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房牵头的中介费的战争,还能打多久?

2015-09-01 01:59:57来源:[标签:来源] 阅读 ()

新老客户大回馈,云服务器低至5折

  摘要:以搜房为首牵头的中介费战争,不知道还能打多久,但在此之前先问个问题:这场仗打赢了,就真的赢了吗?

  

 

  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所有的房地产网站都开始直接进入中介领域。以搜房、爱屋及乌等为领军者,纷纷开始了『网站引流』+『直接成交』+『降低中介费』的运营模式。之所以做这样的选择,如笔者在《搜房网的苦果,其实是中介在拷问其被销售驱动的产品天坑》一文中提到,搜房引领的过度落后的产品模式,已经把互联网房产的商业模式同整个行业的利益链所割裂。对于所有产业中最被看重的成交环节,房地产网站已经无法把控,随之而来的,即是互联网房产的商业边界被过度限制。而直接进入成交环节,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房地产网站自己做中介的模式,源于美国的新兴房产网站Redfin。这个很少出现在国内科技媒体的名字,已经成功的拿到G轮融资。对于一个一穷二白的行业突破者,所依赖的自然是将中介费降低以吸引购房者。这也正是搜房、爱屋及乌等网站的抄袭点。以搜房为例,在遭遇2014年上半年的中介企业大规模抵制后,突然以中介费0.5%的口号大举杀入二手房成交市场,这对保持了多年2%中介费的二手房市场是一个莫大的冲击。

  随之而来的,则是愈演愈烈的竞争事态。搜房相继宣布在广州、武汉、天津等地进入“二手房中介成交第一阵营”,传统的中介公司也未坐以待毙,链家、我爱我家等相继宣布从搜房网下架房源自建网站,小品牌中介也开始了去搜房办公地点打砸等更加恶劣的抵制手段,矛盾双方剑拔弩张,竞争进入了白热化。这场有关于房地产中介费的战争,到底还能打多久?

  事实上,以中介费作为竞争入口,这样的商业逻辑还并未完全走通。

  在传统的二手房中介行业而言,中介费是煮熟的鸭子,但房源信息才是这个行业安身立命的本钱。由于二手房中介行业本身进入门槛低,成交流程长,获利不菲。往往业绩不错的经纪人,在有一定积累以后,就会另起炉灶自己单干。但一个房产中介公司能否存活乃至发展壮大,往往只取决于两个因素:

  1、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大环境

  2、手里是否有足够的房源信息

  市场的大环境,取决于国民经济大环境,对所有的二手房中介公司来说,其实没有任何差别的。但房源信息的获取,对房地产中介却是一个不同程度的难题。大的中介公司,拥有大量的经纪人围绕其门店所在的商圈进行开发,并往往采取独家签约的形式将房源据为己有。但这个工作本身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拥有越多的线下门店和更多的经纪人,才能在房源信息的获取中抢占先机,房源信息获取的多少,直接与中介公司的规模挂钩。

  而在线上的房源信息获取中,搜房等互联网中介与传统中介比,并无任何优势。一直以来,房地产网站的房源信息都以中介录入为主,个人房源信息并无起色。这跟卖房人的固定思维有关,在房地产网站输入自己的个人信息,最终会被中介挖去,接下来是无穷无尽的骚扰。而交给线下的房地产中介,则会获得相对的稳定接洽,只在买家上门时经纪人才会进行联系卖家。将自己的房源信息上网,只是给卖家徒增烦恼而已。而在进入竞争状态后,传统中介视为天然优势的房源信息,更是敝帚自珍,保密强度之高不低。

  手里可卖的房子少,这对互联网中介是个难题,但在短时间内,还不会暴露。除了北京市场的链家以外,全国各地并没有一个特别大的中介公司能够垄断交易。这也是搜房等互联网中介在能够宣称自己进入“成交第一阵营”的原因。但更大的问题还在后面。

  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最热爱的打法就是以资金换规模。在房地产中介领域推出“0.5%佣金”这个办法,势必让传统中介公司感觉好不适应。对中介来说,这种做法跟以前2%的佣金相比相比,丢掉了另外的75%的利润,等于直接被掐住了命根子——不赚钱还怎么让公司发展?对搜房等互联网中介来说,逻辑也简单,我不赚钱,先亏,其它的中介公司都死掉,我再赚钱。在这个逻辑下,互联网中介以0.5%的佣金争取用户,以更高的工资提成待遇争取经纪人,做法与其它互联网企业并无二致。

  但大中介公司似乎不以为然。

  以0.5%的佣金支撑传统中介公司赚钱,确实不太可能,但支撑一个中介企业活下去,倒并不是难事。传统中介对互联网中介的各种抵制,也在于互联网中介抢走了他们的高利润。进入2015年以来,市场渐渐复苏,中介行业并无倒闭风潮。互联网中介靠着低价佣金模式抢占市场,但也并未取得压倒性的战果。对中介来说,这个行业从来就没有对中介费产生过价格联盟。在互联网中介产生之前,不少中介互相跳单,靠的就是中介费的各种变相打折。

