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人,在微信里不断折腾

2019-07-15 05:57:10来源: 见实公众号 阅读 ()

新老客户大回馈,云服务器低至5折

城市 晚霞 傍晚 天空 建筑 创业

声明:本文由站长之家内容合作伙伴 见实授权发布。

“创造就是最好的表达”。

微信在“创造者说”活动页面上写下的这句话,让人心生感慨。无法否认的是,今天的微信已成创业最好舞台。相比过去,我们可以用最低成本,用最简单的方式践行创业。一个简单的创意,就可以在“关系链”的肥沃土壤上自由生长,一个小个体由此可以迅速跃升为耀眼的商业团队。

在这个已经是巨大且丰富的生态背后,公号及其孕育的自媒体是最具代表性意义的群体之一。从 2012 年年底至今,自媒体走出了独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并被其他领域自媒体所复刻。

一开始,草根借着公号快速崛起,随后,名人明星大量入驻。到了 2014 年- 2015 年,专业媒体人成为自媒体发展中最关键的力量,也是当下优质信息的贡献者。到了现在,自媒体又开始成为垂直领域创业项目的孵化池。且难得的是,很难说一个阶段会直接取代另一个阶段。相反,这些阶段都以并存的状态同时发挥着作用,在此之上,新的发展阶段仍然在呼之欲出。

除了公众号自媒体之外,小程序、小游戏、表情设计师、服务商等,也在为微信生态注入相似的活力。这些细分平台的背后,低成本、快速试错、肥沃的用户土壤等基础是一样的。而孕育在其上的每一个创造者故事也因此值得细细品味,因为,今天他/她是一位创造者,明天或许就是下一个商业学习对象。

1.人格的呈现

2014 年 11 月,同在传统媒体供职的何君和陈植雄选择出走创业。CEO何君负责战略把控,CCO陈植雄负责内容运营。

因为喜欢杜琪峰,陈植雄取杜琪峰的外号“杜sir”谐音,化名“毒sir”。

「毒舌电影」微信公众号独立运营之初,团队只有 8 个人, 5 万粉丝。今天他们全网粉丝近 4000 万,公司估值 3 个亿。

让人称道的是,「Sir电影」通过人格IP矩阵的方式,将自媒体的内容扩张发挥到极致。

“毒sir”是电影评论的主打人格,表妹“柳飘飘”是女性口味八卦剧综爱好者,“菊椒男孩”是主打陪伴式影评节目的好基友。分工更专业也更挑剔。每个IP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点,代表着不同的用户群体。

随着“人格IP”的用户基础壮大,团队还孵化出新的公众号。比如“灵魂下载者肉叔”的「肉叔电影」(前身为“毒舌影单”),半年时间就积累了 50 多万粉丝。“表妹”也因为人气很旺,单独开了个新号,叫「柳飘飘了吗」。接连推出的还包括,聚焦影视产业幕后运作的“毒眸”,和主打时尚消费的种草达人“王炸炸”。

这种人格呈现,成为一个内容型团队的最大倚仗。

社交之中,大家并不缺乏“内容”,无穷无尽的内容在信息流中流淌。唯独 “关系”是最稀缺的存在,有温度、像“好友”一样的关系。

如这个团队最早时曾面临无数类似质疑:你懂电影理论吗?你知道影史流派和渊源吗?你熟练掌握解读电影的学术用语吗?

「sir电影」第一篇10w+文章是对电影《富山春居图》的点评,标题起的通俗易懂—《五彩斑斓的屎还是屎!》。这种标题如果放在之前供职的杂志社,绝对不会发表,好在这次是在他自己的创作阵地。“毒Sir”不认为自己开创了所谓的“毒舌体”,他只是把书面语说成口头语,把套话说成大白话。

写了 1685 天,他们一直坚持用观众的语法写影评,说人话,说真话,撑好片的腰,揭烂片的底。

他们给自己定的底线是:可以不正经,但一定不假正经。

2017 年 6 月 8 日,「毒舌电影」变更为「sir电影」,新公号仅用两周时间就达到了过去相似的粉丝量级,不一样的是,新公号打开率更高,平均稳定在40%-50%。

