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扯微博粉丝和那些在微博里错误折腾的人
2019-05-14 来源:duduct.com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我不在新浪微博折腾,因为我个人偏爱腾讯的产品,微博和QQ端的整合让我觉得很方便,而且新浪微博盘子大,新人扎进去做免费微博营销层面的操作门槛比较高,不过不能否认的是——国内,新浪微博在用户、内容的质量和数量方面目前仍然最为强大,但后面我所提到的观点和分析,适用于市面上所有的微博平台。
玩过一年的微博后,我的热情逐渐下降,现在更多的只是做为一个看客,看着别人在微博上碎碎念,我所折腾的微博基本都是因为兴趣,所以下面我所讲的以及之前我所写的都只是阐述微博的策略,没有上升到微博营销的层面。
在微博策略中,第一步肯定是增加粉丝,有这么几个理由使得我们必须让粉丝的基数变大:
1、 网民普遍习惯相信粉丝数量多的微博;
2、 粉丝基数大了,宣传面也扩大了,营销价值也就高了。
看到这里一定有人会说:“你说的这不是废话吗?”,你说对了,但是我仍然要说:废话还是有那么多的企业没做好,我们来看一个实际的例子(出于版权问题,我把对方的信息都模糊化了):
上面这个微博粉丝80W+,但其发布的任何内容,转发和评论大部分都没超过10+,我翻了20页,没有转发超100的,偶尔发现有评论的,基本也都 是水军,互联网从业者都知道,这样的例子在微博里比比皆是,他们充其量只做到了粉丝数量上的变化,但倘若对比质变,这种微博就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所以 ——废话都不一定是人人能做好。
下面来看看我的个案,借此列举一下微博策略层面增加粉丝数量时应该注意的种种:
如图所示,在2011年初的时候,此账号的粉丝为3000+,而后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我有空就偶尔上面发几条微博,好歹粉丝也提高到了5000+, 一天心血来潮,觉得咱天天接触这玩意儿,自己微博粉丝才这么点,还真有点看不过去,以后出去跟人家出牛也没底气啊,于是打算每天利用半小时的时间折腾一 下。
本人比较懒,属于掌门级宅男,在家除了看书、睡觉就是手机上网,基本不开电脑,在关注各平台的APP(第三方应用)时发现很多省时省力的工具,皮皮定时器就是微博工具中的佼佼者,能定时发微博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里面有内容库给你选择,也就意味着每天我花半小时到上面定时一下就OK,皮皮定时器截图如下:
当然,我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真正的微博营销需要精心编撰那140个字以及图片,并且用心同用户进行互动,下面的例子也只是阐述增加粉丝数量时应该注意的种种,并不是可借鉴的典范,如果我投入更多的精力,按照增长规律,此账号的粉丝数量目前应该上10W+了,好了,先上图:
上图可以看出,我是在2011年1月1日开始正式使用皮皮定时器,截止目前3月5日16:51一共65天,此微博号粉丝数量由5,000增至54,787,如下图所示:
基本上来说粉丝数量提高10倍(微博地址:http://t.qq.com/XingZuoDaRen), 出于玩闹的兴致,我并没有详细地对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每天就是上去看看增加了多少粉丝,目前日均在2000+,但我想说的远远不止如此,与前面的反例不同,此号有用户充分的互动,目前转发数量平均为300+,这还是我未曾真正跟用户充分互动带来的产物,当然,星座类账号的互动也只限于“星座逹人我XX月 出生的是什么星座”、“我女朋友是XX座,我们合不合适”之类的问题,不过充分的互动一定能增强用户对账号的信赖感,对于营销来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正好在我开始折腾微博的时候有为朋友也弄了号跟我一起折腾,作为反面教材来分析一下,先上图:
通过上图你能发现他第一次使用皮皮定时器的时间基本与我一致,现在账号情况如下:
用户基本不互动,转发、评论不超过10+,通过和他的沟通以及观察对比发现,想要持续稳定地提升有质量的活粉丝:
1、 前期的粉丝必须是活的,我把这些粉丝称为基粉(别误解哈,这里的“基”是指“地基”,非“宅基腐”的“基”);
2、 要跟基粉充分的互动,取得其充分的信赖(早期我的账号跟粉丝进行了充分的互动,而且那段时间腾讯微博开展饥饿营销,必须有邀请码才能进入,甚至于当时腾讯微博的邀请码在淘宝上20元/个,所以当时进入的粉丝都是高质量的);
3、 有大号能带你能省很多时间和力气(观察新浪微博发现,后面针对主题进行细分的各种微博小号,比如由早期的“经典语录”现在细分至“早安心语”、“每天学点心理学”等,这些账号粉丝的提升,大部分都是靠各种大号帮助其转发并号召用户关注得来,比较遗憾的是目前 我也不具备这种资源,只能每天很草根地野蛮生长)。
总的来说,前面所有的扯淡都汇成了上述3点提要,对于微博来说,每条落实下来都无比地考验耐心,今日的牢骚到此结束,后面粉丝上10W我再来折腾折腾用微博弄点零食钱花花。
文章来源:@那年那事那人 http://www.duduct.com/
标签: 微博粉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下一篇:淘宝营销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