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网站friend.ly产品调研
2019-03-20 11:29:45来源: 远的网易博客 阅读 ()
friend.ly主页面
从本质上来说,friend.ly是一个基于问答的交友网站。用户通过回答问题来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并通过查看其他人的回答来寻找感兴趣的人,与之建立联系。
friend.ly在近一个月,用户量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一方面在于facebook效应的功不可没;另一方面,网站特色的“问答模式”也以一种讨巧的方式激发了用户参与的热情。
借力facebook
如果你有facebook帐号,登录friend.ly则只需点一下“Allow”键
转化facebook的用户
只需点一下“允许”键,用户便能通过facebook帐号登录。在桌面端,这种简单到极致的注册流程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的注册成本;
而且,从facebook过来的用户与friend.ly的目标用户群重合度很高,也大大提高了网站的转化率。
对用户数据的有效利用
通过用户授权,friend.ly获取了有关用户的大量数据:利用用户的“好友关系”及“兴趣列表”,使用户在加入friend.ly的同时便拥有了完整的关系网络,可以立即接收好友动态,并与之互动,享受网站带来的乐趣
利用社会化平台的病毒式传播
用户同步到facebook的大量newsfeed,是friend.ly井喷式增长的直接原因;
另外,那些未加入friend.ly的人也成为了网站的潜在用户:好友可以在friend.ly中查看他们的页面,并向他们提问、或赠送勋章。这些互动行为通过facebook的newsfeed告诉好友们,进而将其吸引过来并成为网站的正式用户。
即使是未加入friend.ly的好友,用户也可以查看他们的页面,并与之互动
作为问答的产品形态
问答界面
模式简单易于理解
回答问题,是friend.ly中最主要的参与方式。对于任何一个经历了多年家庭与学校教育的互联网用户来说,回答问题都是轻而易举的事。
网站的模式和概念易于理解,使得普通用户几乎不需要任何引导也能很快地参与其中。
高效参与
不仅网站的概念易于理解,流程也很简单:
回答问题 ->回答下一个问题;
查看其他人的回答 ->对其他人的回答发表评价 ->follow其他人
friend.ly中的问题命中率也很高。人们很容易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参与其中,因为:
网站目前有220个左右的问题,每天会更新10余个。问题虽然不多,但都是人们所熟悉的、有话可说的;
系统会优先将好友回答过的、以及与兴趣相关的问题推荐给用户;
跳过(skip)功能方便快捷,可以帮助用户略过那些不愿意回答的问题,发现更加感兴趣的问题。
精心设计的问题
在friend.ly中有2种问题形式:
开放式问题,允许用户根据自身情况作出个性化的回答;
选择题,需要用户做出选择,可以添加补充说明。
我随意摘录了10个问题:
你最喜欢哪种口味的冰淇淋?
你最喜欢穿什么?
如果给你一种超能力,你希望是什么?
你最喜欢哪个数字,为什么?
你最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影?
你相信2012是世界末日吗?
如果你可以住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你会选择哪里?
你最喜欢什么动物?
你相信缘分吗?
如果给你1000块,你要怎么花?
可以看出,friend.ly中的问题都是精心设计过的,都有这样一些特征:
问题简单,回答它更多基于回忆和想象,是陈述某种事实,而不是思考或判断;
没有任何政治、种族、宗教乃至性别的倾向,不用表达有任何倾向的态度,也不涉及是非对错,因而不会让人产生道德上的负担;
不涉及隐私和敏感话题,回答可以公开,不会让人产生不适和抵触感。
为什么用户参与热情这么高?
我们可以先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人们会回答别人的问题呢?
