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端到B端 阿里45天的设计思考与成长蜕变
2015-08-12 01:53:07来源:[标签:来源] 阅读 ()
在做了一年的C端产品设计之后,最近开始全面转入自己之前并无多少接触的B端产品服务设计,之前积累了很久却无用武之地的信息架构&逻辑分析能力也算找到了一个可以发挥的出口,初次在公司项目中使用在校期间学的Site Map、Experience Map等工具进行需求梳理和信息架构分析,效果还不错,做到了基本的逻辑清晰,构建起了全局观念,也增强了自己对业务的理解,但对这些工具的系统化选择与使用尚未深度总结思考过。师傅有令,就写一篇文章总结下自己从C端到B端的转变感悟,以及对信息架构常用图表工具使用场景和优缺点分析吧。顺便,也一并总结下自己的成长蜕变历程。 做C端的时候,信息架构相对简单,基本都是自己一个人同时兼交互和视觉,整体侧重点更偏后者,在校期间花了很多时间学习和模仿的帮助梳理信息架构、场景和用户的服务设计工具很少有机会应用,总是被过快带入视觉设计阶段,常常不知不觉就陷入到对像素细节或一两个控件的纠结反复中去(万恶的X星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做出了设计却经常说不清楚它的来龙去脉。自己作为一个更擅长逻辑而非感性的交互设计师,却花了80%的精力去纠结自己并不太擅长的视觉细节,虽然一年多的C端经历让我完成了视觉基础完全为0到勉强可以同时做交互&视觉的成长,在产品上线后成就感较大,也对交互设计阶段时的思考有了更深入的启发,但在交互设计&服务设计专业领域的成长却相对缓慢,真正的优势(信息架构知识与逻辑思维能力)并没有多少发挥空间。 在淘宝的第一个月仍然是C端产品的交互&视觉设计,但和之前最大的不同是,良好的DRD习惯开始成型。过去我常常是接到需求后纸笔随便画画改改,然后就直接上高保真,交付物也就是一堆视觉原型,没有额外的说明和思考过程,也因此经常在产品目标、用户上被问得语塞。但现在不一样了,面对需求我的第一反应是沟通和明确项目背景、产品目标、用户定位、设计目标、功能内容优先级等,并白屏黑字写进设计文档第一页,被问过是否是之前实习养成的习惯,但事实上这个习惯是来这儿才成型的,主要是自己经常搜寻观摩其他设计师放在内网上的文档(我阿内部资源和分享的丰富程度必须点个大大的赞,设计师们分享的东西也很少只有最后的线框图/高保真,而是有很高的完成度,可以看到相对完整的设计思考过程),潜移默化而成。接下来则是流程和框架梳理,最后才进行具体的交互和视觉设计。虽然在C端的时候还看不太出这样做的好处所在,但却为接下来转入B端奠定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让自己以比想象中快的速度开始适应和喜欢上B端的服务设计。 刚开始接到B端的需求时我可以用一头雾水来形容,对业务毫无了解,面对大堆大堆的专业名词和各种流程,花了几天才完成了消化。但很快发现了做B端设计相比C端的一个优势所在——产品目标和用户定位非常清晰,没有C端那种虚无缥缈的Design for all情况,一开始就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这样做能带来什么价值,没费什么力气就把DRD第一页写清楚了(产品现状、设计目标、用户分类和对应产品线、用户痛点等),然后转入接下来的设计环节。 相比C端可以在明确需求后就可以快速开展原型设计工作,B端需要先花不少时间精力在需求拆解和信息架构梳理上,建立起完整的全局框架和视野,再展开具体的设计工作。我在最近开始的B端项目里,主要选择了Site Map和Experience Map完成了这一部分的梳理工作,初次使用就得到了师傅的肯定:),接下来就总结一下我个人对使用过的几个信息架构&服务设计常用图表工具的感悟吧,后续随着参与项目的增多,再进一步补充新用到的设计工具。 Site Map Web端设计常用工具之一,通过对网站的内容做一个全景的梳理和呈现,可以构建起对产品全局的整体印象。 使用场景:产品内容相对完整复杂,涉及到的页面、内容和功能较多,不同页面之间有一定联系,需要保持整体结构和使用习惯的一致和可延续性。 优势感悟:PD给出的MRD/PRD里已经有了不少原型图说明,但单看这些原型图较难从产品整体结构的角度发现问题,而容易陷入到内容细节的纠结中去。