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我在金山做产品经理的四个月实习小结

2019-04-03    来源:PM小白

容器云强势上线!快速搭建集群,上万Linux镜像随意使用

我还在纠结要不要写这个实习小结了~

近四个月的时间,发生了很多事情,无论是工作本身、对产品和运用的理解、公司人际关、工作流程,还是我自己的心路,都有这说不完的故事。写小结之前,我甚至考虑过要不要有一些顾忌或者部分事实的遮掩。但是现在,我决定放下这些顾虑。尽量通过小结的方式,记录一下我这近4个月的变化和成长,让大家对产品的新人也有更好的了解。想法总是不断的交汇和碰撞才有火花,一个想法换一个想法就是两个想法。

先说一下我的产品之路吧~

我一直自认为是一个简单随意的人,对自己的喜好有着鲜明的取舍。讨厌的事情,我一定不会去做,主动远而避之;喜欢的事情,我会不断挖掘自己在喜欢事情上长处,并最大化做好这一点,无论这个领域是多么的全新和富有挑战力的。我讨厌政治、我讨厌虚伪、我讨厌阿谀奉承、我讨厌拐弯抹角;我喜欢简单、直接、富有挑战的生活。

大学的四年时间,我放弃了所有的专业课程,只因为一个最简单的文字链接把我带入了神奇而丰富的互联网,就再也没有离开过。2年的.net开发,近3年的web开发~~~我一直在试图为自己找到进入互联网的入口。中间我陆续学习了c#、sql、web开发、css、php等各种语言,还有ps工具,常用的开源程序wordpress、discuz。这些东西的学习虽然给我增长很多互联网的知识和技巧,但是由于泛而不专导致了我无法实现我最初的技术梦。大四的时候,我曾经反复的考虑过我技术的能力,也曾十分怀疑我有没有必要一定要去互联网。但是,长久培养起来的互联网热情无法消灭。我没法忍受不去实现一个连接的功能、我也没法忍受在互联网的世界没有一个我创建的产品、我也无法忍受看着丰富无比的互联网没有我的声音和态度。我要亲自参与到互联网的战斗中去。

基于这个不能让我释怀的理由,我坚持着尝试寻找我在互联网的位置。直到和媛媛、小凉水的初次对话,我才确定了。原来我是进入互联网的,而且是以产品为切入点的。

和很多人一样,迷迷糊糊的进了互联网,做了产品。里面除了机遇和偶然,也有自己的坚定。但是这有一个基本的问题,我们对产品的理解基础是有问题的。

因为我们看过了太多的说教和理论阐述,对产品的很多理解都是从前人总结的基础上理解的。每次看一个产品,都回从它成功之后说起,从他成功的地方来总结这个产品,而不是关注到这个产品的前前后后的经历。我们喜欢说,某个产品怎么牛逼,怎么改变的互联网,却忘记了牛逼的产品是怎么从不牛逼变成牛逼的,牛逼的产品为什么一开始不牛逼却还能牛逼了。过分的关注成功,是我做产品之前的一个很严重的弊病。真正的产品是做出来的,而不是生下来就是真龙天子注定名扬天下;大部分优秀的产品是从一个孤儿甚至难产儿成长起来的。

在来金山之前,对产品的理解缺少很多具体而真实的理解。我按照自己对产品的理解,进行一下拆分,也相应的描述一下我的理解。希望以后可以对这些理解再加入新的理解和认识。我现在接触的产品工作不仅仅是单一而独立的工作,往往更涉及到整个产品的完整流程。这是我们会员的现状,不仅仅让我们能接触到产品的具体工作,更多的是产品线的整个流程,对我们也是极大的锻炼。

