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版 如何提高网站访问量

2019-03-11 10:07:42来源: 网络传播 阅读 ()

新老客户大回馈,云服务器低至5折

一个网站,应该有一个集纳所有稿件的“滚动播报”或“最新播报”,这个节点的稿件不断的更新,搜索引擎的“蜘蛛”就 “盯着”这个点不断的抓取。

改版就是要靠建立纵贯历史和未来的时间地图和整个宇宙视角下的事件地图。来改掉网民这样的习惯--查看当天的信息时,才上门户网站新闻网站。不能让门户网站和新闻网站成为搜索引擎链条中的原材料,原材料虽然是基础,却是价值链最低的,一般也形不成品牌。有序,以人为中心的有序,是以人的关系和需求为中心的有序,这种关系和需求有的在现实中实现不了,或不易实现,正因为如此,而弥足珍贵。

Web1.0网站的衰落,是靠某种内容(如体育信息)的强势,来做单纯信息浏览网站的时代的衰落。互联网从提供新闻信息过渡到提供各种功能(搜索、即时通讯、博客、播客、视频分享、社区等)的平台,也就是说,互联网从内容媒体向平台媒体过度。而且,单一平台媒体在后Web2.0时代,将很难生存。版面作为平台的核心组件,应该提供信息讨论、交友为中心的社区+信息查询、商品交换为中心的黄页+网络、手机视频+手机信息交互、控制服务+即时通讯+搜索相结合的综合性服务。这些功能应该是互相兼容的,例如:商品交换区应当有视频展示商品、这个版块的网友能相互交流。

改版既不能落后于网民的需求,也不能超越技术提供的可能。前Web2.0时代最大的限制是有线带宽和2G手机对无线视频的限制,让“视频社区”,这个重要领域一直没被开垦。当然,改版者要有适度超前的思维,在3G被迅速铺开的今天,给社区版主预留与网民实时视频的叠加窗口功能,以便看到网民,及其展示的东东,并能使版主和网民音视频实时交流。让每个编辑和浏览自己频道的网民视频交流,浏览每个频道的网民也可以互相视频交流。网民,不仅想来看信息,还想和有同样兴趣的在线网友交流。

搜索和即时通讯,凭一般网站的实力很难与这两个领域的霸主抗衡。但是,每个网站都应该做一个本网的分类搜索(网页、图片、视频、帖文)和本网网友即时通讯的平台。更应该重视的是手机--比电脑更具有优势的媒体,尤其是手机视频(不包含CMMB),考虑手机用户浏览网站版面的感觉和特点。改版的首要目的,就是撬动浏览量。而手机上网用户超过PC上网用户,应该就在2010年。

版面的作用:先进网络理念、技术演变为内容最新应用的独木桥

网站的版面,作为PC技术、网络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理念,与内容之间的唯一接口,是先进技术演变为内容最新应用,是内容表现形式反映技术进步的独木桥。版面是使内容“有序化”的杠杆,如果把内容比作水和土,版面就是不同功能和形状的杯子。不好的版面就像种类单一、功能不全的杯子,水和土壤不能很好的归类,编辑好不容易找来的水和土,撒的到处都是。版面不好,最好的网络编辑也找不到他发的各类内容去了哪里。更不要说凝聚网民,形成稳定上升的访问量了。

改版成功的标志,首先是浏览量的上升,其次是新技术的使用,再次是符合网民浏览习惯的前提下,培养网民新的使用互联网的习惯。后两条标准受第一条的检验。也就是说,浏览量下降的改版,是失败的改版。

把海量信息著称的互联网,比作海洋;各个网站,就像条条河流;版面就是河道、大陆架。河道决不是岸上看到的那部分,河道是有深度的。笔者曾提到过,一般网页分为首页、频道首页、栏目首页、细览页面、回帖页面,共5层。如何让网民用各种工具在河流和大海中很方便的找到自己需要的“鱼”,并方便的和“鱼”交流和交易就是版面的重要使命。

