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实习体会:应用项目vs心理学研究项目
2019-05-14 来源:微博UDC
今年7月,我有幸进入新浪微博UDC的用户研究组实习,于是,同学见面时总是会问:你在新浪微博都做什么呀?答:做项目。问:在公司做项目跟在学校做项目有什么不一样吗?
在学校做项目跟在公司做项目究竟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我想可能很多在校的同学都很好奇,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一些感受和体会,希望大家多多指点。
相同之处:
假设是项目的灵魂!
在没有进入新浪实习之前,一直很质疑自己在研究生阶段所做的科研工作的价值,总觉得这些理论的探索离现实太遥远。但有幸在新浪微博参与了几个用户体验相关的项目之后,我发现其实科研项目和应用项目很多东西上是共通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一直强调的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搜集数据和资料,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完成应用项目时同样适用。工作中,当面对一个项目时,同样需要根据项目所面对的问题提出一些假设,设想这个问题可能出现的答案,并根据这些假设选择合适的方法去验证这些假设。不管是在做科研项目还是应用项目,假设永远是项目的灵魂,它决定了项目的整体思路、后续方法的选择以及最终报告的框架。
但是科研项目和应用项目在某些方面也表现出了一些差异性:
假设的来源:理论/前人研究vs经验
科研项目的假设基于以往研究而来,每一个假设的得出都必须有以往研究的支持。因此,在完成科研项目时,要形成一个有价值的假设必须阅读大量的文献,找到相应的理论支持。但在公司里做应用项目时,假设可以是一些破天荒的猜想、可以是基于以往经验的推断也可以是基于日常生活的直接观察,只要这个假设可能成为项目想回答的问题的答案,这个假设就有价值、值得在后续的项目中得到验证。
方法的选择:定量vs只要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科研项目非常注重方法的科学性以及严谨性,因此在选择方法时比较喜欢定量的方法,而对定性方法获得的结果总是质疑它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但是在公司中做应用项目时,方法只是一种手段,只要能解决问题,任何方法都会被认可,都能被使用。用户访谈、调研问卷、现场观察、去后台刨数据,只要选择的方法能够验证某些假设,获得想要的答案,这个方法就是好方法,就可以也应该被使用。而且,在对方法的使用上也更灵活,更多样化。如在上述例子中,为了得到哪些因素会影响用户是否注意某一个区域,可能选择2-3个用户进行一个简单的访谈,找到一些影响因素后,再在线上发放问卷去探索哪些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并不会纠结访谈法采用的样本量能不能保证得到的影响因素是可靠的,线上问卷在编制时是否遵循了科学的编制流程等。
结果:回答问题vs解决问题
科研项目的终极目标是回答项目提出的问题,找到哪些因素会影响结果。但对于公司里的应用项目而言,找到项目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往往只是项目的一部分。一个好的项目不但要回答项目中提出的问题,还要能够指导后续的产品设计开发,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在上述的项目中,不但要指出图片的美观度会影响用户是否会看这张图,还要告诉设计师或者产品经理什么样的图片在用户看来是漂亮的。用户为什么希望看到一张漂亮的图片或者说从这张图片中用户想要满足的需求是什么呢?我们是否能用其他更好地方式来满足用户这一需求呢?
文章来源:微博UDC
标签: 用户研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