主要描述一下,我对产品中“需求分析”、“竞品分析”、“需求判断”、“原型设计”、“UI设计”、“研发需求”、“测试”、“产品上线”、“运营”、“产品调整”。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作为一个产品诞生的最基础工作,但这些工作不是刻意而为之的。很多产品的挖掘并不是通过写需求文档就可以出来的,而是在平时的体验中一点点积累互联网认知,对特定的群体的需求有敏感的认知,逐渐提炼出的用户需求。而“需求分析”文档,只是对你的分析判断做一个整理,把想法变成一个可供参考的文本方案。所以,很多时候做产品不能依靠写需求文档来实现,需求分析文档只是对你的想法做一个整理工作。真正的需求分析是来自于产品的体验和对用户需求的敏感度。

我在会员的4个月,虽然没有经历一个完整一个全新产品的开发,所以“需求分析”这一部分并不是按照正常的产品开发流程实现的。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在产品运营中需要调整一些功能或者付费流程。这才是我现在,经历的小范围“需求分析”。说道这个问题,需求分析并不一定只是通过用户的层面来考虑,会员的需求分析,有时候也要兼顾到营收最大化来考虑,所以就需要产品体验和营收的平衡。

竞品分析

很遗憾,我现在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写过竞品分析。惭愧~~虽然我窥见过一次少娟写的棒棒堂和金山电脑医生的分析,但是我真的还没有自己完成分析过竞品分析。

但是按照我的理解,竞品分析是对自己和对手的同类产品在功能和产品上做一个全面的梳理,并且对各自的优势做重点阐述,挖掘对方优势在自己产品上实现的可能性,形成互补关系。

需求判断

需求可能来自很多方面,包括自己的小想法、用户反馈、部分用户的共同性挖掘等等 需求会有很多,点子也有很多,但是为什么并不是所有的想法都可以付诸实践了?我的理解很简单,在需求出来后,按照三个问题的方式来判断。这个需求是怎么出来的?实现了这个需求对谁有价值?我能不能得到足够的力量去实现需求并运用好这个产品?第一个问题,想了解这个需求出现的真实环境,这个产品有足够的需求而不是空中楼阁。第二个问题,想判断这个需求有没有价值,没有价值的需求是没有存活的空间。第三个问题,想确定这个需求从技术上实现的可能性,而且一个好的产品不仅仅是做出来的,也需要好的运用配套支持。

原型设计

需求确定以后,剩下的逐步推动需求实现。最简单而直接的方式,就是把需求转化为设计稿,让开发人员和设计人员能清晰的看到产品界面或者网页结果,而不是一堆如坠云里的文字符号。原型的设计,不仅仅要把基本的结果和功能展现出来,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页需要勾勒出基本的设计风格和相应的设计元素。一个好的原型设计会说法,帮你省掉很多不必要的言辞,提高效率。客户端的原型设计,重在体现产品的功能,优化产品的交互,减少用户不必要的操作和良好的反馈提示。网页版的产品,注意的因素就更多了,不仅仅要考虑整体的视觉、结构、排版文字,还要考虑产品的交互、重点元素的设置、产品的风格、模拟用户的使用习惯等等 具体的案例,下面再细说

UI设计

原型设计就是ui设计的基础,但是并不代表,原型设计就是ui设计的底稿,更多的时候,Ui会有自己的设计风格和间接,比如排版和设计元素的确定,有时候甚至会有一些比较难以搞定的设计需求,ui也需要做一些调整。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有时候UI会重新设计你的网站排版,而且也可以给你足够的理由。如果这样的话,这些都是可以接受和借鉴的。当然有时候也会遇到设计师设计出来的内容和你的需求决然相反的情况,这个时候,和很多前辈说的一样,你并不需要去否认ui的设计,而是询问ui的想法,多对的他的设计表示赞许,并提出你的想法和见解。这个时候,两个人的想法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大家都会从对方的角度思考,这样你就可以更好的推动你的修改意愿了。

研发需求

研发需求往往会写的很详细,这不是因为研发人员喜欢看长篇大论,相反,他们更愿意看到一种流程图而已,还有简单的编号的列表而已。但是一个详细的研发需求不仅仅会帮助产品理清思路、也会让研发人员有足够准确的信息,在研发不确定的时候,把文档作为标杆进行研发。

