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80后,是站起来的一代还是跨掉的一代

建站超值云服务器,限时71元/月

上了30岁的人,一定知道搞全民所有制制企业时有"顶职"或者"接班"的说法,就是父母亲退休,子女"自然增长"为原单位的职工,于是乎,每年有大量的17岁左右的初中、高中毕业生成为单位新的风景线,就像如今的大新生入学一样。

     这批17左右的准成年人经过3年左右的实习或者学徒期,在20岁的时候逐步成为自学成才的、独当一面的师傅,充当各个岗位的中流砥柱。

     每每看到现在快30岁还在啃老的80后,我就会想到那些比80后大不了多少的老大哥。

     前段,一个新造词:“MeGeneration”首次出现在美国最牛的杂志《时代》周刊一篇驻北京记者署名文章上面。文章开宗明义,告诉对中国非常感兴趣的美国人,目前处于20岁到29岁之间的年轻人,可以叫做“MeGeneration(自我中心一代或者以自我中心的一代)”。与80年代中国出现的“LostGeneration(迷失的一代)”相对应。这篇文章以《中国的“自我中心一代”》为题,刊载在《时代》周刊博客上,随后被重点推荐到《时代》网站首页,点击率相当高,目前已在《时代》受欢迎文章排行榜上排第六名。这也从另个方面说明了美国人对中国很关注,对中国的年轻一代也给予某种关注吧。

  整篇文章读下来后,我一下子想到的,并不是美国人仅仅关注中国“80后”,而是他们更将目光集中于中国未来将向何处去的问题上。这使我不由得想到十年动乱时期非常流行的几句话。这几句话四十岁开外的人都知道,当时非常有名,只是对于中国“80后”们来说,则可能听上去更像是天外来客在云雾里的胡说八道,不明个中意思。话的大意是:美帝国主义者们(请原谅我使用了当时的用语)亡我之心不死,还想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到我们中国的第三代、第四代……人的身上。呸!他们这是在做梦,他们这是在痴心妄想云云。

  今天想来,这所谓的第四代或第五代不正是当年美国人想要寄托“和平演变”希望于其身的“80后”吗?今天,美国人又突然关注起中国的这群20岁到29岁之间的人了,并给他们起了个名字,也不管他们同意与否,叫他们为“我一代”或“自我中心一代”。作者显然对当年“和平演变”的话题,在有意无意之间,进行了很有意味的深入诠释。

  坦诚讲,作者对中国“80后”十分了解,写此文章之前,也与“80后”很多人有过相当程度的接触。作者认为,中国的“80后”,其重要标识就是,对政治丝毫不感兴趣。这与他们的长辈们,形成了相当鲜明的对比,也因为这一点,使他们与长辈们有了标志性的分水岭。他们对此自有其理论,曰:“我们关注政治也对政治起不到丝毫作用,还不如不谈它,也不参与进去。”

  文章作者对此表露出一定程度上的美国式的忧虑。因为这与美国人对中国未来一代人的期望值,显然有很大的相悖之处。很多并不了解中国但对中国颇有些偏见的美国人,对中国未来一代,其实很有信心,或者很希望看到更符合他们标准的年轻人的出现。而作者却在文章中告诉美国人,中国的这一代人与之前的中国人很不一样。他们更希望workhard,playhard.(努力工作,拼命开心),但远离政治。

  文章作者在谈及中国“80后”对政治不感兴趣时,不无感慨地下结论说,中国“80后”们与其所有长辈们年轻时相比,都来得更幸运些,因为在过去3年中,他们的总收入增长了34%,而这是过去所有中国人在自己20岁到29岁时都没有得到过的。也因此,作者说,中国这群“80后”不喜欢城市因为改革而发生动荡,而更喜欢倘佯在物质享受的生活中。

  接着,作者将更深层的意思写了出来,他有些带有批评口吻地说,这群“80后”,太过以自我为中心,换言之,他们只关注自我,对其他人或事根本不抱兴趣。要指望他们在中国实现“和平演变”,显然只能事与愿违。作者甚至不无调侃地说,在中国“80后”的“希望清单”(wishlist)上面,排在高高的第一位上的,不是拥有什么政治抱负,也不是担负起什么社会责任,而是得到一部日本产的任天堂游戏机。所谓的“实现个人价值”已成为他们默认的最高准则,他们以为这在美国也是这样。

  他这样写,可能很有损中国“80后”的面子。但事实上,如果抛开其他不谈,仅仅从是否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从而丧失更宽广的视界理解世界,去观察“80后”的话,我以为,这位美国人还是说出了一定的道理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80后”的一些写手。从“80后”写手们的作品中,完全可以看出“80后”很大一部分人的精神面貌之一斑。像目前比较受欢迎的写手如郭敬明、韩寒、张悦然等人的东西,都不可避免地沾染上太过自我中心的氛围。感觉读他们的东西,(包括我最近读到的吹得有些悬乎的《光荣日》和名字不错内容一般的《悲伤逆流成河》等作品,)更像是几个小孩子在那里胡闹,耍酷,任意挥霍成年人对其放纵态度造成的任性,因此作品显得太过缺乏大气,磅礴,和因与政治生活相关联而产生震撼感。

  当然,也可能他们年纪尚小,还不能将自己的目光扩大到更宽广的范围。但由于他们几乎天生的也是共同的致命弱点:缺乏高角度而只会玩酷,因为玩酷而太过自我为中心,从而丧失向灵魂纵深处探究,丧失对政治和生命等重要议题的严肃探讨,使得我们要寄希望于磅礴大气作品于“80后”的写手们,只会将这种希望变为一种美丽的谎言,成为一种奢侈。

  之后,作者还替中国“80后”简单开脱说,在全世界历史上,从来也没有过如此庞大的独生子队伍同时出现过,也因此,他们这种以“我”为尊,以“我”为最重要,以“我”为中心的倾向,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

  问题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如果有更宽阔的胸怀,有更远大的抱负,有更宽广的视野,也实在是一种极其不可能的任务。而这也正可能成为这一代人可能最幸运也可能最不幸的地方。

  最后,这位美国作者援引一个中国“80后”的话说,“与我们的父母们相比,我们更幸运些。他们不是为自己,而是只为我们活着。”这个“80后”继续说,“我们却更以自我为中心,我们是为我们自己而活,这样非常好。当然,我们还应该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这个“80后”的话,应该说很刺痛这位美国作者,因为这个“80后”像其他“80后”一样,不愿谈及政治,更不愿谈及什么西方特色的东西。也因此可以说,美国作者最大可能看不到的,就是这一代有被“和平演变”的可能性。

  至于这位《时代》周刊记者给中国“80后”起的那个“MeGeneration”(“我一代”或“自我中心一代”)受不受到中国“80后”们的喜欢,得由“80后”自己拿主意。

  在我看来,“我一代”抑或“迷失的一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代人是否将关注灵魂、关注社会、关注政治,并因此关注生命变为第一要务。显然,从目前情形看,“80后”们还没有达到这样一种境界,或者说根本就不想达到这一境界,或者说压根儿就缺失达到这一境界的基础。

  也因此,他们只是“我一代”,只是“自我中心一代”,只是“Me一代”。也可以说是耍酷的一代,用东北话说是“玩票”的一代。这一称谓,对于我这种喜欢关注灵魂,关注社会,关注政治并因此关注生命的一代人来说,则完全有可能是个无关痛痒的问题了。

    一个民族缺少灵魂,发生信仰危机,将是一场灾难,而且这种灾难会波及几代人。

赞(0)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未经允许不得转载:IDC资讯中心 » 80后,是站起来的一代还是跨掉的一代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