改版的总目标:以最快的页面打开速度 展示尽量多的、尽量有序的信息

首先,版面上过多的字节数造成页面打开速度过慢。打开速度多1秒钟,网友离开的数量就指数增长。过多,过大,尤其是清晰度过高的图片和视频,会制造过多的垃圾字节。中国目前的门户网站和新闻网站多是4屏--10屏,过短的页面,会消减首页信息,尤其是消减各个频道在网站首页的“自留地”。而“自留地”这是首页走向各个频道的重要桥梁。

有的网站过多的采用2个--5个板块重合在一个版面空间的办法,这些叠加在里面的版面,占的字节一点也不少。统计数字证明,几乎没有网民有意用“再点击”这个办法来看折叠在里面的内容。这就造成了最慢的速度展示最少信息的结局,尤其是把数个图片叠加在里面,需再点击或鼠标滑动才能看到。这些叠加在里面的图片和外面的图片占用了版面同样多的字节--一张135*95的图片,往往占5*1024字节以上!会大大的延迟首页打开的速度。

“有序”是互联网最基本的理念。有序的信息,是指网民一旦找到一个相关信息,就能找到一串,并链接出一片又一片。这一片又一片,应该有时间标志和时间顺序的,是以事件为核心的。现实世界中有联系的人和事,在网络上都能表现出来;虚拟世界中结交的网友,自己习惯浏览的内容和网页,都有机的重新归序。这种有序,随自己趣味的改变而改变,但是,过去的按自己趣味形成的那些有序信息,能照样保留。也许,若干年后,自己都忘记了过去的网友,但是,虚拟空间里为你保存的很好,照样能方便的找到他。

有序化的程度,也是分等级的,只是按公元时间或某个事件为线索的有序,是低级的有序。改版,就是要追求多条信息链的互相交织。单位版面内,超级链接的数量越多,有序化程度越高。改版,就是要让无序的信息自动的变得有序,让这些有序的信息,自动产生超级链接,产生“化学反应”。 “尽量有序信息”应是“尽量多的信息”的题中之义。大量无序资料,所含的信息很少,甚至没有。

改版要成功,不能违背互联网的基本理念。

互联网理念贯彻的好,是改版成功的最重要保证。互联网的基本理念不少,上文提到过“有序”的理念。搜索就是以关键词为核心的,靠互联网技术来提供给网民的有序信息,SNS和IM是现实生活中有序的人脉在网络的反映和拓展。而门户网站是靠编辑把每天的信息进行有序的编辑,并且日积月累。改版就是要靠建立纵贯历史和未来的时间地图和整个宇宙视角下的事件地图。来改掉网民这样的习惯--查看当天的信息时,才上门户网站新闻网站。不能让门户网站和新闻网站成为搜索引擎链条中的原材料,原材料虽然是基础,却是价值链最低的,一般也形不成品牌。有序,以人为中心的有序,是以人的关系和需求为中心的有序,这种关系和需求有的在现实中实现不了,或不易实现,正因为如此,而弥足珍贵。

充分利用超级链接进行“互联”的理念。有的网站栏目的名字都是“点不进去”的;不少网络标题前几个字是频道、栏目名字或关键字,但是,这些名字、关键字不是单独的链接到频道首页、栏目首页或搜索结果,而只是和标题同样的链接或者没有链接;有的网站,没有友情链接的板块。这些都不符合互联网“inter” --“在…之间”和“相互”--的理念。互联得好,就能链接出取之不尽的相关信息。

“关联”的理念,就是相邻版面之间是相关的;相邻的导航之间是有联系的;友情链接里的网站或频道,和自己的网站和频道是有关联的;细览页面两侧和文章下面的标题、图像和视频框也是和文章本身相关的。这样,让网民在浏览页面时,找到一个关键词就很容易找到彼此相关的内容。

“分类”的理念,就是要多分类、细分类、多标准分类、交叉分类。好的分类除了频道、栏目等硬分类,更重要的是按时间轴、事件轴和情感轴进行的软分类,按特定版面多数网民浏览习惯的分类,是更高级的软分类。Web3.0时代,按每个网民习惯的分类,是在每个网民的用户端,是最民主的,最科学的。

