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loud杨镭:产品不盲目跟风,把用户数据保护放在…

2018-12-27 07:44:44来源:中国云计算网 阅读 ()

新老客户大回馈,云服务器低至5折

云计算的概念从2006年首次被提出,到如今已经迈入了第二个发展十年。未来,云计算的脚步将何去何从? 在近日举行的UCloud用户大会暨Think in Cloud上海站上,UCloud技术副总裁杨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对于云计算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一番冷思考。

UCloud技术副总裁杨镭

OpenStack的复杂性之殇

现今在私有云领域,开源OpenStack架构可以说是主流方案和标准,UCloud也是较早涉足OpenStack领域的厂商之一。不过,在OpenStack社区蓬勃发展的同时,其复杂性问题一直被用户所诟病。

“从谷歌趋势来看,私有云的热度在不断增加,而OpenStack的热度却在持续降低。” 杨镭指出,“究其原因,经过这些年的发展,OpenStack的服务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所有项目的代码量已达到几千万。”

这让OpenStack的技术门槛变得很高,用户需要打造专业的OpenStack研发团队来完成构建和部署。而大多数传统企业难以承担那么高的投入。

“由于底层复杂性的大幅膨胀,如果要做改动,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做某个功能可能要改造底层。如何在功能应用和复杂性之间取得平衡。这是OpenStack存在的一大挑战。” 杨镭说。

这也是UCloud推出轻量级私有云平台UCloudStack的初衷。杨镭表示,对于很多企业来说,OpenStack太重了,而用户本质上最关注的依然是能不能解决问题,而不是采用什么架构。UCloudStack希望给企业提供更轻量、更好用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构建灵活可控的平台,减少IT建设、部署以及运营管理的成本。

杨镭以富士康工业云的部署为例:“我们的团队下午4点进入机房,晚上10点整个私有云的交付就完成了。这其中大概还有2-3个小时是因为机房的原因影响了整个的进度。这在传统OpenStack部署方式下,可能要几天的时间才能完成。”

Serverless是未来吗?

自AWS推出首个大型无服务器计算服务以来,Serverless的热度持续飙升,也吸引了国内外各大云厂商都争相跟进。杨镭则认为,对于无服务器计算的热潮需要冷静对待,目前业界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讨论Serverless是否与整个大趋势相违背:

首先是逆多云时代。从全球来看,混合多云环境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Serverless在商业上可能会锁定用户,由于各个厂商的Serverless产品缺乏通用性,迁移到其他云变得困难繁琐,用户需要重新修改代码。

其次是逆应用复杂化趋势。无服务器计算强调无状态,而现代应用的体验依赖于不断变化的状态

第三是逆硬件红利。这几年硬件发展迅速,而Serverless无法利用越来越专业的硬件,比如NVMe 、SSD/TPU等。杨镭以2017年图灵奖得主今年的演说为佐证,未来将是软硬结合,走向更专业化场景的黄金时代。

“在产品研发上,UCloud的落脚点还是能否带给客户价值,把产品回归到用户本身,不会盲目的跟风。”杨镭表示。

2018年,是数据隐私保护的引爆年

随着欧盟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的颁布,数据安全成为全球互联网巨头严阵以待的课题。《连线》杂志曾对此评价:“GDPR 为未来十年的全球数据保护定下了基础,它几乎对科技公司用个人数据来赚钱的所有环节进行了规定和限制。”

“2018年会是数据隐私保护的一个引爆点和转折点。”杨镭说,“未来几年,数据保护会越来越具备实际意义,而不只是停留在舆论上。作为云厂商,UCloud对其重视程度和投入要足够大。我们甚至把用户数据的保护放在第一位,比产品功能更为重要。”

目前,UCloud在数据保护上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避免云平台收集客户信息。包括在控制台和用户中心把第三方跟踪工具全部移除,自有上报工具禁止上报用户信息,禁止API接口返回的资源信息等等。同时,使用KMS服务加密应用程序数据,并基于Intel SGX芯片级加密, UCloud内部也无法导出密钥。

杨镭指出,现在绝大多数的厂商,在数据保护上靠的还是流程和制度,而不是技术加密,这样数据泄露的风险还是存在。而UCloud未来会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研发工作,即使是UCloud技术人员也不能接触到用户数据。

“我相信,一个企业要走的长远,理念和价值观才是最为重要的。UCloud手握着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用户数据,我们会把隐私保护放在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高度。因为站在尊重用户的立场,这其实比一些产品功能更重要。” 杨镭强调。

标签: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云计算的特征主要有哪些

下一篇:华为云携手德邦探索智慧物流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