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W到硬蛋,一线微信运营的经验之谈
2019-04-08 10:05:37来源: 微互动 阅读 ()
一个微信运营的自我修养
分享之前先简单说下:我其实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经验,总是想的多做的少,总结出的一些方法和观点可能连我自己都没做到,今天分享出来,希望不是在浪费大家时间,如果到最后能帮到大家也是极好的。
分享之前,先说四个观点:
1、新媒体运营是一个综合性岗位,运营不是编辑,要深入理解运营,它放在整个公司不是最重要的,但绝对是最具杠杆效应的一环。
2、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在于发生层面,而是与之相邻的更高层面。
3、运营不是运营内容,而是在运营生活者,人才是传播发展的尺度。
4、没有人格属性的草根号和媒体号变得越来越没有价值。
大家可能也经常听分享,但是发现别人的经验自己用的时候总是不灵。所以很多人的意见我也都只是一听,因为一切可以继承的经验都不值得再去深入学习。
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每个优秀的公众号当做自己的老师,是这个公众号而不一定是运营这个号的人当做你的老师。因为越是精髓的东西越是难以相传,只能靠自己悟。
所以我的方法就是多看好的号,看完多做总结。我一般关注一个号前会把他前10多天的内容都看一遍再关注,尽管这样,我关注的微信工作号已到了1000。
每个人在教你做好一个微信号的时候都和你说你要多与粉丝活动,要多研究后台数据,多去推广,排版好看些。我在运营号的时候大至也只是做了这些, 但是如果你按字面上的这些意思去做,永远做不好。我相信的一件事就是问题的解决不在问题发生的层面而是与其相邻的更高层面。
互动
不是放任用户产生大量无价值的内容,而是提前深入各个环节,引导用户建立特定联系,达成可以持续的沟通。
这其中,互动所产生的直接沟通,也是我认为互联网传播超越大众传播的根本。更极端点我认为一个公众号所有的组织功能都应该统一于沟通,粉丝与你的互动才是价值共创的途径。
数据
单天的数据没有价值,数据的分析才有价值。所以对数据的研究就不是光看你的后天数据就好了,还要多和其他一些账号的后台做比较,没有对比就永远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我当时在3W的时候比较幸运,除了3W互联网深度精选外,拉勾和一些3W矩阵下面的数据都可以让我看。当时天天做互推验号,一大批账号的后台我也都了解。
推广
任何单一的推广手段都不能带来令人满意的投入产出,如果你只靠阅读增粉,大概200个阅读可以带来一个粉,你靠互推增粉,看你找的号粉丝量多少。广告主、论坛、PR。。。所有的方法都用才能保持最快的增长,这些增粉的方法你可能在别的地方看到的比我都多。
但是我想说的是,不要一招鲜,吃遍天。我做新媒体只有1年半的时间,一些很有用的方法隔断时间效果就会变差。效果不好怎么办,不用了呗,换招。
但要怎么做?我的方法也是多观察,同样这个阶段比较火的一些方式,你再做一遍效果也不会太差。最重要的是just do it。比如硬蛋账号2天增了50万粉丝的方法现在去做完全不可能了,我当时敢做也是因为这个方法同期给一个其他网站增粉效果很好,被验证过的必有再次被验证的可能性,我只是用它粉方法再给微信增次粉。现在唯一庆幸的是当初 just do it。
排版
必须要知道排版的价值,可能一个小编已经学会了所有排版技巧和工具,但枯燥的复制粘贴都没有让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我在做3W那个账号的时候比如i排版、秀米这些排版工具都没出来。为了一篇文章的美观和逻辑清晰,我真的是一篇篇去死磕,不管多忙都会做好,因为我知道媒介即是讯息,排版也是内容的一部分。
互联网放大了人们的很多情绪,当读者看文章时感受到你为他的阅读体验做的优化、美化,对你的好感可能就会变成一种信任。这里我推荐一本书叫《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看完你就知道那些排版好看的账号为什么好看了。
如何让别人转发你的文章?
说这么多做这么多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更多的粉丝数。
在每个粉丝的增长过程中,一篇文章的传播从它被写出来只是刚开始,其中最大的浪费是你制造的内容是别人不看的。所以你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就要想清楚别人转这篇文章的原因在哪里。
在内容构建的第一行字,第一抹颜色,第一个表情,都要力求直达注意力吸引。社交媒体的传播节点不再是一个个的媒体而是一个个的个人,所以“社交媒体营销”的本质是社交,而不是营销。
既然是社交,那么就需要思考一个问题: 社交中,人们关注什么?让别人主动转发一篇文章,绝对不是因为你这篇文章写得多“有水准”,而是你这篇文章恰好把阅读者心里的一些话表达出来了,他想把这篇文章表达的东西拿给他朋友看,所以才转发!而不是你想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什么!
但是也不能什么内容转发高就发什么内容,因为内容在哪,粉丝就在哪。好的公众号必须得学函数了,加一个关键词,露骨程度上升,存活时间变短,最后就是在冲十万和不被删中间算一个值。
社交媒体的环境中如何运营一篇好文章?
社交媒体中,传播就是一切,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和传统媒体有区别的。清单,动态图,小测试,干货,短视频可能更适合新媒体。
在做内容时做关于know—how(方法论)、隐秘世界(好奇的)、及时评论(借势)、调查报告(影响力)、趋势的文章变得更有价值。
做这些改变时因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区别,新媒体不只是媒介的迁徙,更多的是用户心理的变化。这其中有5个特点:
快、多、易、趣、信。
分别就是:
快:信息的传播速度快了,对应到做运营的人反应速度就要更快;
多:信息由单项传播到伞状传播,对应的一篇文章到达用户的单个到达成本降低了;
易:用户对公众号由半强制到引导关注,用户对软文或品牌广告的排斥心理降低了;
趣:强化了意见领袖的意见,榜样说服的作用越来越强了;
信:听说形式改变了,信息的渗透提高了。
关于社群的一些看法
前面说这么多,我理解的都在说社交媒体的环境中如何运营好一篇文章。但是回过头想我们做一个公众号的目的真的只是做一个媒体吗?这个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有什么区别?
