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思维。

2020-07-10 16:00:13来源:爱运营 阅读 ()

新老客户大回馈,云服务器低至5折

这是智远的第0107篇成长笔记的分享。

“没有人愿意听冗长的陈述,也没有人愿意

去接受一个复杂的事物,事实上,能够简单的便是伟大”。

如果你去找领导去“反馈一件事情的结果”,而到了办公室后,你开始和老板说这个事情的过程,然后中间“执行多么的复杂”,“最后结果怎么样”。

那么可能你在汇报的过程中,老板就不耐烦的打断了你,让你说重点就行,这是多数人的症状。

换一种方式,假设你上来就说“结果”,然后在拥有清晰的逻辑去阐述影响结果的几个重要条件,以至于下次如何避免,我想“即使事情没有达到预期”老板也应该不会去责怪你。

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很多事情,本身是不复杂的,但是往往在进行的过程中,加了很多流程化的内容,甚至于“各环节的沟通的成本”,就把事情变的复杂化了。

简单思维的本质要求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不仅要把简单的事情视作为“简单”,同样也要把复杂的逻辑“变得简单化”。

只要我们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底层逻辑,就一定能拨开遮迷双眼的云雾,找到一把解决复杂问题的简单钥匙。


01

关于“简单”思维。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在课堂中,老师为了测试学生的“快速思考能力”,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空中有两只小鸟,一前一后的飞着,你怎么才能一下子把它们给抓住?
为此,课堂上学生开启了抢答模式,有的同学说:“用枪”,“用麻袋”,“用弹弓”,说什么的都有,当然方法也非常的多,但是最后学生们觉得,这些方法都很难实现。
最后老师给出的答案却令人惊讶,说:“用相机拍照”,用拍照的方法,一个简单的“瞬间”却能留下永恒的“精彩”,这就是“简单思维”的妙用。
简单思维不是不懂变通:
简单思维是一种“本质思维”,他要求你的不仅仅能够看到事物的表层,也能认知到底层逻辑。
你也可以理解成用最简便的方式,直奔问题的实质,对原事物结构的简化设计,使其更能满足功能的要求,尽可能地撇开非主要因素,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环节,使复杂问题的解决简单易行。
在生活当中,很多人可能对“简单思维”产生了理解偏差,比如觉得简单思维就是“幼稚,不动脑子的思考方式”
往往很多人也会嘲笑那些比较愚蠢的人,比如说一个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或者说想问题比较机械,不懂得灵活变通,其实这不是“简单思维”的本质,那些可能只是停留在上层的表面价值上。

简单思维。

什么是表面价值:

智远认为,那些事物外在的“现象”,而非本质的部分。而因为外在的现象往往会误导我们,去干扰我们判断能力的,统称之为“表面价值”。

比如自己去一个公司面试,初次印象你可能会考虑这个公司的名气大不大,给的福利待遇够不够好,公司位置是不是离家近,工位区域好不好等等,这些重要么?

当然重要,也不重要,为什么呢?
首先,找工作的核心是什么?其次应当考虑的是什么?我们是否真正和喜欢这个行业与这个职位,能不能和公司一起成长,给别人创造价值,这些才是“本质”的。
而其他方面的,比如我们找对象,又要看户口,房子,工作好不好,家庭背景条件怎么样?考虑这么多因素之后,却没有问自己,要跟一个人相处一辈子最重要的是什么?
所以,在日常中,所谓的表面价值很容易迷惑我们,它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我们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是实际中却发现没有什么大的作用。
而且很多人也都是按照表面价值做的,最后可能产生的结果是“错误”的,所以被表面价值迷糊,是我们不能够直达本质,简单思考的的真正原因。
“表面价值”与“简单思维”不同,简单思维要求的是,用“最简单”的形式去化解最底层,最复杂的逻辑,并把他阐述出来。而“表面价值”是眼睛看到最直观化的层次所带来的现象状态。
我们经常去形成一个人,“空有其表”,本质就是“表面价值”,如果一个人具备了表面的功夫加内在的功夫,那么相对来说就是“绝对实力了”。
简单思维也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的表述,暗示着我们通常先看到现象,然后再去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之后通过简单的方式直击问题的要点,表达出来。