乐于分享几乎是所有社会性动物进化出的本性。特别是信息和知识这种不会在分享中减少事物,天生就具有适于分享的属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通常很难拒绝一个没有恶意的提问,哪怕提问者与我们毫无关系。似乎提问的一方在暗示我们:“帮帮我”,而我们若是袖手旁观,则会不由地产生愧疚感。有些人甚至不放过任何一个回答问题的机会。
或许可以这样解释:除了人类的天性,被提问也是一种被重视的过程。看看知乎上被邀请回答问题时人们的反应有多兴奋就知道了。提问赋予用户被重视的感觉,给他们一种被社会认可和社会归属的满足感。
但更重要的是,friend.ly根本就不是问答
它精心设计了问题,限制了问题的范围和倾向性,并且有意无意地将这些“问题”包装成问题的模样。其实它不是问答,而是一种“自我介绍”。
它就像我们聊天时常用到的句子“你喜欢什么样的XX?”,这种提问不在于分享知识或讨论分析,而在于寻找话题。而这种提问通常能让参与者感觉到与自己相关,受到重视,同时也有话可说。所以激发了人们参与的热情。
当然,在这种“自我介绍”式的一问一答中,能够透露出许多关于回答者的信息,这促进了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对于网站来说,这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他人,包括朋友和陌生人。
尚不完善的社交图谱
就目前来说,friend.ly网站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尤其是社交图谱这块,完全依赖于facebook。它暂时更像是facebook的一个附加功能,用户的大部分交互行为,以及社交网络的建立和拓展都必须在facebook上进行。换句话说,目前想在friend.ly上结交新朋友还不是一件特别靠谱的事,或者说是一件效率很低的事。
基于位置和问题的发现机制
目前为止,friend.ly的搜索栏还只允许用户通过名称寻找好友,而不是其他人。不过网站提供了另外一种邂逅其他用户的机制:基于位置和问题的维度。
选择用户动态接收范围
第一个维度是位置。这个功能类似Badoo,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地理范围——当前城市、城市周边、当前国家、全球——来接收其他用户的最新动态。
第二个维度是问题。用户也可以在某个问题的回答中,邂逅其他用户。
这两个维度都为网站的定位——交友平台——服务,并且都十分重要:位置暗示了建立联系的可能性,问题则表达着个体的匹配程度,并为进一步接触制造了机会。
基于网站的定位,之后应该还会有更多的维度:年龄、兴趣、职业、性取向,等等。
独立于facebook的关系网络——follow
除了基于facebook好友关系的关系网络,friend.ly还有自己的一套关系体系:follow
follow某人后,用户可以及时接收该用户的最新问答动态。但由于这些动态都极具个人色彩,因此用户follow他人的动机通常是基于对人感兴趣,而不是对人所拥有的某类信息或知识感兴趣。当然这也与网站的定位相符。
相信网站在之后也会推出相互follow后可交换个人信息、或直接成为facebook好友之类的功能。
有限的社交方式
向别人提问
目前friend.ly用户间主要有3种互动方式:
提问,只可在问题库中选择对方尚未回答的问题
评价回答,只有四种评价动作:funny、smart、cool、me too。不允许开放式评价
发消息,目前只限于好友间操作,未来付费用户可向陌生人发消息
而网站对于用户交互的诸多限制,可能出于以下两个目的:
限制提问的问题,是由于网站定位于交友平台,而非真正的社会化问答平台。提问和回答仅仅是用户进一步接触的引子,并且必须确保问题的倾向是指向用户自身的、自我介绍性的。这种限制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应该不会取消。
限制开放式评价、不可向陌生人发消息,则是出于盈利模式的考虑——这些将作为高级功能向付费用户开放。
当然,限制开放式评价也有可能是担心负面评价对产品气质造成不良影响,以及anti-spam的考虑。
总的来说,网站目前的社交属性还很弱,也不够cool。
病毒式传播
如前所述,friend.ly的井喷式增长源于利用facebook这类社会化平台的病毒传播。只要在newsfeed中有足够的曝光率,以及多种因素在同一时间产生的“共振”效应,从facebook的6亿用户中导入几百万用户并不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高频率的newsfeed
要达到井喷式的效果,就需要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newsfeed,以确保不错过每一位目标用户的stream:
由于产品形式“很轻”,用户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回答多个问题,产生多条newsfeed
新加入的用户也能快速上手,确保其在“三分钟”的热恋期内,产生出有价值的newsfeed
引起兴趣的newsfeed内容
人类天生对其社会网络中的信息高度敏感,而用户通过friend.ly产生的newsfeed,通常包含了他的个性化的信息,因此能够引起好友的关注和兴趣。并且这类信息是有价值的,丝毫不亚于好友更新的状态或签名档之类。