微信如果仅从他的功能去想象他的未来是最缺乏想象力的事情!如果传统媒体是弱连接的载体。社交媒体是一个可以把弱连接变成强关系的地方。相比阅读量我们更需要的是培养那些每天固定打开我们微信的粉丝,形成一个小社群。
但是关于社群,我们还是有很多的误区,他不仅仅是加到一个微信群,再做群运营那么简单。因为社群不是人的集合而是关系和连接的集合。在一个良性的社区中,应该是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价值、每个人能从中输出观点、每个人能从中产生连接。
怎么增加社群的黏性?
我认为活动之于新媒体运营变得非常重要:活动→内容→新媒体运营→社群→商业模式。最后的商业模式都能总结成前面社群价值溶解后的利益兑换渠道。
在这其中要把握的一点是——人是传播发展的尺度,活动是争取社群活跃度的一个支点,如果希望对社群中的人可以进行持续的影响,就需要把每个人变成内容的参与和制造者,最后想好大家聚在一起的目的,真诚沟通,精细化运营,一个社群就会慢慢发展起来。
一个社群积累到最后,产生两个数据库形成自己的壁垒,一个是内容数据库,一个是生活者数据库。这些沉淀会让进来的人不想离开,外面的人羡慕想加入进来。 最后人数到一定规模,想想到底要激发这些人什么样的状态,可能就是这个社群最后的一个商业模式。
最后的这个商业模式可能才是我们最后做一个真正的目的,从这个角度,粉丝数也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一个手段而已。
分享到这里,今天的分享就结束啦~
问答环节
Q1:2天增粉50万是活动增粉还是内容增粉?投入了大概有多少成本?
关于2天增50万的粉,通过活动增的:我们用刮刮卡的一个小游戏转发邀请好友赠话费,2天聚了这么多粉丝。活动结束后有掉一些粉丝,但目前还有35万粉丝;
投入100万,感觉还是挺划算的。如果现在再这么做铁定被封号了,今天出来讲感觉对大家是没有参考价值了。
但是不管再小的一个点都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活动前期规则设定、活动中节奏把控、引爆活动的第一批用户哪里找、活动后期用户存留、负面声音的处理、如何让大家信任你、前前后后我们这个活动增粉在两天时间搞定,但整个活动周期从准备到粉丝稳定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
Q2:现在大家都在谈微信号的运营,那么到底运营要做哪些事呢?
相比运营要做那些事儿,我一直在想的是,微信运营不可以做什么?
我在3W从实习生做起,基本微信编辑、文案、策划、渠道、媒介、市场方面的事情基本都轮着干了一遍。最后决定把微信运营做精些,是因为发现新媒体运营是没有边界的,他本来就是一个你或公司与外界连接的渠道,做公众号目的是增粉和帮公司做传播,达成这个目的的形式很灵活的。
如果你不知道做什么可以做做其他市场的工作找找感觉。上面也讲到公众号的运营一定要搞活动,线上或线下都可以,如果最后做成一个媒体号或公司发广告的地方就太不好玩了。
Q3:能简单说下公众号的用户构成吗?很想知道硬蛋中那些有关智能硬件的文章要如何吸引年纪较大的人去关注呢?
之前硬蛋只有1万粉的时候,我发的内容其实都很专业的,有时候阅读特别好的文章竟然是只有硬件创业者才会感兴趣的文章。硬蛋下面有对接1000+的智能硬件项目。这部分硬件创业者是硬蛋粉丝比例很大一部分;
当我们变成50万的时候,我发的内容就偏向于泛科技的东西,满足大家对炫酷产品的好奇心。粉丝偏向大众。我们线下活动的频率很高,比如最近的GMIC、科博会、文博会、杭州智能硬件博览会、CES这些人流很大的会,我们都会在现场做增粉的环节的。
通过文章增粉变的非常缓慢,而且非常规律。同时我们文章一直在发硬件和科技产品相关的内容,这也算一个洗粉的过程。对智能硬件不感兴趣的取关就好,增的比掉的多就没问题了。
本文首发微互动,微互动专注提供公众号运营教程,分享优秀案例。做新媒体运营的朋友可以前往关注。(文章来源:微互动 微信号:wihudong 作者:张军)
标签: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探索|微信读书运营策略分析 2021-03-16
- 企业微信客户朋友圈规则太多不会玩?看这篇就够了 2020-01-04
- 企业微信客户朋友圈规则太多不会玩?看这篇就够了 2020-01-03
- 想在微信里玩转私域流量?这5个工具是关键! 2019-10-12
- 我如何在 16 岁成为全栈开发者? 2019-09-17
IDC资讯: 主机资讯 注册资讯 托管资讯 vps资讯 网站建设
网站运营: 建站经验 策划盈利 搜索优化 网站推广 免费资源
网络编程: Asp.Net编程 Asp编程 Php编程 Xml编程 Access Mssql Mysql 其它
服务器技术: Web服务器 Ftp服务器 Mail服务器 Dns服务器 安全防护
软件技巧: 其它软件 Word Excel Powerpoint Ghost Vista QQ空间 QQ FlashGet 迅雷
网页制作: FrontPages Dreamweaver Javascript css photoshop fireworks 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