02

不要将事情复杂化。

有句古话叫做“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很多的事情本身是很简单的,是我们自认为地把它整复杂了。
我在很小的时候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兄弟两个要射一兔子,针对这只兔子是煮着吃还是烤着吃,而争论了起来,最后决定了,一半煮着吃,一烤着吃,但是抬头一看,兔子却跑了。
其实这事本身很简单,一箭先把它射下来,然后再去做定夺就好了,不管怎么吃,到最后总会有吃的。

简单思维。

拒绝延伸,精力放在重要的地方:
某一次会议上,一个品牌的同事在讲关于品牌slogan的撰写文案,然后让大家选取一个,讨论的过程中,老板就提出了“这个slogan会不会对我们品牌定位的用户人群有影响”。
在我们还在试图理清这个问题的时候,老板自己就把这个问题按下了,说:“算了,这个市场因素,我们不考虑了”。
L先生说:“品牌定位,市场因素,用户体验,这不是我们昨天探讨的问题么”?
我们公司的品牌对标的产品应该是某某品牌的APP,而且这个赛道现在尝试做的人也不多,如果我们用这个SLG,会不会就局限了。
老板说:好了,你不要说了。
那天下午,我们吃完午饭走在路上,L先生又说起了这事,说老板不让他继续说下去。
我突然想起了之前朋友对我的评价,然后就分享给了他:“你喜欢把事情弄的复杂,延伸出来,这样的分析起来确实会有成就感,但是就会离核心目标越来越远。
“我不喜欢复杂化”和“我想研究问题的本质”,正是这两者不断地推动者我们去探索一起未知的事物。
但是你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越是想看清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会变的越发的“复杂”和“不清晰”,甚至到最后,讨论变成了一件无意义的事情。
其实我们遇到的很多的问题,都是说不清楚的,因为任何一件事情,它之所以是现在所呈现的模样,是它本身和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
所以,唯有一切从简,针对问题,不做延伸性的假设,解决当下,把精力放在重要的地方固然重要。

简单思维。

简化环节,不要陷入狭义闭环中:
工作的时候,依稀记得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公司招聘了一个做新媒体运营的同事。
在刚入职时,这个同事工作的态度挺认真,凡事基本都喜欢问个究竟,哪怕是公司发一个通告,他也要去问一嘴。
慢慢的时间久了,同事就不太喜欢他了,就是不管什么大事小事,到他那里就成了一件复杂的事情,解决这件事情,有的时候还需要拉上几个人一起商讨下在做决策。
有一次,活动运营部的同事在讨论“活动的问题”,他也要参加,结果最后把大家伙惹得会议结束后,领导专门抽出来一个人给他普及“这个活动的目的”和“想达到的效果”。
在工作中,不懂装懂,不该自己管的瞎管,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就是职场最大的不靠谱,你会发现,慢慢的别人就不愿意和你说话。
整个部门经过这个伙伴的参与,搞的大家都不想和他一起打交道了,不是他不好,只是他容易把所有的事物都搞的很复杂,认知思维很容易陷入狭隘的闭环中。
这种人在每个公司都有,你跟他说活动的方案,他可能给你说具体的流程,你跟他说“目的”,他可能告诉你预算成本,你跟说成本,他可能最后给你来一个“活动初心是什么”
下面场景,或许你也遇见过:
一个电话就可以得到的结果,非要搞一上午。
一个会议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非要讨论一天。
一个人可以解决的问题,非要全部门配合。
其实事情越复杂,就越难找到核心的那个“关键因素”,那么处理的时候,就会虎头蛇尾,得到的结果不是预期的答案。
传统公司老板也会犯这些错误,我们可以看到:
一个不到50人的团队,总经理,总监,经理管理人员一大堆,制定的规则,流程化的东西也是一大堆,以为这样就可以保证工作的质量,往往最后的结果却会适得其反。
简单思维。,能够抽丝剥茧把精要的事项抽出来,然后找到关键点,最后就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当然,工作中,有些人就比较喜欢沉迷条框的限制,比如写个邮件,等待回复,逐层请示完在做决议,其实有些工作大可不必,无端地浪费大家的时间,拉低整体的效率。

