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BT出行大战看百度地图连接一切的端倪

2015-04-17 01:51:36来源:[标签:来源] 阅读 ()

新老客户大回馈,云服务器低至5折

  2014年出行生活领域版图震动。标志性事件有这么几个:滴滴快的战略和并,快的实质上退出战局;百度战略投资Uber,后者建立中国运营实体,百度帮助其业务更加落地;阿里巴巴吞下高德,并把这部分业务交给空降高管俞永福接管。

  这三件事放到一起看,不难看到,阿里巴巴已经实质性地退出这个市场了。快的的战略投资方是阿里巴巴,在被滴滴接管后高官团队悉数淡出,阿里方面的话语权明显被削弱;而吞下高德之后,原本还能跟百度平分天下的地图这一块由于人员换血和高管更迭,已经远远不如往日。第三方数据机构已经检测到,高德地图的市场份额正在慢慢落后于百度。

  一边是阿里出局,另一边是百度在出行服务领域的强势入局。不久前,天天用车宣布完成C轮融资,资方中出现了百度的名字。巧合的是,百度在此之前还出现在了同为顺风车软件的51用车的C轮融资资方名单当中。加上此前的Uber和易到用车,以及其本身在汽车方面的布局(Carnet、无人驾驶汽车、地图和LBS业务),百度的一张接管移动互联网出行服务、尤其是汽车服务的图像已经悄然展开—有媒体评论说,这是百度在出行创业公司上的“速度与激情”。

  出行服务领域是一个重资产和重运营的行业,投资回报周期超长,这就导致了这个领域并不适合创业公司生存—这个领域的创业公司,往往会因为巨大的烧钱黑洞出卖股权给资本巨头来进行市场扩张,而专业的风险投资机构也会因为投资风险过大的原因把主动权交给不差钱、有着急切战略布局需求的互联网巨头公司。滴滴和快的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从这个角度上看,整个国内出行服务市场上的玩家所剩无几,一个巴掌就能数得过来—Uber、易到、滴滴几个体量巨大的创业公司,神州、天天等几个零零散散的小玩家,背后的巨头则只剩下了腾讯和百度。

  滴滴快的在打车软件领域交了无数学费却血本无归后,各家都意识到了专车服务市场才是正途—可控、可延伸、有盈利的可能性(虽然仍存在监管方面的问题,但绕过监管的难度要远远小于撬动出租车市场这个腐朽的烂摊子的难度)。同时,一个可见的未来是,在2014年的疯狂烧钱、前端基础设施和用户习惯搭建起来之后,在今年迎来资本之外更深度的资源整合。比如,腾讯系的其他产品能否与滴滴结合,在产品方面扩展新的可能性?Uber和百度的合作,能否在资本之外开出不一样的花朵?有了“互联网+”的政策春风,这些线上的出行服务,能跟线下商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这些都是未来几年无论是巨头还是创业公司都要考虑的问题。

  现在来看,无论是这些出行服务的前端产品,还是背后公司的战略合作,都没有逃出原本的移动互联网垂直化框架—用户需要打车的时候会打开app,叫车,服务完成,支付。背后的资本合作也只是把钱都注入被投公司的运营实体,由他们来决定这笔钱用来干嘛—通常是当作运营的钱来烧了。要说真的产品层面的联合也不是没有:微信成功地借助滴滴的补贴推广了支付,在微信中使用滴滴打车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微信“连接一切”的畅想添砖加瓦;百度地图很早就整合了滴滴和快的的叫车服务,后来又接入了易到,估计Uber也快了,当然这么做的还有高德,不过现在也没什么声音了。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的叫车都是在百度地图里完成的。很简单,跟搜索路线和导航高度集成,而且非常符合我需要的场景。通常,除了那些我非常确定的地点之外,在前往一个我很少去甚至从来没去过的地方时,都会下意识地打开地图搜索,查找导航路线,在了解了大概的路程和时间之后,再跑到打车应用中叫车。显然这非常麻烦,所以当百度地图中可以直接呼叫出租车和易到用车之后,我再也没打开过滴滴和快的的app,除非有优惠券。

  这种使用场景让我感到,未来的出行服务一定会是一体化和高度集成化的,而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独立app提供服务。当你需要吃午饭,你可能会打开大众点评搜索附近的美食,查看评价,再跑到地图里搜索路线导航,进而去打车软件中叫车前往,中间顺便把位子订了。这其中你需要打开3个app,而且这些app的功能都是互相交叉的。

  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场景连接器”—说白了就是一个超级app来完成这一站式的服务。这个服务不会是大众点评,因为他的基因是美食点评和团购,目前他也没有闲暇去顾及其他领域的扩张;也不会是叫车服务,因为本质上他们都是前端的运营者,而非真正的战略制定者。这个时候,背后的BT两家是最有可能的—腾讯有微信,百度有地图。

  先来看微信。微信现在标榜“连接一切”,本质上其实是通过公众平台来满足一些日常的基本功能需求。一个公众号可以把功能在HTML5的后台开发的很深,甚至获得原生app的功能效果,但服务和服务之间、公众号和公众号之间的连接是很浅的。这也是微信很难成为一个真正连接器的原因,在微信之内,各个服务之间都是一个个信息孤岛,互相之间的信息和数据不流通,更谈不上合作了。这样一来,如果用户想要实现上面提到的场景,同样需要在微信里打开一个个的公众号,分别完成—微信把团购、叫车、地图功能都塞进了自己的平台上,其实只是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信息孤岛。

  再看百度。百度地图在连接出行服务的潜力上我是看好的,很简单,我经常在百度地图上完成很多事情。这些需求通常有着明确目的性,而不是我在习惯性打开一个IM应用后“顺便做”的一些事情,说白了本身地图这类app就有天生的场景基因。当我想要去一家店吃饭,我会打开地图,搜索关键词(或者搜索附近的美食),确定路线,然后在路线界面上直接叫车。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良好的使用体验,而且还能支付,这就更好了。

  其实,现在的百度地图已经在按照场景把许多服务和功能连接起来了。作为一个连接器,百度的优势在于不像微信一样,合作伙伴有亲疏之分,为了平衡战略伙伴和平台繁荣不停地做取舍,导致内部产生大量的无效流量,导致什么也连接不好。而百度的特点是,在出行服务方面不求多而求精,只有几个战略合作伙伴,互相之间都统一接入百度地图,百度在底层的地图之上把这些数据和服务整合到一起,可以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可以说,微信和百度地图的出行服务之间产生的差别,其实就是一个大而全的平台类应用和高度场景化的垂直类app之间的差别—一个广而杂,一个小而精。从这个角度看来,在连接出行服务方面,微信是要输给百度地图的。

  京报网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京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标签: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阿里的影视医药生意经:低价买壳 高价套入资产

下一篇:爱投资与有利网的同与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