  这个行业的低门槛特性决定了,价格竞争永远都在暗涌流动。除了在北京这样特殊的市场,全国各地没有一家中介占比份额超过20%,价格竞争早已经不是新闻。同样一套房子成交,大中介不降价,小中介降价的多的是,甚至于个人开店的中介,一次成交直接收个几千块钱了事,这在行业内本来就不是秘密。互联网中介用0.5%佣金抢市场,对购房者来说,其实属于劈开大脑——告诉买房者,哦,原来中介费还可以这么低。但一旦确定价格底线,就一定会有人逾越。你今天敢0.5%,我明天就敢0.3%,房子的成交对中介来说是没有任何成本的,你不抢别人就抢,这个行业为了抢成交过去都处于打群架的方式,更何况互联网中介牵头进入的是打价格战,这种手段对传统中介来说,那已经算是非常文明的竞争了。行业的门槛太低,价格从来就没有优势一说。

  但互联网中介则是在承担更高的边际成本。

  为了吸引经纪人,互联网中介高薪挖掘经纪人组成经纪人团队。但更高的成本则在于流量。对传统中介公司来说,获客的主要手段,来源于线下门店+线上渠道。但互联网中介则只有线上一个渠道。但二手房是一个极为特殊的领域,购买二手房的用户,通常是在自己的生活场景中选择购房意向区域。对用户来说,这些区域往往已经是他所熟悉的,他需要的服务是,找到该领域的中介公司,在第一时间提供房源信息。这种精准的找房服务,线上渠道跟线下相比,优势确实不够明显。

  互联网提供的是标准化服务的规模经济,同一类商品覆盖的购买用户越多,边际成本越薄,对用户来说,选择成本也更低。但房产这个商品,从来就没有标准化一说,每个购房用户的需求都是绝对不同的。房产网站提供的房源信息,对用户来说,无异于大海捞针才能找到自己需要的房子,而更恐怖的情况是,这些信息更大可能根本就是假房源。

  而在线下找房地产中介,则是更为平滑的体验。潜在购房用户做好购房预算,提出买房需求,坐等经纪人提供相关服务即可。越是在自己区域内的经纪人,凭借对区域信息的熟悉,越能高效率的满足用户。对用户来说,成交房产,互联网中介从来就不是一个唯一的选择,而现在还更可能是个成本更高的选择。对中介公司来说,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的获客,都是自己的潜在成交,而从线下来的客户,可能购房需求是更加明确更容易成交的,获客的精准程度,不言而喻。传统中介公司也做过自己的运营成本测算,一个经纪人的运营成本每月在1500块钱左右,但纯线上的网店经纪人,也在1000块钱。这组数据相当精准的说明了,线上流量获客,其实成本不低效果不高,但多投入500块钱在线下,能获取更精准的流量和同样的成交,对中介公司来说,是相当划算的。

  而烧钱模式,是否能够持续,也还未盖棺定论。

  传统的互联网公司烧钱换规模,源于用户能够留下,虽然大规模的烧钱,但用户留下来以后的重复消费降低了获客的单次成本,这种手段在电商行业最为多见,从网上购物到滴滴打车,都在不断重复这个逻辑。但这个逻辑的根本,在于用户本身进行的是高频消费,房地产行业则不然。买房这个动作,周期长频次低,用户被0.5%的佣金吸引,完成购房以后,则迅速消失不再活跃。即便有二次成交的需求,用户考虑的则是“哪里还有比0.5%佣金更低的经纪公司”。这也正是各类小中介公司依然能够稳定存活的原因。对用户来说,房产成交的过程中,找房、看房、办各类手续直至确定成交,在服务本身,各家经纪公司没有根本区别。

  于是,互联网中介的商业模式则面临了一个奇怪的死循环:

  1、互联网中介靠更低的佣金进入市场,其实并不能完全制服竞争对手,

  2、相比与线下门店,线上获客的数量、精准程度并无绝对优势

  3、无法提高行业服务优势,价格战进入了无底线的战争

  4、持续烧钱刷成交,用户并无最终留存

  回过头来,看看大洋彼岸的互联网中介始祖Redfin。2004年其成立以来,到2014年12月先后经历七轮融资,共计融资1亿7千万美金,公开数据显示已经成为全美第四大中介公司。但就是这样的丰功伟业,其CEO凯尔曼对外仍然宣称在追求西雅图能够达到5%的市场份额,外部对Redfin的市场估值也仅仅只有5亿美金。对于一家经历11年成长的互联网公司来说,这么低的估值和高达7轮的融资但还未上市是极为罕见的。而对于一直以现金流充沛著称的中介行业来说,需要这么多的现金融资,也是极为罕见的。不得不说,从商业逻辑而言,互联网中介确实是一个看似新鲜的突破,但其中还有诸多的不完美,使得互联网中介与传统中介相比,并没有绝对性的优势。以搜房等互联网那个中介牵头的中介费战争,不知道还能持续打多久。但,得先问一个问题,就算赢了,就真的赢了吗?

标签: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亏损、低毛利也挡不住 途牛继续砸钱抢占出境游市场

下一篇: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废墟:内容搬运工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