当然,研发需求也会有一些改动,这个时候需要重新修改研发文档。这是一个很慎重的问题,如果之前已经发过一次研发需求文档,那么重发修改后文档需要重新和研发人员沟通需求,避免旧需求干扰新需求。

当然,研发需求不能只靠一份文档,更多的是不断的沟通和确认每一个细节,知道研发需求和文档需求一致。

测试

我和测试的接触没有研发和ui的多,但是每一次的测试,都可以帮我重新梳理一下产品的思路,更深刻的理解产品的功能,也可以帮我认识到这个产品最可能出现的隐患,对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做好应对性准备。最重要的一点是,测试的同事会近乎苛刻的认真仔细。测试部小梅,甚至给我们提出了标点符号的中英文统一性。我当时石化~\(≧▽≦)/~啦啦啦。感谢测试部同事,让我们自己对产品有了更高的要求。

产品上线

测试完毕,就是产品上线啦。这个时候是产品、研发、设计人员的高兴时刻。但是这也只是产品的开始,伟大的产品最重要的是产品后期的运营和不断调整。所以不要太过分强大产品上线的重要性。产品的上线也预示了,产品的运营和推广开始。但是这个工作需要在产品一上线就开始推行,但是推广的准备工作确实可以在产品设计研发的时候准备的。这也的话,在产品上线的同时就可以迅速进入运营状态。尤其是在互联网产品日新月异的竞争氛围里面,这个是很有必要的。

运营

如果说一个产品的上线是一个里程碑,一个成功的产品在上线后还有无数的里程碑要实现。

运营里面主要包括三大块:数据监控、用户反馈、产品体验改进。

数据监控需要对产品的各个操作进行全程的控制并有效统计使用量和来源,通过对这些具体的数据进行一些指标性的评估,包括基本的转化率、点击量、付费量、用户活跃量等等用户反馈,主要来自于论坛和微博等渠道用户的声音,这一部分用户的声音表明了用户比较重视这些事情,说明他已经影响到用户了。所以要优先考虑这些用户的声音,并在产品里面做出相应的改进。

产品体验改进,由于产品本身的设计可能出现不完善的地方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的使用习惯改变、互联网主流交互方式的改变,都会有一些产品的设计方案需要做出适当调整。最严重的是,一些产品体验的硬伤,一定要足够的重视,无论是涉及技术还是ui的,都需要一一推送。

产品调整

这个问题,经常会遇到,而且产品的调整频率是多的。这样一个由于互联网开发模式的普及,再就是用户需求的变化。现在产品调整,现在产品的调整主要来自于运营,包括数据的反馈、用户声音、产品体验等等。产品的调整不应该是问题,而应该逐渐成为常态,让产品通过运营和调整,更快节奏的推动产品更加优秀和完善。

上面的是昨天写的,还没有写完 。在整个产品工作中其实这部分是最重要的,虽然他只是一个产品中的中的一个部分,但他却是一个产品成功的最重要部门。产品工作的所有细节都会在产品调整中体现出现,每一次的运营调整实际上是一个全新的需求,全新的小产品。

产品调整也是产品运营的一个常见的反馈机制,只有在运营中不断根据用户需求调整和修改产品,不断的调整产品的方向,才能够让产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才可以让产品成功。

我以前比较避讳对产品的反复修改,这样对产品的稳定性不好,但是现在我慢慢认识到产品的调整是因为用户需求的不断改变和市场的局势也在改变。只有通过不断的调整,才能跟上用户需求,实现产品的完美。但是这并不是说一个产品不一定要通过不断的调整才能获得成功,真正的调整都是确定正确的方向和用户的需求而决定。

上面的都是我到现在对产品中的各个流程的一些理解,还要很多不全面周到的地方,还需要大家在以后的工作指正哈。

本文由原作者授权站长之家转载

作者:夏至 

文章来源:pmbai.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链接。

标签: PM 产品经理 互联网产品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上一篇:产品设计的原则之一:精简你的产品

下一篇:透过实际场景看设计:自作聪明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