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新闻客户端的第一 ,其实谁都没有当回事

2013-12-11 18:02:32来源:[标签:来源] 阅读 ()

新老客户大回馈,云服务器低至5折

搜狐新闻客户端的第一 ,其实谁都没有当回事

   大概半年前,搜狐新闻客户端高调宣称用户数突破1个亿。以此为契机,又说是拿到移动船票啊,又说是开辟一个新入口啊,又说吸引大量自媒体人啊,总之当时是轰轰烈烈地成了互联网圈的一大话题。自此之后,搜狐新闻就一直以新闻客户端的头牌自居。

  比起有些所谓入口级应用的凭空画饼,搜狐确实是真的拿出了一张还算像样的饼,不过这块饼到底分量有多足,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这个此开始产生疑问。这些疑问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新闻客户端入口价值,另一方面是搜狐新闻客户端实际影响力。现在集中谈谈影响力的问题,有基于数字的分析,有出于职业的判断,也有个人主观的看法,但总的结论是,搜狐新闻的影响力没有我们想象中这么大。

  1、搜狐新闻到底有多少用户?

  在新闻客户端里,搜狐、网易、腾讯三家属于第一梯队,与之后的凤凰、百度等新闻客户端有着明显的距离。三家中,搜狐有底气说自己是中国第一的新闻客户端,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对自身用户数,也就是安装量的自信。

  搜狐是第一个宣称破亿的新闻客户端。从一些信息来看,彼时网易家和企鹅家的安装量应该在5千万上下的级别,确实比不上狐狸家。不过这样的体量差距算不上有多明显的优势,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行业分分钟就有可能被推翻。

  前几个月,腾讯新闻客户端就宣称2013年上半年其用户量达到1.4亿。最近一段时间,网易也宣称其安装量达到1.65亿。这两个数字中,网易的数字是写在2013Q3财报中的;腾讯的数字是公关数字。当然,都是自说自话,真的假的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搜狐则索性在破亿消息公布后,不再提这个话题。而第三方咨询公司公布的消息有说搜狐第一的,也有说网易第一的。与其这样乱七八糟,那还不如我自己用公开数据来估算一下。

  先看安卓端,下表是几个主要应用市场总和下载量的统计数据。

  

 

  从安卓的第三方应用市场的数据情况来看,搜狐还是有优势的。而且大家都知道搜狐预装很牛逼(好像到2013年初就有6000万了),这些统计数据里没有包含预装的安装量。虽然腾讯新闻通过微信和手机QQ两个新闻插件引导的下载量,应该是挺可观的。不过,有理由相信单说用户量搜狐还是有一定的优势。

  但这个优势能保持多久,这点还是让我有些担忧。把平台换到iOS上,把时间轴缩短到3个月内,就会发现搜狐新闻的情况并不乐观。下图是近3个月搜狐、网易、腾讯三家新闻客户端的AppStore中国区免费榜总榜排名对比。

  

   我们可以看到,腾讯的排名始终处于50位上下,网易平均大约是150位,而搜狐的均值大概在200位左右,虽然具体下载量不清楚,但根据经验来看,腾讯新闻的日下载量大概是网易新闻的一倍左右,搜狐和网易则相差不大。加之iOS用户相对安卓要高端一点,是否多少也能说明狐狸家有些后继乏力?

  2、搜狐新闻对用户的影响力有多大?

  我先把结论撂这吧——搜狐绝对不是新闻客户端里影响力最大的。

  如果安装量还是相对容易量化的数据,那影响力的客观分析就有些麻烦了。如果要衡量新闻客户端的影响力,至少需要对直接用户数、间接用户数、激活率、使用次数、使用时长、互动量、可替代性等多条件变量进行建模,再来做数据化分析。虽然我是很想认真的这么搞一下,不过作为一个兴趣使然的码字人,这成本还是太高了。因此,我也先挑明了,为了省时省事省力省钱,这一段我只是根据常识和经验来给个主观的初步结论。

  那接下来说说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吧。要说影响力,可以拆分成两个维度,一是广度,二是深度。

