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垂直B2B网站的SEO优化

2017-11-11 00:00:00来源:未知 阅读 ()

新老客户大回馈,云服务器低至5折

  开抢了!双11创业者优选服务!

  目前我们运营一家综合B2B平台,虽然行业广,但深度不够。

  2017年为了补短板,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一些垂直行业,期望依靠深耕细作,提升网站的单位流量价值。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多数都是搞产品和技术的互联网人,没有行业经验背景。想要深挖垂直行业,第一步只能靠自己摸索,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分析这个行业的垂直网站。

  对应的工作简单说就两条:

  找到这个行业里的优秀垂直网站。

  “庖丁解牛”式的初步分析。

  如何找到高质量的垂直网站?

  中国互联网发展也有很多年了,相对大的行业,一般都有自己的行业平台级网站,如何找到这些网站?

  方法一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百度搜:“行业名+网”,以皮革行业为例,那就是搜“皮革网”,然后把百度搜索结果前三页的独立网站、B2B平台的子域名站都收集过来。

  如果使用Chrome浏览器,推荐安装TabCopy这个插件,点击一下就可以复制网站的Title和URL到剪贴板里,方便粘贴到其他应用里处理。

  除了百度外,还可以结合谷歌、360等其他搜索引擎,避免漏掉一些网站。

  方法二

  从某个垂直网站的友情链接里找出其他垂直网站。行业做久了,一般都是互相认识或有朋友关系的,友情链接里不只可以找到同类网站,还可以找到一些行业上下游关系,周边产业。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以找到很多垂直网站,但是否都是高质量呢?

  除了行业词的百度排名,然后就要靠数据来说话了。

  比如这个网站的百度权重、百度流量如何?百度收录页面数量多少等等。

  

买链帮手

 

  这个网站一般是做站群买外链的人用,可以查询域名的一些信息。

  借助这个工具可以查询出各个垂直网站的百度收录情况、百度权重、搜狗权重、反链等信息,而且可以导出生成Excel文件。

  还可以查询一下爱站网,获取网站的百度流量预估数据,然后也添加到Excel中。

  理论上讲:一个网站的百度收录、权重、流量越高越好,这些数据可以证明它是这个行业最好的网站。

  (如果有时间、精力的话,其实可以自己开发一套分析工具,把以上工作尽可能的自动化。)

  需要看什么数据?

  经过简单的分析,我们有了一个垂直行业网站的排名表。

  那下一步就要靠人工去分析各个网站了,机器就很难替代这部分工作。

  重点看什么部分?

  网站栏目都有哪些?

  网站分类层级和维度

  网站特色是什么

  哪些内容有价值?

  栏目对比分析

  做一个对比表格,看看对于这个垂直领域来说,哪些功能和服务是必须提供的。

  

对比分析

 

  比如皮革网中,除了B2B常见的供求、企业名录、资讯、展会等等模块外,多数都提供了“价格指数”栏目,里面多是一些分析文章和趋势图,跟农产品和化工网站的价格行情展现形式略微不同。

  还有皮革因为除了人工合成,很多是用动物皮毛加工,所以行业就表现出明显的养殖地、产地聚集现象。

  如果要做一个专业的皮革网站,就要考虑这些情况。

  网站分类层级和维度

  分类是个头疼的问题,多数行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理论上分类要按照MECE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去划分,但实际情况又很复杂,做网站的人也不一定完全了解行业。

  所以分类时使用的维度可能不同,比如皮革分类,有的按处理工艺分类、有的按质地分类、有的按表层品质分类。感兴趣的可以读这篇:皮革档次如何分类? - 宋世泊的回答 - 知乎

  更粗暴的直接分为“天然皮革”和“代用革”两类,然后再细分。

  涉及到不同的垂直领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使用归纳法找出共性,一直是很有效的方法。

  当你不懂时,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模仿“、”从众”。

  另一个计划尝试的方法:

  借助5118网或战神等工具,获取这些垂直网站的百度搜索流量数据,然后分析关键词和着陆页面,根据搜索内容进行提炼总结,反向定义出网站分类和栏目。

  吸收特色内容和高价值内容

  对于B2B行业来说,供求信息、企业名录一般都是有价值的内容。

  除此之外,要看看资讯、展会、行情等模块,是否存在某个网站做的非常好,是否值得“偷”过来。

  当做完以上分析工作后,借助分析过程中收集整理的网址和数据,可以迅速做出一个非常专业的垂直网址导航,对想学习了解这个行业的人来说是有价值的。

  而且对于网站营销推广来说,拥有一个垂直专业网址导航,也可以成为以后资源互换的基础。

  总结:

  以上只是一些粗浅的经验分享,因为工作刚刚展开,需要不断的积累形成套路,以后发现什么好的工具、方法会陆续跟大家分享交流。

  虽然讲的是垂直行业的分析方法,但这个思路还是很通用的,对于做产品的人来说,其实就是竞争对手分析,而且只是其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