基于这种价值,来自friend.ly的newsfeed也能促进facebook好友间的良性交互。比如用户回答了自己喜欢的电影类型,这就为他和他的facebook好友制造了一个话题,就这类电影继续聊下去,打开了人们的话匣子。这也增加了用户对于friend.ly的好感。
充分利用数据
如前所述,当用户加入friend.ly的同时,你那些未加入的好友在网站中也有自己的页面,用户能与他们互动,而不会感到太孤独或无事可做。并且这些互动行为拉人的效果很好:很多人都不会拒绝别人的提问。
有趣的设计
“好友评比”界面
除了回答问题,用户还可以参与一些有意思的“活动”,比如:
好友评比(contest),比一比哪些好友更擅长某些事物,而另一些好友长得更顺眼。
好友统计(friend fact),关于好友的一些有意思的统计信息,比如最长名字的好友,好友中最受欢迎的歌星或电影。
授予勋章(give badge),类似给好友贴标签,并且可以赠送给任何一位facebook好友。
这些具有趣味性的设计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激发用户参与的热情。
一些产品细节
虽然friend.ly在界面和交互方面都十分细腻,但就产品和功能而言,仍然是一块未经打磨的原石,很多地方的处理展现出原始的粗犷风格。不过还是有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细节。
老掉牙的 “积分”体系
积分体系
作为激励机制的一部分,用户成就体系“积分”虽然毫无新意,却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积分”增加带来的瞬间快感,难免让用户产生“多答几题,看看升级后是什么样子”、“我要超过前面那个好友”的念头。对于要在短时间内流行起来的网站来说,多答几题就意味着多产生几条newsfeed,价值自然不菲。
没有拒绝
除了之前提到的4种评价动作(funny、smart、cool、me too)没有一个是负面的之外。当用户收到其他人提问时,系统也没有给用户“拒绝回答”的选项,而是聪明地给了一个“请换一个问题”的选项。
这样一来,用户间的交互可以持续下去,被问方潜在地做出回答下个问题的承诺,提问方也不会产生挫败感。
不变应万变的提问方式
虽然网站号称通过对用户数据的深度挖掘,对不同用户定制不同的问题,但其实所有“个性化”问题都是有规范的:“你觉得XX好友有什么优点?”、“(针对like)你觉得XX怎么样,你为什么喜欢它?”不过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提问方式,也能以最小的成本解决让大多数人有话可说的问题。
每日提问的消息
每天网站都会更新一些新问题。同时系统会发送消息邀请你回答其中的一个问题。这种消息不会叠加,方式也不至于太骚扰用户,就像个老朋友的问候:“嗨,今天过得怎么样?”而且目前看来,效果也还不错,因为所有用户都会收到这条消息并回答这个问题,能让用户感觉到许多人和自己一样,正在参与其中。
好吧,你几乎找不到注销的入口
找到设置页面的入口了吗?“Add photos”
最后我想说的是设置页面。在这里,你可以取消friend.ly的邮件通知、更改通知类型,或者删除账户。不过,当你真的有以上需求的时候,你很可能找不到它在哪儿。因为friend.ly将这个页面隐藏得极其隐蔽,并且入口的描述还带有明显的误导性(“添加照片”)。我想他们很可能是故意这么做的,这也是为了病毒传播作准备。
类似产品比较
OkCupid
OkCupid
同样是基于问答的社交网站,OkCupid通过匹配问题的回答来向用户引荐对象。不过相比现阶段的friend.ly,OkCupid就显得靠谱得多,进入门槛也高得多:用户不但需要填写大量的个人资料,还需要回答大量问题来获得匹配的对象;同时要对每一个问题进行权重赋值和注释,以表示自己是一个靠谱的人,并获得靠谱的推荐和匹配分析。
OkCupid的问题也更有针对性:关于爱情、家庭和生活。
不过OkCupid没有利用facebook这类社会化平台,须由用户主动注册。这就决定了它很难获得friend.ly式的增长,不过用户基础更加稳定和坚实,可着眼于持续的发展。
投票类产品
就问题形式而言,friend.ly的选择式问答在某种程度上看上去很像投票。这是由于两者在部分话题上有交集。不过两者仍然有所不同:
投票的话题更广泛,且往往带有倾向性
我们可以就任何问题和事物发起投票,这就不能保证每个投票都能表达自我。它很容易将问题与个人脱离而附着于某些与个人无关的事物上,并且它通常需要做出某种观念上的思考和判断。
投票是一种集体的而非个人的表达
虽然friend.ly的选择式问答也要求用户做出一个判断,但那是属于个人的,它并不呈现出、也不关心集体选择的结果,它确保每一个回答的人都是主角。而投票则是集体态度的表达,人们在投票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他人的影响(群体压力),同时又要作为众多分母中的一分子在投票结果中显示出来,失去了独立性和个人色彩。
问答类产品
如前所述,friend.ly是一个拥有“似是而非的问答”产品的交友平台,并非真正的社会化问答网站。其中问答的使命在于展示自我和结交新朋友,而不是用户间的互帮互助。
想象一下friend.ly成为一个社会化问答网站会是什么样子吧:
A:我刚到杭州,有什么小吃推荐吗?