  先说广度,搜狐新闻的广度远远不及腾讯新闻。

  计算广度时,除了直接安装应用的用户外,还需要计算那些没有安装新闻应用,却同样能被内容影响到的间接用户。搜狐在这块能有多少?不过是千万的级别,来源主要是Zaker、鲜果等阅读工具,而且这些资源腾讯、网易同样有,大家都有等于没有。腾讯就不同了,微信和手机QQ是预装了新闻插件的,这个也不用过多解释,会看这篇文章的人估计都感受过。所以腾讯对外的说法是,覆盖用户4个亿!日活跃用户超过1亿,还是去重之后的结果。

  即使判断影响力的时候,直接用户对应用的重要性更高,但考虑到微信和手机QQ的使用频率,直接和间接间的差异并不是太大。加上数量上的绝对差距,搜狐在影响力广度上是肯定不如腾讯的。

  说完广度再来说说深度,搜狐在这方面又比不上网易。怎样去衡量一个应用对用户影响力的深度?在于用户愿意为这个应用付出多少Cost,这里的Cost主要是时间和精力,毕竟大家都是免费应用。(不过网易新闻最近好像出了个打赏功能,以后研究可以考虑进去)关于用户日均使用时间或者打开次数的数据,之前艾瑞有公布过,搜狐是第一,不过既然我在Question 1没有直接采用他的下载量数据,那这里也没有要采用的道理。而且我也能通过一些可见的公开数据来做判断,这里随机抽了4条类型不同主题相同的要文,并统计了文章的评论数量得出下面这张表。有点运营经验的都知道,对用户来说,评论是比阅读更高阶的Cost,量级第一的搜狐在这方面和另两家的差距也实在是远了点。

  

   搜狐新闻还有一个问题导致其影响力深度不足,就是他的独家内容实在是不太够,使得他存在一个随时随地可能被替代的风险,这个会在下一节里讲到。

  顺便一提,有个说法是搜狐新闻因为大多为预装,所以用户使用率不高。对于这个说法,我个人是不太赞同的。理论上来说,新闻应用在通知栏是比较活跃的,所以即使预装影响也不大。再者搜狐也不是傻子,真没效果也不会搞了几千万的预装。不过不管怎么说,在用户影响力这方面,我个人认为确实不如另外两家。

  3、搜狐新闻对订阅内容源的粘性有多大?

  网易一直宣扬自己是“有态度”的媒体,即使引入了“订阅”机制,网易新闻客户端的核心内容生产者是网易自己。腾讯也是以自己生产内容为主。搜狐就不同了,“订阅”的热潮是他带起来的,靠第一新闻客户端这个牌子搞了一堆外部内容生产者进去(这些内容源同时还帮他带了不少用户),潘越飞也是被他们给挖过去的,外部内容源才是他们的主要卖点。

  新闻玩的是眼球经济,真正PK的是热点新闻。比内容,这么多年搜狐都干不过网易,也不可能因为换到移动端就一下牛逼起来,所以搜狐引入外部内容源,走专业路线,玩出自己特色。从策略上来说,这是一步妙棋,尽管万专业路线的微博已经玩脱了一次,不过新闻客户端这里还真是走对了。

  干啥事多少都会进个圈子,我们这些码字的自然也会有些交流。搜狐新闻客户端最热的时候,“你有没有去搜狐开个号?”都快成了招呼语了。对于搜狐有人看好,觉得是微博、微信之外一片新大陆,立刻在搜狐这边新起了一摊。据说当时搜狐内部豪言要挖空新浪的名人资源,让他们转战搜狐新闻客户端,结合新闻客户端的性质,显然值得是那批有内容生产能力的个人或组织,而不是简单的大V。对于这件事,如果他们内部有这么个进度表,我想应该和中华民族复兴指数的65.3%相差不多。刚也说了,当时这个圈子还是挺热衷的,毕竟这年头,真从码字的升级成自媒体也不容易,逮到搜狐这么个机会,也是值得试一试的。不过也有一些像我这样不识趣的,去开了个后台长了见识就再也没动过,或者压根就不鸟的,说白了,不看好。