这就是人格化带给一个自媒体团队的帮助,也是底气。

甚至也不怕被抄袭。“别人可以模仿到的,是在微信这个平台上有效写作的技巧,但是在每一部新的作品面前,每个人独特的观点、倾注的感情,这都是不可复制的”。

在小程序推出后,更多的可能性也在孕育中。“我们的内容没有变化。变化是,用小程序可以有更多和读者的互动和玩法。也就是说,「sir电影」像是从一个报刊亭,变成了一个俱乐部,以前在这里读文章的人,可以彼此认识,可以线下组织观影,甚至不看电影的时候,在这里吃喝玩乐也行”,何君这样说。这个团队甚至还有一个想法:

目前市场仍是制片方主导,希望「sir电影」可以成为电影事业与观众沟通的平台,将观众想法直接反映给制片方,直接影响电影制作。在推动电影事业一点点改变的过程中,观众也可以扮演更为直接的作用。

在这个想法下,我们很想知道的是,粉丝们像对“朋友”一样看待「Sir电影」、看待电影,后续还会存在什么新的成长可能?

2.影响真正需要影响的人

「乱弹山」创始人邹小樱是一个音乐爱好者,也是中文互联网上最具影响力的乐评人之一。在知乎,他是全站粉丝Top100 的头部意见领袖,贡献了 1119 个“回答”,获得121, 765 次“点赞”、18, 946 次“感谢”和33, 891 次“收藏”,合计粉丝15. 3 万。

在微博,他坐拥149. 5 万粉丝,自己用手机录制的乐评脱口秀节目《小樱乱弹秀》,截止去年底总播放量突破 2 亿。 2018 年邹小樱入选了“微博 2018 音乐十大影响力音乐大V”,致奖辞是:“乐评内容完美视频化,圈粉无数。”

他的公众号「乱弹山」从 2014 年开始写,到今天订阅人数 1 万多。

《小樱乱弹秀》

同样是内容创作,为什么不同的平台表现差别这么大?

翻看「乱弹山」公号,很多音乐人的访谈文章,动辄用上万篇幅去讨论那些通常不会出现在其它媒体上的话题,比如唱片的行销概念、用户定位、音乐设计等等更有专业度的问题。

不同类型像极了自媒体的不同定位乃至不同阶段。以知乎为例,邹小樱回答的问题多在这一类:如“为什么一首流行歌通常时长是三四分钟?”、“在唱片公司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没卖出一张专辑歌手能分到多少钱?”。这些“冷知识”对于普通的用户很有吸引力,借助平台流量还可以实现多次曝光。

公号则明显不同。初始订阅者多为关注行业深度报道而来,浅层而基础的内容无法满足需求。实际上,今天微信公号仍然在释放强大的创新力量,只不过原动力发生了变化。从 2017 年开始到现在,像专家一样的深度专业内容变得更受欢迎,而它们又恰好更适合各个垂直领域。

对邹小樱来说,作为一个行业意见领袖,在不同的平台中,需要呈现不同的面向。在知乎里,他一本正经,高高在上;在微博里,他嬉皮笑脸,平实晓畅;至于在微信公众号上,现在则是就像专家一样提供更加深度、厚重的内容,让粉丝可以用更长时间沉浸其中。

对深度和厚重的要求,对内容本身提出了新的重构要求。邹小樱现在考虑的是,视频如何在公号上生根发芽。如果简单搬迁,最多只能获得几个点赞,但在今天,“在微信里做视频”已经是新需求涌现的出发点,微信公众平台释放了新的能力和资源。这意味着,视频很有可能成就全新的、不一样的创业团队。

因为,所要真正影响的那一群人,他们就在那里。

他们要的东西,已经不一样了。

3.从公号起步卖出 5 亿支花

「花点时间」创始人朱月怡为用户创造了另外一种活着的方式——一种更美好的生活方式。

在「花点时间」公众号里,一个月大概只要花 99 块钱,每周就会有一束花送到家里。朱月怡想让花不仅仅是礼物,还应该是生活。这个美好的愿望引起了明星高圆圆的注意,后来高圆圆成了「花店时间」的股东。

从 2015 年开公众号到现在,「花点时间」已积累超过 1500 万粉丝,三年卖出鲜花超过 5 亿支,覆盖全国 400 个城市。

「花点时间」市场VP肇州认为,微信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新鲜事物的传播和扩散——女生收到鲜花后,多半会愿意在朋友圈晒。同时对比其他平台,微信用户阅读时间更长,更喜欢看每周一花的故事。在「花点时间」 1 篇文章被推送后,最快一次 8 分钟阅读达到10W+。

