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付钱会被盗刷,隔夜水致癌…这些谣言为什么被疯传?
2019-05-28 来源:运营研究社公众号
图片版权所属:站长之家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运营研究社公众号(ID:U_quan),作者:XXX,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早上起床拍打这个部位能抗癌》
《化疗放疗都是回扣!晚期患者服用此药竟痊愈,转发 1 次,救人无数》
《雾霾是美国人的阴谋》
……
是不是曾在家族群或朋友圈里看过类似的文章?机智聪明的你一定一眼看出,这些特么都是谣言!
通常来说,忽悠我们的谣言都有这些共同点:
冒充官方:冒充公安提醒、冒充住建部发布新闻系列;
要求转发:以前的转发送 Q 币,不转不是 X 国人系列;
搞阴谋论:肯德基贩卖多腿鸡、日本人留下的转基因小龙虾系列。
……
这些谣言现在看起来特别莫名其妙,但却总是有人相信。为什么我们会相信谣言?谣言到底有什么套路?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扒一扒。
我们为什么会相信谣言?
谣言到底用了啥套路,让人们深信不疑呢?看了几百条谣言后我发现,谣言之所以会让人相信,与这 3 点息息相关。
1)人人都有知识盲区
很多谣言所涉及到的知识都严重“超纲”,都是普通人不了解或接触不到的内容。例如,有谣言说海鲜和水果一起吃话,里面的砷类物质和水果的维生素 C 会生成砒霜。
以大多数人的知识储备来说,这则谣言的真实性很难判断,因为我们不知道砷是什么,也不知道砷和维生素 C 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人们的知识盲区,为谣言的生长创造了温床。
@丁香医生 曾在知乎上澄清了一个火爆各大社交平台的谣言:妇产科检查报告单中的“GPAL+精元抗体”能反应女生的性生活情况。
左谣言 右辟谣
这个谣言也是利用了大多数人的知识盲区进行传播的。GPAL 是啥?精元抗体是啥?普通网友根本不了解这些专业术语,而这则谣言的“目标用户”男性朋友们可能也不了解妇科检查。
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你可能会很理性地想:不知道就百度啊!但是,妇科检查报告单和 GPAL 好像确有其事,而评论区还有“医学生”的实锤。还百度啥啊?直接转发!
2)谣言自带“可靠信源”
有没有发现,除了知识盲区,评论区的“医学生”实锤,在上面这则谣言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心理学家曾做过上百次与谣言信服力相关的实验,都一致强调消息来源的首要作用。也就是说,告诉我们这些消息的人,TA 是不是可靠的、可信的。
很多能够被广泛相信的谣言,都很鸡贼地给自己安上了“可靠信源”。例如“公安提醒”、“医生再三警告”等。这些信源在谣言内容的相关领域都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此外,公共媒体的“曝光”也会更容易让人相信。尤其是央视爸爸,都快成为谣言“标配”了......
甚至有些谣言,直接点名道姓,信源更精确了,可信度再上一个 level。例如下面这则谣言,“北京陆军总医院陈惠仁教授”强调热鸭梨能杀癌细胞。
陈教授确有其人,他是陆军总医院血液科的教授,而陆军总医院也是一所历史悠久的三甲医院。单凭这一点,就足够“唬住”一些人了。至于陈教授是不是真的说过这样的话,不重要了。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在陈教授发表声明澄清谣言后,网上有出现了“北京陆军总医院陈惠仁教授说热柠檬水能杀癌细胞,热苦瓜水能杀癌细胞”等谣言,陈教授还因此被称为“全中国被谣言坑得最苦的医生”。
3)谣言包含相关性、重要性和紧迫感
如果说以上的 2 点是谣言让人相信的基础的话,那么相关性、重要性和紧迫感是谣言能够让人相信并且乐于传播的关键特征。
① 相关性
谣言往往涉及自己或者自己周围的人,包括孩子、父母、朋友等等。
一些谣言的标题里就会带上“对你很重要”、“莫害孩子”、“一定要让长辈当心”等字眼。还有许多谣言往往会在结尾进行“升华”,类似:
看完,告诉别人、家人、朋友,把爱传出去!要照顾好自己的健康
短短一句话,让人有种对方是为了自己好,不转发对不起身边人的感觉。
② 重要性
谣言的还有一个特点是,让你觉得如果你不知道这则消息,你就会存在危险。
这其中的危险包括自然灾害、社会治安、疾病健康、食品安全、财产安全。比如 2012 年是世界末日,人体需要定期排毒,卵巢需要保养,多吃水果会导致儿童反复咳嗽,辟谷能治好糖尿病,吃豆腐会得结石、微信付钱会被隔空盗刷……只有你想不到,没有谣言涉及不到。
③ 紧迫感
谣言还会制造出扩散的紧迫感:这条消息你要赶紧传播出去!
我们看到的那些在微博、微信群或者朋友圈快速发酵的谣言,往往会带着这几个关键词:
紧急通知!紧急扩散!紧急播报!最新消息!快告诉xx!
让人感觉晚一步转发就会造成损失,需要立即采取行动。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谣言让无数人不知不觉上当,并且成为谣言的传播者,可以说套路真的不少。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