03

“短期满足”和“长期投入”。

要知道,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任何复杂的事情,都是有简单的方法,任何问题也肯定都是有答案的。
就像数学公式解复杂的难题一样,只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论”,“底层逻辑”,加以套用,就可以简化很多。
那些职位高的人,总能把工作变的简单化,这种简单恰是别人对工作精细化的精准把控和慎重考量的结果。

简单思维。

拒绝鸡毛蒜皮帕金森:
“帕金森定律”又叫官场症,工作中,工作会自动膨胀,占满大家所有可用的时间,你也可以理解成,“某一项工作”的增加只是为了填满完成这一工作时可利用的时间。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者在一篇文章中讲到了一则有趣的新闻:
一个在知名企业上班的朋友给他发邮件,朋友说他看了公司的内部网站,公司CEO发布的有关公司最近的业绩公告,只引来了8个人的点赞。
而关于公司6楼安装了一台自动售货机的告示,却收获了近200个赞。
这个对比非常有意思,但也不是非常的奇怪,多数人往往重视短期而直接的利益,而会轻视长期,间接的利益。
站在公司层面来思考,一个高级领导应该在不同业务之间综合考量公司的资源分配,比如市场,运营,技术,人员精力的把控等,把核心的精力和时间分配在重要的业务上,这其实就是一种价值的投资。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也是一样的,我们每天虽然10点钟到公司,在公司面临无数的事物缠身,需要做出无数次的决策。
选择先做哪件,再做哪件,归根结底就是“计划”,“价值导向”的问题了,因此,从理论角度,我们应该选择最具有价值的事情去投资。
但是在实际的行动中,并不是如此。
很多人到公司后,就开启了“低效率的勤奋”,一天到晚看着挺忙,本质没有落实几件事情,多数都忙在沟通,发邮件时间成本上。
而并没有“冷静下来”去思考下,今天的核心工作有哪些,我需要在什么时候,积极搞定哪块儿。
从心理学角度,简单的事情特别容易懂,而复杂的事情,往往会让我们摸不着头脑,多数情况,我们总是对小事情纠缠不休,是因为我们懂那些小事情,而我们回避复杂的难题,是因为对这些问题摸不着头脑,同时又怕出丑而不敢发问。
鸡毛蒜皮帕金森定律,会导致我们在做特别关键的重要事情的时候,所用的时间和精力不够,而时间都投入小事情上了。
也许你也会遇到这种情况,一周开始了,在自己面前有一份PPT要做和一个周报要写,自己一定会权衡工作量后去决策,比如周报好解决,那就先弄周报,结果因为PPT的一再拖延,最后留给做PPT的时间不多。
这给我们带来哪些不一样的启发?
在个人成长方面,我们应该头脑清醒地去做那些关键,正确,有长期利益的事情,而不是简单,容易做,做完就算了,或者短期利益的事情。
当然,这也不是没有道理,显然这么做可能有些反直觉,有点难,但是如果你有这方面的意识,那么你就超越了80%以上的人,这是一种长线的投资,不专注于眼前。

简单思维。

什么事情应该看长期:
你知道“短期满足”这个概念么?就是通过短时间的付出,就能让自己获得快感并沉浸在此,全程感到很满足。
怎么理解呢?比如刷短视频,10秒一个,每个视频能让自己感到开心,或者说打游戏,20分钟能够体验超神的快感。
又比如看碎片化的成长方法论,短时间内觉得提升了,看完感慨万千,打鸡血一样,做出改变,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第二天依然是浑浑噩噩,原地踏步。
如今的各大平台,都是经过大量算法设计,可以研究用户,制定千人前面,让人沉迷虚拟的成就感之中,平台为了及时反馈的快感行为来获得用户的停留时长。
你应该听过这句话:“毁掉我们成长的,不是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那些热爱的”。
当你不再制定长期计划的时候,而是一次又一次放纵自己沉溺于即时的快感和虚拟的成就感中,自己就会离废掉不远了。
“健身”因为付出了5天没有好身材放弃了。
“读书”因为读了两本没有学到很多放弃了。
“写作”因为坚持一段时间没有阅读量放弃了。
可是这些东西,都是短期得不到反馈的呀,比起什么是长期可以投入的,或许知道什么是“短期不要的”更为重要。
只有自己有明确的3-5年目标,然后将目标进行简化,拆分到每季,每年,每天进行落实,你会发现,实现一件事情是如此的简单。
简单思维。
两篇文章一周,一天可能只需要抽出半个小时,其实这速度并不慢,带来的成长也不少,但是多数人没有坚持下去,就是短期没有得到及时的奖赏反馈。