优质内容成了打穿用户群体的最好方式,也是最简方式。

当然,这样成长也是不断试出来的。

2016 年 7 月,「花点时间」初次上线微信拼团功能,9. 9 元 10 人拼。活动开始,一小时拼成 10 万单。这是他们第一次单日破 10 万单,也是最痛的 10 万单。因为订单超过预期备货,红着眼没日没夜赶了 90 多个小时的工,匆匆忙忙赶出来的花束,真的不行,等来的是用户骂声。

从那之后,朱月怡做了决定:长期投入供应链建设。现在「花点时间」做到了若干个行业第一:

1、第一个现代化智能鲜花加工厂

2、第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鲜花质量标准

3、第一个在干线物流领域研发并使用鲜花超保鲜技术

4、第一个全链条温区控制供应链

......

2017 年,「花点时间」与荷兰优荷集团达成合作,对方通过他们全球性的鲜花供应网络,为「花点时间」的用户专供海淘鲜花。

目前「花点时间」在全国开设了 20 余家线下店,平均坪效是传统花店的 4 倍,有些A+店可以达到 6 倍左右,绝大多数门店已实现盈利。微信小程序出来后,朱月怡又跟进上线了小程序「花点时间的店」。因为体验流畅,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朱月怡成了小程序坚定的支持者。

这一切发展的太过迅速,也许朱月怡也没想到,当初在微信公众号上花了点时间,今天成就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

4.未来的明星会是你吗?

在 2000 多万个公众号里,小君霖可能是年纪最小的一个创造者。

3 岁时,小君霖就展现出过人的绘画天赋,每天花 3、4 个小时练习画画,乐此不彼。在她这个年纪,可能还不懂创造是什么意思,但她知道自己就是喜欢。

2018 年5 岁的时候,她在妈妈的帮助下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君霖涂画录」。君霖画画,妈妈负责整理。小孩子的世界不曾沾染半点矫柔造作,她画的都是自己遇到的日常小事,吃饭的小勺子、昨晚的梦、一棵特别高的树,以及还有让自己不开心的事。

她和妈妈一起做了个绘画项目,叫《我遇到的人们》。无论认不认识,都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把自己的故事和照片发给君霖,她会根据描述和照片,创作一幅肖像画。目前为止,她已经画了“ 2436 个偶遇的人”,小君霖感觉“他们每一个人现在都是我的朋友了”。

《我遇到的人们:一天的朋友们》

去年十月,小君霖用攒了几个月的文章打赏费去杭州写生,人生中第一次坐了飞机。在乌镇,餐厅老板看她勤奋,上菜时还特意给她多加了些菜。

如果在前互联网时代,一个具有画画天赋的农村小孩,也许会因为得不到恰如其时的发掘和引导,最终慢慢消散在浩渺烟波中。所以,小君霖一直觉得微信登陆界面那幅画不太准确,因为在互联网社会,人并不是孤独地面对世界,她在这里遇到了很多人,也打开了一个更有趣的人生。

今年小君霖还在读者的帮助下找到了合适的场地,办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小画展。君霖很小,世界很大。也许她成大后会成为一个出色的画家,也有可能以后的人生和画画并没有太大关系。

有意思的是,恰恰是这种“喜欢的时候就去做”的方式,成就了小君霖,也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创造者。

在微信「创造者说」中,这是其中四个真实故事。在这样一个日活 10 亿的APP中,就像一个完整的魔法世界。在这里,我们看到了「Sir电影」从人格化出发,渐渐成为足可影响一个行业的自媒体;看到了「花点时间」,利用自媒体试探自己的业务,成就了一个全新商业模式;看到了邹小樱,在专业的人群面前,用不同形式的内容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还有小君霖,想到就去做的样子,是我们这些创造者初心的最简单、真实呈现。

在这些故事前面,我们要做的,不需要什么宏大叙事或者多少资金、人力、资源的准备,恰恰相反:

带着想法,开始去做。

此而已。


标签: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最近爆火的「私域流量」,对旅游企业意味着什么?

下一篇:昨天微信公开课上,这27个要点和你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