通过Site Map,可以迅速构建起网站的整体结构,对比发现PRD里大量的内容前后矛盾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沟通明确需求,在后续的设计中进行解决;可以发现内容模块之间的关系,对模块进行重组,将相似内容合并,打薄产品的信息层级,帮助用户以更短的路径完成自己的目标。 局限:比较适合产品内容结构相对扁平的情况,呈现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比较清楚,但不好表达一级页面、二级页面、三级页面之间的关系如跳转等,通过对同级页面内容模块的加框区分以及跳转箭头标注,可以一定程度地解决不同层级页面之间的关系表达问题。 Experience Map 不只是Web端甚至不只是线上产品,Experience Map有着非常广阔的适用范围。它让我们跳出PD给出的产品内容和功能的范围局限,代入用户的角度,体会用户使用产品的完整闭环与感受,梳理优化产品的使用流程,并在各个关键点总结问题与发现设计优化机会。 使用场景:产品流程较多,涉及到完整的不同阶段的使用流程闭环优化,在各个流程节点都需要找到问题痛点,挖掘设计机会,减少用户流失或提升使用效率等。 优势感悟:设计师们都知道User-centered这个在体验设计和服务设计领域都被频繁提到的词,但在具体的界面设计过程中,却容易不知不觉落入陷阱,如过度追求美观、符合Guideline等,变成了Designer-centered或Boss-centered。如果是C端的产品,设计师本身也能作为产品的重度用户,符合目标人群定位特征,这么做也许影响不大,但B端的产品通常有着特定的目标人群,而他们和设计师的交集并不大,所以就需要对用户心理、习惯、痛点、使用产品的流程有更透彻的调研和梳理。通过Experience Map,可以还原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时的完整流程场景,代入体验他们在不同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找到流程的重组优化点,对不同的阶段进行分类,如果涉及的用户群较多,可以分出每个阶段具体对应的目标用户、平台、目标等,在开展具体界面设计工作前,可以明确好每个具体界面的用户、平台、目标、可优化点是什么,再针对性地展开设计来实现目标。 局限:在涉及到的场景流程较少、用户群相对单一的情况下,并没有太大的使用空间。 Card Sorting Card Sorting不只是设计工具,在User Research阶段也经常用到。当产品的内容模块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对内容按照相关性进行适当的分类重组,提升用户浏览和找到关注内容的效率。但还是那句话,设计师不是用户,也没法完全代入用户的角度去思考他们对内容分组的看法,这时候通过邀请真正的目标用户,使用Card Sorting,能对内容完成更合理的归类重组。 使用场景:内容功能模块较多,需要分类重组,设计师和实际产品用户之间差异较大,并不了解他们对内容的理解和分类习惯。 优势感悟:Co-creative共同创造,服务设计关键要点之一,将参与者纳入到设计流程之中。在产品设计的初期就让我们真正的目标用户参与进来,根据他们真实的使用心理和对产品内容的理解来进行设计,做到User-centered,给出用户真正想要、能理解的设计。 局限:Cost较大,需要User Researcher的辅助,适用于产品内容模块已经基本明确的情况。 【一些成长总结】 对于项目,从挑三拣四到一视同仁: 以前的我对项目非常挑剔,如喜欢无线嫌弃PC,喜欢消费者产品嫌弃后台,喜欢Android嫌弃其他OS,喜欢大型系统项目嫌弃小修小补等,喜欢梳逻辑的嫌弃调像素的。但在阿里,每个人同时跟进的项目非常多,这也意味着全做自己喜欢的项目是不太可能的事,短短45天,我就已经经历了消费者到商家到小二的产品用户群转变,随着接触的产品平台与用户群类型的增加,我发现很多自己之前“不喜欢”的东西其实只是不了解而已,真做了起来,每个项目都有它的魅力所在,都值得我认真去对待。