AOL将这个项目捐献给Mozilla基金会组织,而现在蚕食IE市场的,正是Mozilla基金会发布的Firefox浏览器。
下一个神话
Google的名字来源于数学中的一个术语“googol”,意思是一个“1”后面跟随100个“0”。这个数字比宇宙中所有的粒子的总数还大。
Microsoft的名字里有一个Micro,这个词代表的是“无穷小”的概念,这恰好和Google的“无穷大”成了一组绝妙的组合,也许它们将永远的无穷大或者无穷小下去,下一个神话永远还是未知的。
如果Google推出了自己的gbrowser浏览器,这就无法避免它将集成Google搜索这样的服务,并可能在其中加入一些另外像Gmail及Googleblog的功能。gbrowser甚至还可能设计成为一个通用的用户界面并用于Google OS(Google操作系统)以取代Windows的位置。
而这一切组合起来,仿佛预示着当年Netscape想要全力打造的“以浏览器为中心的互联网操作系统”即将成为可能。
2003年,在世界搜索大会上,Google展示一个超大文件系统(Google FileSystem),这个系统可以将千万计算机连接起来,组成巨大的网络硬盘。这种超大文件系统很有可能构成Google OS的文件存储基础。另外,Google开始提供“Google计算”工具的下载,尝试将分散的个人电脑统一起来,进行分布式网格计算。
还有一些Google的技术狂热者称,Google可以造一台真正的电脑——Google PC,甚至Google Office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事。他们坚定地认为,下一个时代是属于互联网的,而Google将会替代微软。
也许,在一个时期鼎盛的公司,无法在下一个世纪续写神话。但是,在比尔-盖茨经典的、蒙娜丽莎式的微笑背后,透射出100多年前的哲学家尼采的超人哲学:“历史是由少数的超人来推动的。”凭借Windows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和38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微软拥有绝对的自信去创造历史。
太平洋标准时间2005年7月22日清晨6点,微软正式宣布代号为Longhorn的“下一代Windows操作系统Vista”测试版发布。按照微软的时间表,Vista正式版本发布的时间是2006年11月,但从Vista测试版的新特性来看,这一Windows版本清晰地表明了微软要做下一个时代霸主的决心。
在Vista的新特性中,桌面和浏览器的概念变得非常的模糊,去年3月,笔者有幸参加微软中国高校俱乐部的一个Longhorn开发体验项目。当时,我们惊讶地发现,整个桌面的概念已经消失了,或者可以说整个Longhorn操作系统就是一个浏览器。通过一种叫XAML(可扩展应用程序标记语言)的新技术,开发人员可以用XAML来完成传统Windows程序,也可以用XAML完成Web应用。所有的应用程序都可以使用XAML来撰写UI(User Interface),就如同现在浏览器使用HTML来定义显示内容—样。
同时,微软的下一代办公软件Office l2将会集成从MSN搜索、即时通信到VOIP的更多网络应用功能。另外,Vista正式版中将会把搜索的概念深深集成到操作系统内核中,这种叫做WinFS的存储系统也许是Windows抗衡Google搜索的最后一招。
但是,XAML和WinFS是微软专用的技术,Office l2是Windows系统的软件。这也就注定了这个软件巨人想要把所有的战争都引到Windows桌面来进行,如果微软能成功,那也许就能续写神话。
不过,Google并不会让微软走得如此轻松,越来越多的微软核心开发人员被Google挖走,其中包括Windows系统首席架构师Marc Lucovsky和Vista的WinFS系统核心研发人员Joe Beda。
记得原微软高级副总裁李开复曾说过:“软件是一个过去的时代,Web服务将要来临。我们赌的未来就是Web服务。”但是,李博士已经选择离开了微软,去了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