04

复杂的事物有若干个“简单”组成。

很多复杂的事物,不过是若干个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把事情看得越单纯,就越接近真相,也就越接近真理,因此,抓住复杂现象背后单纯的本质,这样的一种思考方式“极为重要”。
当然这种法则适合于“企业的经营”,也适合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其根本的原理原则相同,而且单纯至极。

简单思维。图方便阅读体验)

任何大企业都是从简单开始:
在我们众所周知的大企业中,如果从底层逻辑开始剖析,所有的成功都是从简单的事物做成的。
如果瑞幸咖啡没有把一杯“小蓝杯”做成,智远相信,再好的商业模式,每个月即使疯狂烧钱补贴,也未必有用户买单。
因为用户消费只会关注几个核心点:“价格”,“口感”,“品质”,“视觉”。
滴滴打车前期无非也是“解决了用户打车难,司机坐地起价”的问题。
把这个简单的问题,通过平台化开发,更多的司机入驻,提高整体效率,让用户享受足不出户就可以使用车的便捷,所以才成为刚需。
字节跳动在短短的几年,市值排在了互联网的头部梯队,除了选对了方向,其在前期也只是“把基础的信息化算法,推荐机制”做到了极致,这样才有用户持续的停留在APP获取信息。
很多的网红,自媒体,走到最后自己做了mcn公司,其实前期的经营模式也并不复杂。
可能只是一个素人一步一步坚持做优质的内容产出,积累固定的用户,组建运营团队,慢慢壮大。
把问题简化,才是真正的“智者”,你看,他们在开始,不过是“简简单单的把当下的每一步做好而已”。

简单思维。图方便阅读体验)

怎么做才能将问题简化,并抓住核心:
心神不定,是无法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化的,在问题简化之前,我们需要把心沉下来,做到清净, 才能看到事情的真相,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
白隐禅师的《坐禅和赞》中指出,处理复杂问题,平心静气地深入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每天至少保证一次。
作为一个领导,如果工作中,我们只靠头脑聪明,靠能力解决问题,虽然可以获得一时的发展,但从长期角度,还是非常脆弱的,必定会在某个时候遇到挫折,陷入困境。
只有善于思考,善于将复杂现象简单化,善于把握事物本质的人,才能常胜不败,这是一个优秀领导人的必备条件。
如果作为一个普通执行者,首先我们需要化繁为简即将重复,不相关,不重要的全部剔除,只保留和目标最相关的因素,并将它们按照叙事性的逻辑结构重新组合。
剔除很好理解,就是做减法,但是这里的剔除并不是指把你不爽的东西拿掉,而是把所有会对你判断产生干扰的因素全部删除。
这就需要做到与“目标”的结合,基于这个目标,自己需要开始做减法,去除所有不相关,对目标产生直接影响的信息和因素。
一个人逻辑思维过程的化繁为简,本质是为了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化繁为简单的思维方式很大一个作用就是,一开始可能以点的形式思考,最后慢慢从整体,以面为主,最后在找到几个核心,进行串联,达到某种目的。
核心观点:
重要的真理,往往最简单直白。
化繁为简,有一个前提,对整体系统的运营,或者某个事物所有相关的因素都需要熟悉,了解其中的原理,然后在把复杂的,无关,次要的全部去掉。
如果基本功不够,很多人用的方法,就是“愚公移山”,一个一个去试。

原文链接:https://www.iyunying.org/yunying/214960.html
如有疑问请与原作者联系

标签: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运营武馆:巧用运营漏斗分析模型,让领导对你刮目相看

下一篇:爆款打造模型(3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