“兼容”、“借力”、“节约成本”的理念。和“兼容”相对的概念是硬件和软件的冲突。对改版而言,就是一个网站的语言代码和风格要统一,和其它网站的代码要兼容。有些网站,如果标题是2个以上的关键字合成的,在细览页面显示正常;在概览页面,后面的关键字字号就变大或变小,甚至是变颜色。有的网站只能显示JPG的图片,对gif和pmp格式的图片就不能正常显示。兼容其它网站的代码,其它网站的页面就能直接复制过来,并能正常显示。这不仅能使页面美观,还借力其它网站,更能节约编辑的时间成本,减少编辑出错的成本。

“开放”和“重复”的理念。页面上有自己的搜索引擎,还应当有百度和谷歌的;有自己员工为核心的IM,还应当允许运行QQ和MSN,有了自己的社区,也不能屏蔽开心网。有的网站在页面设置上排斥竞争对手,在自己单位内打不开竞争对手的网站,或打开后运行很慢。其实,不仅仅是平台和功能,标题和内容完全一样的稿件,也可以出现在不同的频道和同一频道不同的栏目。改版,还应为改变标题后重发稿件,提供方便。“重复”不是错误,而是互联网的基本理念。

“复合人才”的理念。网络人才,尤其是改版的人才应该是复合型人才,尤其是要精通通信理论、通信实践、媒体研发、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平面设计和视频艺术。从网络媒体开始,内容不再为王,技术和平台才是第一生产力。只懂设计或只懂新闻、中文的人去改版,鲜有成功的。

改版,就要把编辑和网民新的做法固化为自动的、方便的操作

改版,就要把编辑和网民的首创精神和新的实践固化为自动的、方便的操作。例如:编辑在制作稿件时,把转载媒体的名字和稿件所属栏目的名字,写在发稿稿签的一个位置,通过美编的设置,使这个媒体和栏目的名字出现在标题的前面。自己网站原创的稿件,也同样处理。媒体的名字用本网站的搜索引擎,来集纳曾转载过的这个媒体的稿件;栏目名字,链接栏目的概览页面;稿件标题,照样链接稿件的细览页面。这不影响网民点击一次就能阅读稿件的心理。这样,不仅能增加网民的选择入口,提高浏览量,还能引导网民使用自己的搜索引擎,或培养网民浏览栏目首页的习惯。

笔者还曾经把一个图片库分成4个库。并分为社会、文教、娱乐和其它,改版的时候,就在首页的4张图片下,分别列出了“更多图片1”、“更多图片2”、“更多图片3”和“更多图片4”,来链接4个图片库。

以上这些版面效果,编辑用代码都可以手动做出。但是,如果,改版时,把这些设置为默认,就会大大提高效率和准确性。这样设置后,点击稿件名字,均能进入稿件的细览页面。标题前添加媒体名字,就是一种同类的集纳,是一种有序化信息的方式。标题前添加栏目名字,就是要把网站首页的读者,吸引到频道中来。其实,一个重要的改版任务,就是把首页改为通向各个频道的桥梁。

各个频道的图片,是浏览量的重要来源,美编就应该在网站首页“自留地”的第一条,自动生成一条第一个字是“图”的稿件:“图”字显示成暗红或茶色,来链接“图片”栏目,其后的标题就是这个栏目第一条稿件的标题,如果,字节不够长,用“评”链接网民对这个细览稿件的跟帖。

一个网站,应该有一个集纳所有稿件的“滚动播报”或“最新播报”,这个节点的稿件不断的更新,搜索引擎的“蜘蛛”就 “盯着”这个点不断的抓取。其它网站的编辑也会盯住这个节点的。笔者统计证明,一条稿件增加到这样的节点,访问量能提高5--20倍。有个总的滚动节点,再有按内容分类的十几个滚动节点,这样的分类,不仅适合其它媒体的编辑从这里选稿,对“蜘蛛”抓取稿件也是一种优化。