  上面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想说一件事,对搜狐新闻来说,这些内容源的忠诚度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是,这些内容源对搜狐新闻似乎没有多少忠诚度。比如,现在做一个抽样调查,问问内容生产者们,微博、微信、搜狐新闻,一定要放弃一个平台,你会选哪个?我猜十有八九是搜狐新闻。看到这篇文章的作者们可以在评论里投个票,看看是不是。

  对于信息来说,微博是最有爆发性的,大部分自媒体的诞生都是通过微博。微信虽然传播能力很有限,但是他能私下互动啊,能语音啊,能自动反馈啊,玩法很多,尽管现在订阅号被折叠了,到达率也还好,大家玩的还挺开心。那搜狐有啥?论传播力,不及微博。论互动,不及微信。而且大多数自媒体对另两个平台的经营都要早一些,受众基数也比较大。大家之所以会转战搜狐新闻,是希望利用新平台火一把,结果搜狐的灯光师还都指向那些已经在别的平台上成了名的明星作者。很多内容源的订阅用户,实际上就是他们微博、微信本来的亲友粉丝团,好处没捞到,倒是帮搜狐抬了轿子。

  你说写文章这事吧,要么为名,要么为利。别看我说自己是兴趣使然的作者,实际上也是为了以后在互联网圈子里混的时候刷脸技能等级高一点。既然搜狐新闻满足不了作者的曝光欲望,那就让大家能分点利呗。于是搞了个分成系统,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这个分成系统和你的订阅数是挂钩的,刷不到脸的人自然也赚不到钱。那些能刷脸的人呢?也没听说有几个赚钱的,反正不会比他们微信和微博赚的多。

  很多自媒体刚投靠搜狐新闻的时候,都在微信文末往搜狐新闻引导,现在再看看,又从搜狐新闻开始往微信引导了。搜狐新闻的订阅机制,到现在也挺久了,没见这个平台上诞生一个像潘跃飞一样横空出世的例子,这点连虎嗅都比他强得多。微博、微信、搜狐新闻,同样都是属于要捞鱼得靠自己下水的平台,那你说我十字少爷既然在扩散力这么强的微博都没混出名堂,跑你搜狐这里怎么可能混出名堂。

  还有一点,搜狐新闻客户端的内容有极高的可替代性。举个例子,很多人都知道冯大辉的微信公众号“小道消息”,这是我个人非常推荐的公众号。腾讯新闻开放“订阅”功能后,我就看到“小道消息”被收录了进去。搜狐新闻没有“小道消息”,我相信搜狐应该和冯大辉接触过,只是搞不定他。就像淘宝一样,线下的大卖家鸟你是看的起你,但不代表人家缺你就不行。真正指着你吃饭的小弟们,你又不给饭吃,哪还能指望人家忠诚对你。随便看看搜狐新闻上内容源的文章,哪篇不是在微博、微信上已经发过一遍的量产货?在这个平台的机会不比其他平台大,所以大家也不愿倾注额外的精力。

  既然刚说到腾讯新闻,我就再举个例子。有个今年挺活跃的作者叫郭静,主要在钛媒体上写东西。和我这种编辑不找我,我也不主动去的装X货不同,他属于非常积极的人,一般只要有机会扩大影响力,会自己主动去参一脚。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很意外我居然在腾讯的订阅频道里找到了他,要知道腾讯新闻订阅频道里,科技类的总共也没几个个人性质的。而更让我意外的是,他居然有5000多个订阅者,我估计比他自己微信公号的听众还多。那搜狐新闻上他有多少个订阅呢?75个......

  如果有一天,腾讯对订阅源的限制逐步放开,但附加一个条件是让自媒体们做一个“艰难的决定”,在搜狐新闻和腾讯新闻+微信之间2选1,照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我想结果不言而喻。那当时跟着他们来搜狐新闻玩的亲友团会不会走?我不知道,说不定他们习惯了搜狐新闻觉得用着还不错。不过,看起来不管是行业、用户,还是内容源,可能还真的没有把搜狐新闻当回事。

  本文由黑焰十字授权虎嗅网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24453/1.html

标签: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体验美日韩4G:覆盖和资费是致胜关键

下一篇:易信发布首支视频广告片《我只爱对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