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网站买卖域名,一场携程、Airbnb都绕不过的…

2017-12-02 00:00:00来源:未知 阅读 ()

新老客户大回馈,云服务器低至5折

  开抢了!双12创业者优选服务!

  2017,携程完成对美国社交旅游网站Trip.com的收购。Trip.com联手天巡,携程未来的国际化品牌格局或许值得期待,但Trip.com的收购本身,也引起业界对旅游域名价值的关注。

  Trip.com(原Gogobot)自2010年成立迄今共融资3900万美元。曾有业者猜测,携程对Trip.com的整体收购价格可能在 7000-8000 万美元之间,这更多是基于Trip.com的融资历史,及其对携程战略价值的判断。而域名本身的价值,则难以估算。

  Trip.com背后的故事

  公开的域名注册记录显示:Trip.com的域名最先创建于1998年,IP历史经历过82次更改,域名的持有方也几经波折,注册信息的最近一次更新是2017年10月17日(现域名所有方是上海携程商务有限公司)。而Trip.com域名的几次倒手,背后也反映了曾经的旅游业巨头所历经的跌宕起伏。

  

旅游网站买卖域名,一场携程、Airbnb都绕不过的战争

 

  2001年,美国地产及旅游集团Cendant (Cendant当年盛极之时,集团旗下资产曾包括酒店品牌Ramada、Howard Johnson、温德姆,GDS服务商Travelport,租车品牌Avis和Budget) 以总价29亿美元收购了GDS巨头Galileo及其所持有的Trip.com域名,并耗资4000万美元费用推广该域名所属的网站,尝试重新推动Trip.com面向消费者的旅游服务。但到2003年4月,由于业绩欠佳,Cendant宣布关闭Trip.com。

  2004年9月,Cendant以12.5亿美元收购美国六大航空公司发起成立的OTA网站Orbitz,但Cendant在旅游分销领域的投资,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当时恰恰也是GDS巨头们热衷于在OTA领域掘金的时代,Cendant旗下有Orbitz,Sabre旗下有Travelocity和亚洲的Zuji.com,Amadeus旗下有Opodo.com。但GDS在技术连接和分销网络的优势,并没有转化为服务客户的竞争力,最终的颓败也是情理之中。

  Cendant在2006年6月将Travelport (Cendant将其旗下的GDS业务更名为Travelport )、Orbitz、酒店批发商GTA及其他旅游分销业务,以43亿美元出售给美国著名的私募基金财团Blackstone(黑石集团),后者在2006年底以14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另外一家GDS Worldspan,并将其与Travelport整合。

  2009年,Trip.com几经转手,辗转到Orbitz手中,Orbitz也曾尝试将Trip.com作为集机票、酒店、租车、度假打包及邮轮产品购买为一体的旅游搜索及媒体平台,但也并未取得很大的成功。2015年2月,Orbitz又以12亿美元被Expedia收购。

  2016年11月17日,Gogobot从其投资者Expedia(Expedia通过其子品牌HomeAway领投了Gobobot的C轮融资)手中购买了Trip.com的域名,据传域名交易价格达到了150万美元。

  而此次携程整体收购Trip.com,也是为了帮助天巡在旅游内容和个性化推荐方面的发展,同样是携程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程阿里携程的域名轶事

  网站域名的周折转手,并非新鲜事。中国旅游企业也同样非常重视域名的匹配:2012年,51book创始人陈鹏将Tongcheng.com的域名以120万人民币卖给了同程。后来同程又从国内著名域名经纪人蔡文胜手里收购了LY.com,据称交易价格可能超过一千万人民币。

  而2014年10月,阿里旗下的 “淘宝旅行”升级为全新独立品牌“去啊”, 并启用新域名Alitrip.com上线。而据易名中国报道,阿里的 “去啊” 旅游品牌推出当天,Qua.com的域名就被域名投资人航伟高价拿下了。不久之后,Qua.com域名于2014年11月被去哪儿收购,并且作为去哪儿旗下国际机票网站启用,建立海外子品牌。然而这并没有结束,公开记录显示:2015年五月,Qua.com域名在海外以45.90万美元的价格被再次交易。

  2016年10月,“去啊”再次更名为“飞猪”,并启用了Fliggy.com的域名。而这次阿里显然做了充分的准备,包括中文拼音域名Feizhu.com也被其旗下的杭州淘美航空服务有限公司持有。

  2012年3月,蔡文胜在分享投资域名历程时,曝光此前携程收购Xiecheng.com域名交易价为300万人民币。蔡文胜进一步透露域名收购内幕:Xiecheng.com注册于2001年,当初他曾主动向携程推销,标价为1万元,但当时携程没有买帐。几年后,携程主动求购,该域名价值早已今非昔比了。

  域名交易排行榜

  多数情况下,网站域名的交易细节并不对外公开。而最近几年,选择对外公开的域名交易,又分别是怎样的价码?