Web2.0和 Web3.0:想找什么都能找到 想去哪里都能去

什么是Web2.0?我曾尝试从5W+1H的角度给过一个定义:who的主角是网民,尤其是相同兴趣的网民,所以按兴趣分类圈或群,是人的圈和群,同类的信息、数据只是人的副产品;where是有网络的地方……;What是同类信息(包括数据,以下同)的聚合和链接(横向和纵向的),更是收信息、发信息、读信息的人的关系。还有一种副产品就是虚拟的情景,是网民自己成为网络一部分的感觉;why是人有收、发、读信息的需求,对趣味相投的人感兴趣,关注他们的观点和他们的生存环境,还有联系他们见到他们的愿望,当然,也有被找到、被关注的愿望。How是用发首帖、跟帖和标签来留下自己的信息(包括自己的影像和感情);用分类、聚合、链接和有线、无线搜索技术找到感兴趣的人和内容或被别人找到……。

笔者曾以“传媒频道”建“信息库”、“数据库”和“传媒黄页”为例,写过Web2.0的技术平台下的版面:每个作者和跟帖者就能有权限建立自己的专栏(但应当按照姓氏笔画等规则),并修改和自己相关的内容,并对其他人的页面和信息(也包括跟帖)进行修改,提供网页链接或自己的联系方式。美编应当把专业和业余的作者按所在地域分类,分类可以细化到城市,大的城市甚至可以细化到城区。每个城市的写手应按报纸、电视、杂志、网络、手机等媒体再分类,各类媒体再细化为记者、编辑、评论员、专栏作者等。他们之间也需要通过网聊来交流。也就是说,分类要便于其他网民查找,更要便于这些作者的交流。

还要注意两点,一个是分类要清晰,另一个是能从某个国家某个城市的某个新闻组织、媒体页面旁边的链接,轻松进入这个国家其它各个城市新闻组织、媒体的页面。这个页面旁边也应该有用欧洲媒体、非洲媒体等等名字做的链接。如果说,旁边的版面有限,这只是横向的版面有限,纵向的版面,是无限的。也就是说,从“亚洲媒体”四个字点进去,可以一级一级的纵向进入香港某大学的校办杂志、校办电台和校园网站。

除了自己建的“信息库”和“数据库”,让网民方便找到自己想找到的全部,还应当让网民能方便走向自己想去的其它网站。在站内走向其它页面,导航条是最集中的路径,好的导航最重要的是分类科学,类别可以是标出类的,也可以仅仅把相近的栏目放在一起。如何走到站外,就是要靠媒体黄页。在页面最下面分类列出所有的电视台/电台/期刊/报纸/尽可能多的网站(主要网站不能缺省)的友情链接。按5屏重合的版面方式,最上部是“网站/电视台/电台/期刊/报纸”,日常显示的就是网站这一屏,把鼠标放在“电视台”,就能出来电视台这个第二屏,依此类推。每一屏又是进行分类的,例如,电视台这一屏的最左边一列,应当是综合、卫视、科教、文体、其它等类别,每个类别后面是这类电视台网站的链接,最右边用“更多”链接这个类别电视台的首页面。如果是wiki技术支持的网站,就可以让用户自己添加网站。

总之,网站改版从内容的角度讲,应按照“长尾理论”(聚集所有的,哪怕是点击最少的)和搜索引擎(及时、方便找到所需要的全部)的理论来设置。从关系角度讲,应按用户需求分类――越细越好;有序化排列――符合网民习惯或创造模式让网民习惯;尽量多的相关链接;建尽量完备的 “库”(按人、单位名字和各种流行关键词)--找到一个,就找到了全部;在版面排列上,把相关的信息挨着放(每一个尽量引出一类)--方便网民找到。

借力网民:把更多的技术手段交给网民

中华网细缆的文章下面,有多种心情和态度(顶、踩、路过)等选项(如上)。这些设置都使网民获得了更大的自由。网民不仅回报给中华网更多的原创信息,还产生了“最愤怒”信息排行、“心情总汇”等不需人工编辑的版面。

