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你的产品停留在实验室 抓住“核心需求”
2019-04-03 来源:淘宝开放平台博客
“赢在淘宝”的应用持续飙升,在距离截止日期还剩两天的时候,已经突破250个了,这个数量还真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在试用这些应用的时候,发现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但是当进一步将这个应用和市场结合的时候,就会发现出现“实用断层”,也许是因为过于聚焦在“创意”本身,所以在这些应用的设计中往往忽略了用户的核心需求,或者说是对用户核心需求的关注度还不够。产品设计没有通用的理论可以参照,只是从一个终端用户的角度把个人的想法分享出来,希望能够提供给大家一些参考,也希望有更多优秀的创意可以更加完善、成熟,顺利应用于市场。
噢,No,不要让你的Idea停留在实验室!
技术牛人去做产品的时候,总是不可避免得从技术的角度出发,比如我们看到Microsoft发布了Silverlight,我们就迫不及待得利用Silverlight实现了一个比较炫的功能。当Mashup这种程序类型开始在流行,然后我们将TOP API和Google Map API进行糅合,形成了一个新的Mashup应用程序。这时候一个技术人员的关注点往往在功能实现和程序本身的运行性能上。
这些应用更像是一个实验室产品,应用本身更多是验证了某一项技术可以成功运用,但这些应用本身如果要能够真正适应市场,服务于用户,也许我们不得不完全扔掉我已经run起来的小应用,从头开始。
大家都知道“以用户为核心”,可是如何去做呢?
不去谈太多“以用户为核心”的重要性,因为以用户为核心,以需求为核心,这些观点已经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同。在这里,只是站在一个TOP应用设计的角度来和各位探讨一下,怎么更好地完成一个基于TOP的APP设计?
1. 明确应用价值
明确应用的价值是十分重要的,强迫自己将Silverlight的使用,Google Map API的使用等等统统扔回工具箱,这些只是我们用以实现目标的工具。在打开工具箱之前,我们应该先明确我们想要创造怎样的价值。
“我想为谁,解决哪方面的需求,买家?卖家?站长?赚钱?省钱?省力?开心?”
总结:不断提醒自己“我并不是用户”,强迫自己从用户的角度去纠正行动的方向。
2. 需求场景分析
我们必须让系统去适应用户的真实生活,而不是反过来,强迫用户来适应系统,我们必须对下面的问题有非常清晰而明确的答案。
我期望用户在什么情况下,遇到什么问题,通过何种途径,使用什么方式,解决什么问题?
总结:需求永远不会孤立存在,需求一定是依赖某种特定环境而存在的,就好比,同一个用户,他在夏天需要一个电扇,而在冬天需要一个手炉。用户在购买服饰和购买食品的需求路径很可能完全不同。
3. 提炼核心需求
一个成熟的产品通常由核心功能和增殖功能两部分构成,比如Iphone手机的核心功能是通话,增殖功能是丰富的Apps,通常增殖功能帮助我们击败竞争对手,而核心功能决定了我们是否应该在市场存在。很多产品的失败往往是过于重视增殖功能,而忽略了核心功能。
在需求路径上,哪些需求是核心需求,哪些需求是增殖需求?
总结:在需求路径上,我们要全面了解需求,但同时也要能够区分出哪些是核心需求,哪些是增殖需求,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我们必须把握住最核心的,在完成核心功能的基础上,再逐步完善。先生存,再长大。
4. 现状比对
在前面我们所设定的需求场景下,用户的使用现状。
当前用户的操作习惯是什么?他们现在是如何满足自己的期望的,在他们现在的使用方式上,是否还存在可优化的空间?我的应用是否可以无缝的对接到用户的操作流程中?
总结:任何新产品、新技术的使用,都需要一定的成本,比如汽车替代了马车,需要用户学会操控机械,打字机代替了手写,需要我们学习打字,新产品运用的同时必须充分关联用户当前的使用现状。
5. 最小化切换成本
在满足用户期望的同时,用户所需付出的成本(包括付费/安装/设置/学习)是否在用户可接受的范围内?
总结:任何人都对改变具有一定的抗击心理,对于产品的设计最好能够与用户当前的习惯无缝对接,如果不行,我们必须尽最大的努力,让用户改变习惯的程度降到最低。
版权申明:本站文章部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west999com@outlook.com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所提供的图片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