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 it

2019-04-03    来源:笑炊博客

容器云强势上线!快速搭建集群,上万Linux镜像随意使用

今天看了个姜文的访谈,说他曾经带着自己的剧本,请美国导演马丁西科塞斯指教,马只给了两个字:Do it,这就是后来姜文的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

记得若干年前高考时,曾经迷信过班主任的一句话:毕业后你们会发现,往往是那些你不那么喜欢,但是下决心去做了的事儿,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块舒适区域,很容易沉迷其中。

设想这样一个实验:100个人组成的团队,Leader突然宣布一个决定:现在离开,就可以享受特殊津贴,意味着你可以免费拥有大把时间,丰裕的物质生活,相信多数人会选择离开岗位,欢呼而去。

留存下来的人,应该是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要做一些事情,区别只在于事情是什么,决心有多大,能否坚持到最终。

如果继续往这个小团队施压,像《黑客帝国》中的植入芯片一样,给这个小生态加入他们社交、沟通、做事上的挫败感,又会有一批人离去。

最后留下来为数不多的人,再给他们强加勾心斗角、貌合神离的内斗因子,一个团队就这样分崩离析了。

最终留下的,是孕育下一代团队的纯种基因,如此往复。

社会的真实情况比这个复杂,往往是看似庸碌的因子附着在一套运转良好的系统上,做着各自细微的贡献。

《隐藏的逻辑》说道,钻石的每个原子并不发光,它们组合在一起,却拥有了璀璨的光芒,模式决定了一切。

去年写这个博客的时候,定位只讨论产品相关的话题,更多是交互、细节方面,不想一年来,对产品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果统计下国内做产品的专业背景,那一定是个乱象,从考古学、心理学到计算机、医学,最后进入产品岗位的,都会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我的经历比较奇特,是从对一个产品特别痴迷开始的,Google Reader。

它的价值在于,我的所有网络阅读第1次有了中心,于是订阅了大量的源,开启了流向自己的信息洪流,一度患上1000+综合症,每天为消除阅读条目欣喜和忧虑着。

做产品也经历了两个大的认知过程:

1. Say it

有了关于产品的信息源和大量阅读,让我开始有了谈资,经常会脸红心跳地和未毕业的小同学聊Twitter、Facebook,信息革命、Web 2.0,去中心化等当时的新潮概念。

那时阅读最多的是Keso、白鸦等人的文章,言语间充满着老愤青的理想主义色彩,也颇得我心。

阅读过程中,又了解了国外从需求到原型、设计、开发、测试的一套流程,欣赏其追求细节的认真态度,其间不遗余力地在公司内推广当时刚兴起的Axure快速流程,未获认同。

最后与程序员、领导沟通多了,碰的壁多了,得出一个真理,说的好听,唱的好听都不重要,不如去做,看效果,去验证,去迭代。

2. Do it

姜文采访中揶揄自己道,你就去做,最怕半途而废,被别人吓着了,不敢做,大不了像《太阳照常升起》一样惨淡嘛,你再接着做,下一个就是《让子弹飞》。

我们获得对一个事物、一套系统、一种现象的认知,来自3个方面:观察、思考、和亲历。

观察让你拥有 视野

思考让你拥有 深度

亲历 则让改变世界成为可能

乔布斯也正是观察到用户和自己的手机没有感情,只是把它当做通话工具,经过系统思考和设计验证,才独具匠心地让手机成为能改变世界的大玩意儿。

观察也意味着要保持一颗好奇心,“理所当然”往往是一种拥有生活经历后的成见,在孩童的眼里,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

经过近半年的调整,本博不会再像以往一样,具体关注交互设计的细节,尝试关注产品系统和生态、思维、社会科学等更有趣的领域。

文章来源:笑炊博客 转载请注明出处链接。

标签: 产品经理 PM 互联网产品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上一篇:气质型产品-创造产品的独特价值观

下一篇:交互设计师与产品经理、项目经理的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