网民生产的内容,直接构成网站核心的、原创的信息。如果改版后支持wiki技术,一个网民发的帖子和博客,别的网民有权利补充和修改。虽然不大可能再让网民造一个维基百科,但这种自由还是能吸引更多的网民的。网民彼此完善着旧的词条,创造着新的词条。这也给了网民彼此了解的自由,网民甲不仅能看到自己曾编辑的词条,产生满足感,更能查看自己最关心的网友乙和丙等网友编辑的词条,方便网友之间找到共同的话题,并在这个网站用“纸条”交流。

最忌讳的改版:华而不实、追求纯技术手法

短首页:陈彤创办的新浪网页为代表的大首页,在我国网站推广,是外国网站入侵失败的重要原因。央视网和凤凰网也放弃了坚持了多年的短首页,改为大首页了。

滚动和隐藏图片:曾经有个同行提出,网站首页显示3张滚动的图片,其它6张隐藏在里面,点击边上的箭头才能看到。就这几张图片而言,看到3张图片,用了原来3倍(9张图片的数据)的打开时间。而且,大部分网友不会点击那个边上的箭头,也不喜欢这种“给人不安定感”的滚动图片。

电子期刊:许多网站都曾办过各种各样的电子期刊,把Web1.0的东西当宝贝。是要编辑花费很大力气,却结出不符合网络规律的果实。

图片做的头条:许多网站的头条,以及许多频道的头条,都是用Photoshop等工具做成的图片,制作这种图片头条一般要占用编辑10分钟以上,而且,这种图片头条占用了过多的页面,还不能被搜索引擎所收录。

插针:编辑为了满足自己频道的利益,在频道首页或细览页面加插针,有的插针居然能每天更新地址来骗过监控,不仅牺牲全网的利益,也造成不公正。从技术上,也应控制编辑用“redirect.htm”“redirect.cgi”作为跳转,共享访问量。

手机上看不了:很多手机不支持gb编码,cookie与手机的兼容性并不好,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

明天的版面:适应手机浏览、移动浏览

过去,我们用2G手机上网,由于带宽和手机软件的制约,用户体验并不好,可是许多人仍然跃跃欲试。3G手机,肯定会超过家用电脑,成为用户端的主角。

以后,手机作为终端,比PC上网造成的点击要多3-5倍,创造的价值也会大3-5倍。

网民能否方便的用手机直接更新自己的博客和播客;能否方便的用手机打开邮箱,或利用本网站的搜索;如何让手机网民方便的把他需要的信息收入分类的文件夹?或通过邮箱、即时通讯工具、手机短信发给他的朋友们?能否让手机网民看到其他上这个网站的网民,尤其是,上同一个频道的网民,并让他们之间交流;网民,能否在发言的同时,选择自己的表情,把这时候的表情留下。能否看到今天“网民最高兴的”“网民最愤怒的”……分别是什么信息。

自动按手机屏大小分区,每按一个手机的某个键,页面就滑动一个整区。3G推出后,用手机浏览网站首页,而不是浏览WAP网站的用户,会爆炸式增长。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减少适当首页的数据量。或推出一个手机版的首页。手机媒体很重要,网络视频也很重要,两者的交叉点--手机电视,毫无疑问最重要。未来门户网站和新闻网站的手机版首页应该以视频为主。

开心网、Twitter是对各种平台的大整合,开心网整合了游戏、社区(SNS)、博客、播客、视频分享、晒隐私、搜索(只是站内的)、即时通讯(IM)、邮件(Email)等,还能关联每个网友的MSN、QQ、Email,把以前的网友,很容易的拉到开心网中,成为自己的网友,并提供分类的机会。改版就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在任何时间、任何方式发表任何信息,分享给希望获知这些信息的人,不相关的人看不到这些信息。是的,网民只关心自己关注的人的信息。以人为中心的平台,这是未来的方向。随着“不实名没影响时代”的到来,改版并非模仿社会,而是建立有别于第一世界--物质世界,和第二世界--认识世界,之外的第三世界--互联网(虚拟)世界。(作者:刘君 文章刊登在《网络传播》2009年10期)

标签: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Web服务器故障排除不再难

下一篇:对朋友隐藏广告 - Ozh’ Who See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