也越发觉得以前固执地想做“面向中国市场消费者的无线产品且平台最好是Android”这样的想法之幼稚局限。 对于职能,从泾渭分明到愿当万金油: 以前的我非常不理解将交互的理性和视觉的感性糅为一体,抱着BAT的分工应该更清楚自己有更多机会专注于热爱的交互设计的想法来到阿里,却发现自己想多了……在淘宝,在客户体验事业群,交互设计和视觉设计更多只是Title上的差异而已,Team鼓励交互设计师做一部分视觉的工作,视觉设计师做一部分交互的工作,鼓励大家往综合型的设计师方向发展,而这里的视觉设计师更多专注于平面(印刷)、品牌这些专业的视觉设计领域,在界面设计上,交互设计师有更多的参与空间。 除了视觉设计,交互设计师还可以参与到其他职能领域中去,如在运营直接提需求的项目里,也要适当扮演PD的角色,甚至还会去写代码、轮岗做运营等。知乎上有句话,在阿里的交互=0.5产品+0.5视觉,一个优秀的交互设计师同时也是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和视觉设计师,虽然我的产品和视觉能力还比较弱,但我希望未来能成为一个可以真正一个顶三的全栈设计师,就像某mentor寄语的”希望你全面发展,成为独立的开发者、设计师、产品人“那样。 对于同事,从渴望保护感到独立自主: 以前的我在心理上把自己当一个孩子,一个总是需要大哥大姐们罩着的实习生,享受被一群师傅包围的感觉。但是来到阿里是以提前实习的准正式身份,很快就开始独立负责项目,虽然遇到的师傅和主管人都很好,但他们不会再手把手地教,更多的时候,我是在提示下独立进行摸索,独立和PD运营沟通,独立完成DRD,独立发起review等。这里很感谢阿里内网大量的资源,其他设计师们高完成度的设计文档、总结分享等给了我充分的学习和模仿空间,而不需要自己去闷头摸索。 对于未来,从甘心螺丝钉到渴望做更有意义的事: 以前的我,想着一辈子在大公司当个稳稳当当的螺丝钉,也不奢望升到多高的级别,安心享受着公司的光环就好。但现在,我想追随最早选择做设计的初心——专注本土产品与用户,用服务设计的力量解决这个国家的社会问题。在多年以后我的设计能力有了一定积累的时候,也许仍然在阿里,也许是去了其他地方,但无论在哪,我都想把自己的设计才华用在对这个国家社会有意义的地方,教育、医疗、弱势群体辅助、公益等。不出国、不去外企、不做游戏,做对这个国家社会有意义的设计,我一开始选择这个行当的动机里没有金钱与虚名,将来也不会有。在我的价值观里,名校、名企、高薪,这些都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标准,我永远不会希望自己变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虽然现在的我,还没有利他的力量,但五年之后,十年之后,当我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能力和人脉,我想实践当初的诺言。
标签: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秒针酷宝电商峰会上海场圆满落幕 品效合一助力企业跨入电商2 2015-05-21
- “杨部长座谈会&2015互联网+中国制造业高峰论坛”圆满闭 2015-06-10
- 秒针酷宝电商峰会上海场圆满落幕 品效合一助力企业跨入电商2 2015-05-21
- “杨部长座谈会&2015互联网+中国制造业高峰论坛”圆满闭 2015-06-10
- 秒针酷宝电商峰会上海场圆满落幕 品效合一助力企业跨入电商2 2015-05-21
IDC资讯: 主机资讯 注册资讯 托管资讯 vps资讯 网站建设
网站运营: 建站经验 策划盈利 搜索优化 网站推广 免费资源
网络编程: Asp.Net编程 Asp编程 Php编程 Xml编程 Access Mssql Mysql 其它
服务器技术: Web服务器 Ftp服务器 Mail服务器 Dns服务器 安全防护
软件技巧: 其它软件 Word Excel Powerpoint Ghost Vista QQ空间 QQ FlashGet 迅雷
网页制作: FrontPages Dreamweaver Javascript css photoshop fireworks 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