B:当然是小笼包啦!
然后呢?然后就没有了……
也许用户B没去过杭州,那他就不会回答这个问题。也许他喜欢吃粤菜,但是他也不会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说出来。
真心话大冒险
从产品本质上来说,与friend.ly中的问答最接近的要数“真心话大冒险”这个应用了。
二者都是基于问答的个人展示,但信息传播方向有所不同:
“真心话大冒险”由于信息和交互方式都较私密,因此只能在好友圈中传播,无法到达圈子外的陌生人;而friend.ly的问答属于公开性的,不仅在好友圈中传播,同时也有公开的传播平台(public stream),网站鼓励并引导用户通过这种传播方式结交新朋友。
从产品的生命周期来看,friend.ly的问答模式与“真心话大冒险”应该有一定的相似性:
前期都会经历井喷式的增长,大量用户涌入;大约半年之后,用户失去新鲜感大量流失,沉淀下来的内容和用户较少。
由于它们都只允许用户有限地参与,且需要大量的运营力量,难以成为可借助群体智慧自然成长的产品。
不过friend.ly的问答只是网站的一种功能,将用户逐步引导到陌生人交友的方向上,问答仍然可在“为双方制造话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满足何种需求
就friend.ly而言,其旨在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是:
展示自我,了解他人,结识新朋友
问答模式则是满足这个需求的主要环节之一:
通过回答问题,展示自我,并宣传friend.ly;
通过好友的回答,更多地了解他们;
通过其他人的回答,找到感兴趣的陌生人,并与之互动,建立联系
风险
friend.ly近期的发展是令人鼓舞的,不过它仍然存在许多风险和需要克服的困难
模式单一,难以沉淀用户和内容
网站的题库十分有限(目前是220个左右),即使每天更新部分问题,单一的模式也容易让人产生疲劳感。用户不会一直停留在一个无事可做的网站,在厌倦感以同样的速度大规模传播之前,friend.ly需要找到新的模式,让用户和内容持续地沉淀下来。
进入门槛低,流失门槛也低
使用facebook账户的好处不言而喻,不但能得到大量用户数据,还能极大地降低用户的进入门槛。但极低的进入门槛,意味着看热闹的用户绝不在少数。就我的初步观察,很多用户回答问题的数量都不多,而且连续登录的积极性也不高,用户粘性较低。
由于用户在进入时不需要付出或承诺什么,因此离开时也没有太多留恋。
网站迭代速度的挑战
friend.ly目前的网站功能还不完善,或许他们也没有预料到这种井喷式的用户增长,许多功能可能还在项目的排期之中。如果网站不使网站的迭代速度赶上用户的增长或流失速度,那么很可能许多目标用户在那些满足其需求——比如和陌生人交流并建立关系——的功能推出前就已经厌倦并离开了。
作者:远
文章来源:http://blog.163.com/wotan001@126/ 转载请注明出处链接。
标签: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下一篇:细说电子商务从业者要具备的能力
- 互联网产品运营基础_网站常见盈利模式(上) 2020-03-30
- 互联网产品运营基础_网站常见盈利模式(上) 2020-03-27
- 亲身经历:3天解决网站被百度网址安全中心拦截的方法 2019-12-13
- 亲身经历:3天解决网站被百度网址安全中心拦截的方法 2019-12-13
- 网站搜索引擎优化,值得关注的4个策略有哪些? 2019-10-16
IDC资讯: 主机资讯 注册资讯 托管资讯 vps资讯 网站建设
网站运营: 建站经验 策划盈利 搜索优化 网站推广 免费资源
网络编程: Asp.Net编程 Asp编程 Php编程 Xml编程 Access Mssql Mysql 其它
服务器技术: Web服务器 Ftp服务器 Mail服务器 Dns服务器 安全防护
软件技巧: 其它软件 Word Excel Powerpoint Ghost Vista QQ空间 QQ FlashGet 迅雷
网页制作: FrontPages Dreamweaver Javascript css photoshop fireworks 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