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如想自救,就要砍掉99%的功能

2015-06-23 01:56:39来源:[标签:来源] 阅读 ()

新老客户大回馈,云服务器低至5折

  前两天(6月17日),当我打开浏览器的新浪微博的时候,瞬间震惊了,以为自己点错了网站,进入了一个电商大促页面。

  新浪曾经的CTO李嵩波写了一条转发:“生活所迫”。

  是啊,新浪微博是怎样一步步堕落到今天任由干爹阿里一遍遍蹂躏的地步呢?

新浪微博如想自救,就要砍掉99%的功能

  新浪微博的鼎盛期出现在2009-2012年:大量基于微博的营销公司出现;李开复还曾经出版了一本《微博改变一起》的书;彼时,新浪微博上的一些产品功能,连Twitter也开始借鉴。新浪微博曾经有成为一个伟大的产品的希望,可惜的是自己一错再错,以至于落到了今天这步田地:

  一、新浪微博在产品上失控了

  新浪微博缺少一个产品灵魂人物,导致产品的失控:

  一方面用户需要,而且能够提高用户体验的核心功能始终没有做好;

  另一方面为了拉升短期KPI,做了太多用户没有太多需求的功能,反而赶跑了用户。

  微博对用户来说是个性化的信息获取渠道,同时也是一个半公开的社交网络,对于信息获取的需求来说:搜索功能;内容的智能推荐;高质量内容源的构建和订阅都是核心的功能,对于社交网络的核心需求来说是垃圾粉丝和垃圾信息的过滤。

  而新浪微博在这些方面下的功夫甚微,却大量开发了过多对用户无用的功能:各种音乐播放,小窗聊天,游戏,粉丝头条,营销推广等等,看看下图,微博给用户提供了全套店铺、营销和支付工具,让人疑似进入了淘宝店主后台。

新浪微博如想自救,就要砍掉99%的功能

  这些眼花缭乱的功能,无助于提升用户活跃度,也无助于增加营收,唯一的作用就是持续赶走微博的用户。

  新浪微博如果想自救,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砍掉目前99%的功能。

  二、新浪微博对运营的依赖最终害了自己

  微博能够普及,很大程度上依赖了新浪自身强大的媒体运营能力,但是一味迷信运营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最终害了微博。为了维持微博的活跃度,运营可以做出五花八门的骚扰用户的动作;为了增加用户的发言,不惜主动推荐各种娱乐八卦炒作话题,换着花样恶心用户。

  我一个前下属曾经跳槽去过新浪微博的运营部门,他告诉我,他们经常开会开一天,讨论各种骚扰用户的方案。如果说微博的用户流失有20%的原因是微信的竞争,那么剩下的80%就是新浪微博运营把用户赶走的了。

  新浪微博自救的第二件事情就是砍掉80%的运营人员。

  三、新浪微博的商业化失败,以及管理层的短视

  新浪微博特别可悲的是到了2015年,居然还只能依靠banner广告这种20年前的商业模式赚点残羹冷炙。单纯是互联网广告模式,早已经过了banner广告的时代,并且从搜索关键词广告,发展到了如今的信息流广告的模式。而facebook依靠信息流广告,做到了2000亿美元以上的市值。

  其实新浪微博可以尝试的盈利模式有很多:

  1、信息流广告模式

  微博现在的确已经有了信息流广告,但是信息流广告模式没有做起来。

  第一、微博自己过度营销,加上对于平台各种营销刷粉打击不力(甚至纵容),导致了用户阅读的信息流充斥了无效的营销信息,造成了信息流广告效果不佳,因为用户的注意力已经被分散了;

  第二、微博的信息流广告没有做到很高的相关性,用户只觉得是骚扰,而不是有用的信息,导致用户阅读点击的意愿极低。

  2、在线招聘模式

  微博曾经积累了很好的用户profile信息,很多用户是很认真的填写自己的教育信息、工作信息、填写自己的Tag的。我一个做微博营销的朋友,抓取了微博平台上3.5亿有效用户的信息,从这些信息质量上来说,做好大数据的挖掘工作,是有机会的。甚至我听说如今很火的脉脉,创始人也是抓取了微博,Linkedin等各个社交网站信息,才迅速积累了用户量。

  然而很奇怪的是,反而是新浪微博自己从来都不知道怎样利用好自己手里的数据,却任意挥霍,任由用户流失。

  3、媒体信息分享平台模式

  我上面说到,新浪微博兼有社交网络和信息渠道的特点,因此商业模式也必然来自于这两点,作为一个强调媒体特性的信息渠道,新浪微博特别应该成为一个媒体信息的大入口,这一点新浪没有去做,反而是微信公众平台的订阅号,还有今日头条做的好得多,而这本应该是新浪的主场优势。

  在新浪商业化尝试失败的情况下,管理层选择了卖身,而干爹阿里也没有足够的耐心和魄力大刀阔斧的改造新浪管理层和新浪的产品和运营团队,而是采取了最简单粗暴的蹂躏,压榨微博仅剩的那点价值。

  于是我们看到了微博可怕的天猫大促版皮肤,至此,微博已死。

标签: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小米和乐视,互联网撕逼何时休

下一篇:AMD否认将分拆成两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