  环球旅讯通过整理最近10年的公开披露资料,获悉如下的旅游相关的域名交易排行榜(鉴于公开资料有限,以下榜单为不完全统计):

  

旅游网站买卖域名,一场携程、Airbnb都绕不过的战争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十年间,旅游网站的域名交易价格最高的是VacationRentals.com。2007年,度假租赁平台HomeAway以35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VacationRentals.com域名。HomeAway创始人Brain Sharples曾在一次公开发言中直言:HomeAway以天价购买该域名,只是为了让当时的竞争对手Expedia(如今HomeAway已经被Expedia全资收购)无法得到该域名。

  

旅游网站买卖域名,一场携程、Airbnb都绕不过的战争

 

  时光荏苒,如今的VacationRentals.com网站,首页仍然挂着“HomeAway Family”的字样,但HomeAway早已成为昔日竞争对手Expedia的子品牌。

  

旅游网站买卖域名,一场携程、Airbnb都绕不过的战争

 

  交易价格第二高的旅游域名是PrivateJet.com,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一家名为Nations Luxury Transportation的公司出价3018万美元,从一家知识产权公司手中买下了PrivateJet.com的域名。目前这个域名的注册持有方是一家名为Privacydotlink Customer的公司,网站经营私人包机预订服务。

  

旅游网站买卖域名,一场携程、Airbnb都绕不过的战争

 

  

旅游网站买卖域名,一场携程、Airbnb都绕不过的战争

 

  排在PrivateJet.com之后的是Hotels.com,资料显示,2001年该域名的交易价格达到1100万美元,该域名凭借简单直接的风格,自然形成了酒店预订的品牌识别度,1100万美元的价格并不出奇。目前该域名是Expedia集团旗下重要的酒店预订品牌。

  

旅游网站买卖域名,一场携程、Airbnb都绕不过的战争

 

  而就在今年5月份,原先由旅游特价产品平台Travelzoo所持有的Fly.com,继此前的多次高价交易之后,又卖出了289万美元的高价。今年初,Travelzoo决定停止Fly.com和SuperSearch的搜索业务,随后便将Fly.com的域名卖给了第三方。

  过往记录显示:Fly.com曾于1999年在一次非公开域名交易中,卖出150万美元的价格;2008年通过Sedo拍卖平台,以100万美元的略低价格转手易主;2009年的一次非公开交易中,该域名的售价上升到了176万美元。

  据域名信息平台查询结果显示:目前Fly.com的注册所有者是一家名为Perfect Privacy, LLC的公司。访问该域名发现,该网站从事机票预订的服务。

  

旅游网站买卖域名,一场携程、Airbnb都绕不过的战争

 

  

旅游网站买卖域名,一场携程、Airbnb都绕不过的战争

 

  域名估值排行榜

  网站域名的价值高低,除了主要受到简明易记原则、域名涵义指向等因素影响,也和市场竞价买家、域名稀缺程度等因素息息相关。

  但若不计市场竞争因素和企业自身的价值,单纯从域名估值(Domain Appraisal)角度观察,目前主流旅游网站域名估值,又有如下的榜单:

  

旅游网站买卖域名,一场携程、Airbnb都绕不过的战争

 

  据域名估值平台FreeValuator的测算:TripAdvisor.com、Ctrip.com、Expedia.com、HomeAway.com、Priceline.com等主流旅游服务网站域名的机器估值均在10万-14万美元之间,琅琅上口的Booking.com域名,也只获得了22.9万美元的估值,实在令人咂舌。

  但另一方面,即使机器测算没有体现竞争及市场稀缺等因素影响——同样的机器测算路径,Airbnb.com却也获得了123.9万美元的域名估值,跃然榜首。

  一个优质的域名,不仅需要简单易记、方便用户访问,还需要结合域名买家的实际需求,比如商家需要建立鲜明的品牌识别度,营销者需要结合产业相关的关键字进行SEO优化等。

  然而,随着PC时代向移动互联网转型,App/小程序/Chatbot等更加流行,未来需要用户手动输入网址的场景可能越来越少。曾经一掷千金的域名大战,也许会慢慢变成泛黄的记忆。

  评判一个旅游网站的域名究竟值多少钱,或许有多重的衡量标准;但最大的标准,大概还是建立在产品质量与服务能力之上的品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